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村上春树:以孤独一人为善(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凤凰网读书 佚名 参加讨论

    这个跑者几乎就是一个忍者。看他专门飞到雅典,跑全程马拉松的过程:42.195公里,酷暑,烈日,独自一人,忙乱的交通,伴随剧烈的口渴,以及“浑身的肌肉彷佛被人拿着锈迹斑斑的刨子在拼命地刨挖一样”的疼痛——一个既古怪又孤单,且有些荒唐,但是又让人心生敬意的忍者;再看他参加铁人三项挑战赛:挨撞,被踢,呛水,泳镜脱落,泳姿走形——让人想起西绪弗斯或者堂吉诃德,一心一意独孤求败。村上春树屡跑屡败,屡败屡跑,不是败给别人,是败给自己——对于村上来说,他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就是他自己。这也是支撑他一直跑下去的原因之一,“我属于比较执拗的性格。假如有什么事情未能成功,就会一直做到成功,否则便抛舍不下,心情也无法平静。”所以我们就看到村上春树先生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参加跑步比赛和铁人三项赛,这一列执著的反复、改变或是扭曲,又被他消化吸收,成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
    没有常年健身习惯的人,恐怕很难理解村上春树作为一个作家对于跑步的执著和耽溺。他慢条斯理、零零碎碎地讲述自己不可理喻的固执,迂腐甚至可笑的各种行径,坦诚地剖析跑步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优秀的才华、专注的集中力、持久的耐力,它们如何通过跑步灌注到身体里,又如何丝丝缕缕生成文字,点点滴滴融入生活,塑造性格,“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务实性性地学到的。”这是一个作家的幸福写照。而我更愿意去欣赏村上春树作为一个纯粹的跑者时的自由状态——那是在参加北海道佐吕湖间一百公里超级马拉松赛的旅程中,“我陷入了类似自动驾驶的状态。这么继续跑下去,只怕过了一百公里我还能跑。听上去颇有些怪异:跑到最后时,不仅是肉体的痛苦,甚至连自己是谁、此刻在干什么之类,都已从脑海中消失殆尽。这理当是十分可笑的心情,可是我连这份可笑都无法感受到了。在这里,跑步几乎达到了形而上学的领域。仿佛先有了行为,然后才附带性地有了我的存在。我跑,故我在。”读到这里,也就恍然大悟,他小说里那些稀奇古怪的意境比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寻羊冒险记》等等——从何而来。
    村上春树先生像一架永动的跑步机,跑着,写着,活着(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这么写: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这是一种熬骨炼筋式的修炼方式,让人想起日本中世纪的一群文学家——鸭长明、吉田兼好、松尾芭蕉、西行、良宽,以及他们所遵从的苦行僧般的云游生活。日本的古典文学似乎一直存在灵修的传统,作家要么出家,要么云游,或住进草庵,或行踪飘忽,以一种绝对简单、清澈和清贫的方式修炼肉体,排除物欲,任意天真,让心灵和文字自由地律动,比如芭蕉在《原野纪行》中开篇就写,“让心灵在原野中曝晒,让自然的清风吹拂我的身体。”据说有个叫宗袛的连歌师,基本游遍了整个亚洲,最后在82岁之际死在回家的路上。吉田兼好解释自己30岁出家的理由时说,“无他,以孤独一人为善”。
    这句话也可以拿来作为村上春树的座右铭。每天一两个小时独自默默地跑步,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写文章,村上春树把这称为“主动地追求孤绝”。有人问村上,当你跑步时,你思考些什么?村上春树说他什么都没想——也许其实他什么都想了,不知道他是否会想到自己的前辈吉田兼好,或松尾巴蕉。反正我看他跑步时的样子,想到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