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多的人——“牛”(bulls)能挣钱,看空的人——“熊”(bears)也能挣钱,就是贪婪的人——“猪”(pigs)不能挣钱。 这是华尔街最古老的真理。这句话,来自于《伟大的博弈》,一本全景式描述华尔街金融帝国崛起的畅销书。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很遗憾,华尔街的精英们并没有牢记这一真理。否则,他们就不会贪婪地在金融创新中埋葬了自己。今天,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汹涌爆发,华尔街已“城头变换大王旗”。 很欣慰,笔者在中国股市迈向6000点高峰前的2007年秋天来临时,读完了这本书。书中详细描述了道琼斯指数100多年来惊心动魄的走势,以及围绕走势背后所发生的一切。道琼斯的历史清楚地表明:所有的牛市都会结束,而且,大牛市总是以崩盘的方式结束。 “经济周期是人类本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经济向好的时候,人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盲目扩张,该裁减的冗员没有裁减。于是,坏年景很快就来了。人们又变得过于悲观。市场崩溃时,每人都想要现金或黄金,此时市场上恰恰最缺乏流动性。”如果不加以注释,人们肯定以为这是描述刚刚发生在美国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实际上,这是翻开这本厚达370页书的第一页上的一段对话。 资本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周期性萧条与繁荣都不可避免 华尔街推动了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其中的代价,则是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投资人的悲欢交织,乃至实体经济的繁荣与萧条循环反复。 本书讲述的故事时间从1653年到2004年。故事开始的年代,美国中产阶级年收入只有1600美元。那时的人,对财富的保值增值同样充满渴望。白领阶层厌倦了收入的缓慢增长;小职员们已无法忍受那仅够维持生计的工资。同时,美国规模化工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双方的需求,催生了华尔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1789年4月30日,乔治·华盛顿在位于华尔街街口的纽约市政大厅的二层,宣誓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三年后,1792年7月,21个经纪商和3家经纪公司在华尔街68号外的一颗梧桐树下,签订了后来被视为纽约股票交易所起源的标志性文字契约——《梧桐树协议》。 1825年至1836年期间,美国西部开发的大潮,推动了伊利运河修建成功,也直接引发了人们对运河股票的狂热追捧,并启动了华尔街历史上第一次大牛市。市场飞速上涨,莫里斯运河是这次牛市的龙头股。在牛市末期,一个月以内,该股竟然从10美元涨至185美元。 市场在欢乐中死亡,这一规律亘古未变。1836年6月起,美国历史上首次大牛市见顶回落,不久,市场一步步走入第一次大熊市。1837年,莫里斯股票跌至80美元,到1841年,该股几乎一文不值。 “在投机狂热的日子里,我们曾听说过的那些巨大财富,突然像阳光下的冰雪一样融化得无影无踪。”A股从6000点到1700点,一年前,你对任何一个人发出警告,没有谁会当真。除非这个人认真检索过美国资本市场百多年的历史足迹。 到1837年初秋,全美90%的工厂关了门,美国历史上首次进入了萧条时期。 20年后,1857年,华尔街再度一片喜气洋洋,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息。又过了40年,1896年,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诞生。最初它只包括12种股票,第一天收于40.96点。 当今天把道琼斯指数112年弯弯曲曲的走势浓缩在一张图纸上,轻轻地拿在手里,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沉重和沧桑。从40点到14000多点又回到8000点上下,道琼斯在波动中,历经了众多大级别牛熊周期轮回,一个轮回,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期间,小级别牛熊更是数不胜数。跌宕中,它成就了多少富贾?又埋葬了多少豪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