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爱,是什么?占有?宽恕?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联合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读完《来不及穿的八号鞋》那天,正好和几位七旬女士,聊到如何面对老年、如何坦然接受大限等问题。她们一致认为「看子孙成长」最能让人安心,唯有想到生命已在孩子身上获得延续,才能稍稍宽减对于衰老或死亡的恐惧。
    如果像书中故事,子女先己而去呢?离婚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料两个儿子,他们是生活的寄托,是所有勇气与希望的源。但她竟然在熟悉无比的湖滨假期中,瞬间失去其中一个。
    因为太重要、因为太爱孩子、因为无法想像失去他们的可怕,父母总希望把孩子永远隔绝于危险外。许多父母始终无法放手,即使已经长成青少年,还是不准孩子下水、不能骑车、不能露营、不能旅行、不能单独外出,总之不能参与有风险的活动。
    更甚者,恨不得连恋爱、任务、人际都帮孩子策划妥当。然而,诚如作者所言:我们掌控孩子人生的力量有多薄弱啊!无论多么用心,孩子仍会遭遇打击。他们会坚持自己的方式、拒绝父母的掌控,接着他们会跌倒、尝到挫败的滋味,这是父母替代不了的。
    如果不放手,孩子就无法真正成熟,但放手让孩子独自向人生迈步时,代价是父母的焦虑。就算是乖巧听话的孩子,也可能被莫名其妙的事物伤害。为了让孩子自由体验人生,父母必须默默承受说不准的威胁感,努力不因此限制孩子的发展。
    关于奥妙的亲子心理,书中有非常细腻的刻划。即使身为人母,经常感叹孩子不懂,但面对自己的母亲时,却又立刻跳回孩子的角色,一样地拒绝父母介入。
    特别是在陷入人生窘境时,父母急着想伸出援手,子女却把此时的协助视为侵犯,于是总在最脆弱时还要与父母争吵。经过两代角色间不断的转换与反思,才能学会亲子交互的真谛。
    而藉由一场夺走挚子性命的水上摩托车事故,起初母亲以为对肇事者判刑是解脱创痛的必须途径,最后却选择了宽恕,意义不只是原谅而已。如果接受「没有人犯错」的事实,无异于接受悲剧的不可控制性,接受人生原来是无法掌控的,那种无助、渺小、悲愤的感觉,非常不容易。
    但只在理解爱究竟是什么后,才能不再混淆爱与占有。于是母亲能回到湖边,让仅有的儿子尽情嬉戏于另一个儿子灵魂飘散之处,愿意只做一双远处的眼睛。那双眼睛,是最永恒纯粹的、数不尽的爱。
    
    来不及穿的8号鞋,茱蒂·拉森著,謝雅文译,台湾-三采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5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