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插图秦汉儿童史》:重拾秦汉社会的遗珠

http://www.newdu.com 2020-09-14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关键词:儿童史
    对于“儿童”这一命题,现代启蒙思想家们如卢梭、叔本华、尼采、鲁迅等,都先后关注过。经其倡导,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不仅是成年人的附庸,他们本身所蕴含的自然天性具有一种启蒙性内涵,能够抵御现代性异化。与哲学家、文学界形成对照的是,史学界对这一话题的学术积累却相对薄弱,直到20世纪,儿童史才进入研究范畴,而国内成系统的专门研究仍然匮乏。
    从王子今新近出版的《插图秦汉儿童史》一书中,我们首先发现“秦汉儿童”命题之巧妙。秦汉乃大一统帝国的初创期,儿童则为个体生命的初始状态,二者在“初生”含义上重叠相通。该书通过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儿童,辐射其所生活的社会空间与时代精神,为其赋予了更深厚的社会、文化与思想含义。
    
    依据秦汉时期人们的认识,本书所定义的“儿童”与现代人所指不同,泛指未成年。书中的10个专题:《“宜子孙”理想》《“婴儿”“婴女”命运》《儿戏:游艺生活》《蒙学》《儿童劳动与劳动儿童》《社会犯罪、社会灾难、社会动荡与受害儿童》《社会上层儿童生活》《“小子军”与少年吏》《民间意识中的“小儿鬼”》《神异的“童男女”》,涉及被拓宽年龄段的研究对象的不同生命状态及各方面社会活动。
    在研究方法上,这部书成功运用图像学于史学研究领域。它从细节切入,结合文献资料与物质文化资料展开研究,并透过所关注的对象,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社会生活信息,于静默中勾连思维游荡穿行的踪迹,复原出曾被历史烟尘遮蔽湮灭的秦汉人生活图景。
    《儿戏:游艺生活》这一专题,囊括、考辨了汉代儿童的多种游戏类型。考证“掩雀”时,列举并解读了多幅画像石、画像砖图像,细致生动;考证“六博”,除联系图像、实物资料,还谈及这是儿童与成人共享的游艺形式,从而联系到古罗马共有的文化现象,视域辽阔;考证汉墓所出的玩具衣,也辨析了它与所谓“冥衣”的区别,予以正名。
    史料功底深厚详尽固然是王子今一贯的治学特点,但能以出人意料的视角观察、思考史料,更闪烁出性灵之神采。当诸如儿童的出生、医疗、游戏、教育、劳动等一系列大命题被分解为各个小的问题点,再以一套考证严谨、逻辑缜密的论述分析之,读者被带引着,一点点拂去岁月的迷雾、触摸到历史褶皱里曾被隐去的细节,有醍醐灌顶之感;而从政、立功等显示出超龄天赋的特殊个案,与其迫于生计的劳动、夭折、因客观环境或政治斗争而受害的苦难书写,不仅如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为读者提供多个审视维度,还在古今对照中,体现出现代社会较之古代的文明进步。
    尤具感染力的是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共情。比如引用文献记载中赵氏孤儿、长平之战后被遣返赵国的240名小弱者的悲剧故事,加以秦陵兵马俑中的少年士兵俑、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儿童鞋履等实物资料的印证,再借用“伤夭”“悼夭”主题的汉赋作品、西方心理学家如荣格著作对儿童苦难的解读等,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时人何以有“人生几何?譬如朝露”之感慨。
    该书不仅以成年人眼光考察儿童史,也反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打量周围的世界,此为书中另一亮色。以最后《代结语》为例,作者以开放的形式,追溯秦汉社会的“童心”观察,抓取“童心”中好奇、亲近自然、留意细节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印证了当时时代精神所体现出的这些特点,文心之新妙,不可不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