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论谢乐军的童话世界:游戏精神、生活幻想与时代担当

http://www.newdu.com 2020-08-11 长沙大学学报(社科版)20 袁龙 参加讨论

    摘 要:谢乐军的童话世界具有三重底色,即基于职业敏感的游戏精神、源于生活的童话幻想和塑造中国童话形象的时代担当。这三重底色使得他的童话世界具有多重内涵:不是“独乐乐”的而是“众乐乐”的,继承了“寓教于乐”的寓言传统;从民间传说和民间文化、生活和实践、灵感中汲取童话创作的幻想素材;从创作、编辑和文化产业三个方面塑造中国童话形象。这三重底色是谢乐军及其童话世界赢得业界和读者认可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谢乐军;游戏精神;生活幻想;时代担当
    
    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谢乐军和他的童话形象魔术老虎
    在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史上,茅盾、叶圣陶、张天翼、严文井、陈伯吹、洪汛涛、郑渊洁等儿童文学作家大多具有作家和编辑的双重身份。作家和编辑的双重身份使其能敏锐地洞察儿童读者的心理,创作出符合儿童阅读期待的作品。这似乎是一种规律。当我们走进被严文井誉为“两手并用的童话家(一手创作,一手为童话作家服务)”谢乐军的童话世界时,不难发现在这一规律背后,作为一名创作了《魔术老虎》《奇怪的大王》《长翅膀的小汽车》等数百万字童话的作家和参与创办了《小学生导刊》《幼儿时代》《爱你》《漫画周刊》等期刊的出版人(2019年谢乐军荣获“第三届中国少儿报刊杰出贡献奖”),他的童话世界具有三重底色,即基于职业敏感的游戏精神、源于生活的童话幻想和塑造中国童话形象的时代担当。
    
    谢乐军的部分童话作品
    游戏精神:职业敏感的反映
    谢乐军不满16岁就在邵阳市洞口县的乡村小学教书。因为年龄与学生接近,他和学生一起用蚊帐网鱼,一起去山上的岩洞探险,一起背着画夹去野外写生,一起游戏、阅读、讲故事,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一片。在与学生游戏与交往的过程中,谢乐军学会了共情,开始真正了解学生。这正如席勒所说的那样:“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1]124但是,这些游戏的快乐是短暂的,闭塞的山村生活一度让谢乐军觉得自己和学生是被遗忘的一群人。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谢乐军为了给学生“创造阅读的快乐和培育其理想的翅膀”[2]344,开始了童话创作。
    谢乐军开始童话创作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乡野捕鱼、探险、写生等游戏之外的另一种游戏和快乐,即“在轻松阅读中分辨真、善、美,感受爱和阳光的快乐”[2] 322。他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细致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天性和心理,也善于积累学生生活中的趣事和烦恼。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谢乐军创作童话的灵感。在《留金桥》《三七二十八》《换鼻子》《大兔王的奇遇》《兔大王与猴医生》《小毛猴取经》等早期创作的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小学生做事马虎、追赶时髦、单纯蛮干等现象的关注。他通过童话的形式让小读者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反思如何改正或避免类似的问题。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精神源于谢乐军作为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业敏感,他说:“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很怀念和感激那段刻骨铭心的乡村教师生活,感激在我生活和工作中给予我力量的每一个人,我将用童话永远回报你们。”[2]327
    这种源于职业敏感的游戏精神一直贯穿于其后来的童话创作。因为重视游戏精神,谢乐军的童话不是“独乐乐”的,而是“众乐乐”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谢乐军童话中的人物不是孤单的,而是有一个或几个伙伴,甚至一个族群。魔术老虎身边有笑巴巴、笑奶奶、梅老师和一群同学及各种动物;马马虎身边有小小乐、绿青蛙及阿七;“森林国幽默系列童话”中,老鼠、狐狸、袋鼠、狮子、大象等42种不同族群的动物大王轮番上场,发生了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但又回味无穷的故事……其次,谢乐军童话的场面是热闹的。无论是早期的《摆子星王》《挨打保险公司历险记》《营救星空行动》,还是后来的《魔术老虎》童话系列和《十二生肖大王》《惹不起大王》《最奇怪大王》《长翅膀大王》等,其中大多数童话故事的场景都是由第三人称的限知视角切入,最后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变成热闹的场面,幽默欢快,颇具游戏性。需要指出的是,谢乐军童话注重故事的完整、追求热闹的场面,往往几句话就交待完事,缺乏细节的支撑,营造的热闹场面大同小异,具有同质化的倾向。再次,谢乐军童话的情节是热闹的,这主要表现在其系列童话中。系列童话由一系列故事组成,每个故事本身相对独立完整,但前后故事之间又有某种联系,形成了“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比如《十二生肖大王》中每个大王的故事是相对独立的,总体上按照十二生肖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不同性格的十二生肖大王轮番登场,好不热闹。其他如《长翅膀大王》《惹不起大王》《最奇怪大王》等也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结构。因此,谢乐军系列童话故事形成一个前后关联的热闹的整体,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因为重视游戏精神,谢乐军的童话注重寓教于乐。在《惹不起大王》中,黄毛狮王体悟到玩抛绣球游戏需要更多的朋友,不称霸才好玩,说明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长鼻子大象大王爱惜鼻子不舍得用,导致了鼻子肥大失去了本来的功能,说明了“用进退废”的道理……在《十二生肖大王》中,老鼠大王的好大喜功与事与愿违让人明白善恶有报;牛大王的“移山填河”让人明白不懂科学知识,好心可能办坏事……在《长翅膀大王》中,猫头鹰大王按照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动物们的实际情况导致田鼠作乱;孔雀大王以貌取人导致老虎反叛;麻雀大王因开会讨论贻误抗洪战机;燕王当上大王后贪图享受,不再锻炼劳动,灾难来临时差点丢了性命……在《最奇怪大王》中,狒狒大王好玩脑筋急转弯游戏并以此来选拔大臣,最终众叛亲离;花猫大王要求动物王国的臣民学猫步,是现代版的“邯郸学步”;刺猬大王鼓励动物王国的大臣们各尽其能,取得喜人成就……在《魔术老虎》系列童话中,没有牙齿、会变各种魔法的魔术老虎和好友笑巴巴一起经历的各种有趣故事,都有明确的教育主旨,既满足孩子好玩的天性,又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既让孩子认识社会现实,又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独立能力……通过上述例析,我们不难发现谢乐军出于教师的职业敏感,其童话继承了传统寓言故事“寓教于乐”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教化目的,试图“帮助儿童认识自己、了解社会、适应环境”[2]19。
    童话幻想:源于生活的想象
    面对闭塞的乡村生活和孩子们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眼神,谢乐军在自己创作童话故事的同时,也勤奋学习并钻研中外经典童话,得出一个结论:“中外经典童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给孩子插上想象这对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在自己想象的美丽世界里淋漓尽致地挥洒着用梦编织的理想。”[2]100谢乐军的这一认识符合“童话”的本意。“童话”的英文为“fairy tale”或“fantasy tale”,意为“幻想故事”。换言之,童话强调幻想性或想象力。
    想象是文艺创作的核心素养。刘勰认为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认为想象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3]357;别林斯基认为“想象仅仅是使诗人所以成为诗人的最主要的本领之一”[4]128。谢乐军认为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和想象,虽然这种幻想和想象是丰富的、神奇的,但并不是脱离现实的。他说:“我的童话都源于生活,生活是童话创作的源泉”,并指出自己的童话来源于民间传说、生活与实践,还有灵感[2]316。
    谢乐军重视民间传说和民间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进行童话创作。他的处女作《留金桥》的原型就来源于“行善有好报”的民间传说。他对助人为乐的摆渡老汉得到神仙的黄金奖赏的故事进行想象改造,并加上了发财后老汉修桥方便行人的结局,使古老的民间传说有了新的生命力。在《喜鹊和八哥》这篇童话中,他对农村生活中鹊巢鸠占的现象加以想象,设置了勤劳好学的鹊老大和好吃懒做的鹊老二两个形象。鹊老大深受人们喜欢,被人称作“喜鹊”;鹊老大筑的窠很漂亮,鹊老二老想霸占鹊老大的窠,因此被人呼作“霸窠”。后人所说的“八哥”即“霸窠”的变音。这篇童话颠覆了民间传说中“老大懒惰,老二勤劳”的形象设置,对喜鹊和八哥两种鸟的来源作了大胆想象,很有趣味。谢乐军之所以重视民间传说,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外很多经典童话就源于民间传说,中国的《田螺姑娘》、外国的《格林童话》皆是典型。二是民间传说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或有贯穿全篇的幻想,或有奇幻的人物、情节,符合儿童的幻想期待。三是出生于雪峰山下的谢乐军从小就喜欢听人“讲古”,湘西南富有瑰丽想象的《熊巴外婆》《黄毛爷爷》《谢又万》等民间传说和讲究善恶有报、忠孝廉耻又幽默活泼的民间文化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前文游戏精神的分析可知谢乐军重视生活体验与实践,因为这是他童话素材的重要来源。他曾特别提及系列童话集《长翅膀的小汽车》的素材来源有两个:一是儿子小乐乐日常生活中的奇思妙想为他提供了素材,比如给坏脾气装开关、父子变形互换身份等。二是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及思乡之情。生活体验与实践为谢乐军提供了童话想象的原始素材,但这种原始素材并不直接在童话中呈现出来,而是经过了想象和变形处理,使之不同于生活的本来面目,但又符合生活逻辑和科学逻辑。在《魔术老虎》系列童话中,魔术老虎和笑巴巴的故事是富有想象力的。魔术老虎的原型让人想到《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笑巴巴贪玩、好奇、爱幻想的性格符合现实中儿童成长的心理,他的生活环境没有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在《营救星空行动》中,马马虎的经历与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现实生活与时代主题有关,也有相应的科学知识作为理论支撑;既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又符合科学规律和客观现实。符合生活逻辑和科学逻辑的想象丰富了谢乐军童话的内涵,也为谢乐军童话赢得众多的读者。
    灵感也刺激了谢乐军的童话想象。灵感不是神灵的凭附,而是有心人的礼物。谢乐军就是这种有心人,他将灵感加以想象就成了一篇童话。比如《挨打公司历险记》就源于同事一句调侃九十年代下海经商潮的玩笑话:“还有‘挨打保险公司’可开,专为做错事挨了打的孩子提供保险。”[2]325他由这种遍地经商开公司的现象联想到家庭教育和社会诚信等问题,想象出“件件大”老板开“挨打保险公司”这篇童话。其他如《跳楼专业户大招生》《无名老师进城》等童话也是由生活中的灵感刺激想象而成。这些童话虽源于生活中的小灵感,却能折射出时代的光晕和色彩。
    时代担当:塑造中国童话形象
    谢乐军因热爱童话、从事童话工作改变了命运,因此他对振兴中国当代童话有着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和时代担当。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对机器猫、一休、阿童木、米老鼠、唐老鸭、狮子王等日、美童话形象深受儿童喜爱;中国传统童话形象的现代转换缓慢、新的童话形象又没有得到广泛认同的状况,谢乐军就呼吁中国儿童文学应该继承丰富的民族文化,贴近儿童现实生活,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民族风格,塑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水平”的属于中国自己的“童话形象”[2]283。他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童话,热爱童话,尤其是正在成长的中国当代童话”,也“希望童话在新时代赋予新的生命,为张扬民族的想象与创造力添加翱翔的翅膀”[2]350。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首先,谢乐军以自己的童话创作来塑造中国童话形象。在《森林国幽默童话系列》中,他通过各种动物轮流当大王的故事塑造了“十二生肖大王”“惹不起大王”“长翅膀的大王”“最奇怪大王”等形象;在《魔术老虎》系列童话中,他通过百余个小故事塑造了既有“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等民间传统意蕴,又会变魔法,富有童心、童趣、机智、勇敢、乐于助人的“魔术老虎”形象;通过《营救星空行动》塑造了机智勇敢、热爱科学、爱好探险的马马虎形象……这些不同性格的童话形象寓教于乐,深受小读者喜欢。在这些童话形象所经历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对生态环境污染、市场经济潮流冲击下的拜金主义、教育等现实问题的关注,体现了谢乐军童话“为时而著”的时代担当。
    其次,谢乐军也以期刊编辑的身份为塑造中国当代童话形象鼓与呼。谢乐军坦言:“编辑工作,让我自觉去研究读者阅读需求,从而贴近了读者;创作,让我的编辑思想得以充分实现。”[2]322早在1993年《小学生月刊》(即后来的《小学生导刊》)创刊之时,谢乐军就提出“在刊中树立现代童话形象”的理念,即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分别在该刊的低年级版推出“魔术老虎”形象、中年级版推出“奇怪的大王”形象、高年级版推出“笨狼”形象。这些童话形象具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又有鲜明性格,使之成为该刊的童话形象代言人。为了强化童话形象与期刊的关系,谢乐军提出在期刊的排版上注重图文并茂,通过精美夸张的彩图将文字中的童话形象图片化,使之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主张期刊通过读者参与、读者服务等活动增强童话形象的品牌度和亲和度,打造期刊的品牌形象。
    最后,谢乐军积极探索中国童话形象的产业化。通过比较美国和日本的童话形象的全球化之路,谢乐军开始关注中国童话文化产业的问题。国外童话动漫文化产业已有成熟的童话动漫的播出市场、图书音像市场和动漫形象衍生的文化创意市场,但我国传统的、经典的童话动画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却相对滞后。谢乐军认为,造成中国童话形象产业化困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国产童话动漫形象缺乏精品、相关文化创意陈旧、运营人才不足等,但关键问题还是缺乏国产精品童话形象。因此,为了打造精品童话形象及其文创产业,2018年9月,谢乐军在自己塑造的诸多童话形象中,选择围绕“魔术老虎”这一形象成立“魔术老虎工作室”,并推出了以该童话形象命名的《漫画周刊·魔术老虎》绘本期刊,每月一期,面向全国发行,现已出版20余期,受到儿童文学界的关注和小读者的喜爱。他的工作室运营的“魔术老虎”微信公众号,很好地发挥了新媒体传播快捷、互动迅速的优势,开展“我是故事大王·续写魔术老虎”大赛,数千名孩子参与,或写或画魔术老虎故事,促进魔术老虎形象的二次创作,让魔术老虎这一童话形象获得广泛而富有生机的动力,取得了很好的形象代际传播效果。同时,工作室还在积极筹备开发与魔术老虎形象相关的文创产品,比如玩偶、书包、笔记本、居家饰品等,还设想魔术老虎“触电”(数字阅读,拍摄制作魔术老虎系列电影、电视、视频等),力图通过较为完整的文创产业链打造好魔术老虎这个“中国孩子自己的童话明星”。
    儿童文学作家是塑造儿童灵魂的工程师。谢乐军至今已从事童话创作整整35年,出版童话图书40余本,他之所以能够坚持,源于“不断从心底萌发出爱和责任”[2]347。谢乐军基于职业敏感的游戏精神、源于生活的童话幻想和塑造中国童话形象的时代担当这三重底色,促使他积极深入思考童话创作、期刊编辑与童话产业的相关问题,而他所创造的童话世界便有了多元解读的可能。这是谢乐军获得业界和广大读者认可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范大灿,冯至,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谢乐军.童话创作散论[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
    [3]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4]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组.形象思维问题参考资料(第2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遴选立项,编号:湘教通[2020]43号;邵阳市社科联科研项目“谢乐军童话研究”,编号:19YBB47;邵阳学院“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
    袁龙,湖南洞口人,邵阳学院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