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廷明《中国甘宁青纸币》出版之际,我有幸先睹为快,很愿意向关心货币,特别是关心西北地区经济、货币历史的读者推荐此书。 我与廷明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正在编辑《中国钱币》期刊和《中国古钞图辑》,得知甘肃省发现了甘肃司钞,只是情况不明。后来就收到了于廷明《试述甘肃司钞》的稿件,对晚清时期在中央政府发行“大清宝钞”的环境下,甘肃地方政府却印行“甘肃司钞”的前因后果,以及司钞的形制、品类和流通、收束过程做了简明而清晰的叙述。只可惜《中国古钞图辑》已经出版,不能收入书中,文章发表在了《中国钱币》杂志上。但此后我又收到过他一系列的稿件,看得出,廷明已专注于甘肃纸币的研究。 此后,我与廷明的交往日益增多,我们曾共同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跋涉,一起在西藏考察,也经常在多种学术会议上交流。我的青春时代在青海的山沟里度过,大西北是我的又一个故乡。廷明的家乡虽在甘肃,与我所处的山沟却只一山之隔,这不仅使我本人对大西北情有独钟,也让我更加关注廷明的研究。 读着《中国甘宁青纸币》,感觉它不仅是一部甘宁青地区的纸币研究著作,更是从纸质经济实物资料透射出的一部甘宁青地区近代经济发展史。它也可以说是一部甘宁青地区详实的乡土历史读本。因为作者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收集纸币资料,而是收集了纸质的、近代甘宁青地域内的经济实物资料。作者称收藏的是纸币和纸币衍生品,我看不仅是纸币衍生品,其内容还涵盖了大量经济活动的纸质载体,譬如田契、合同、当票、收据、购货单、执照(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执照,而是缴纳赋税的收据)、债券……看着一张张纸质物件,你能感觉到一、二百年前甘肃(含宁夏、青海)那鲜活的、跳动的经济生活。 ![]() 作者将所收集的实物,作了钱币学的严格记录,有些实物虽取自其它材料,作者也尽可能地作了详细描述。对于纸质实物,纸面上的文字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书收集的纸质资料,多附有摄影上佳、印刷清晰的图片,使后来的材料使用者得见真容。但是毕竟很多资料或是年代长远,或是保存欠佳,又或是手迹变幻,虽有图片,仍难以使读者完全看清细节。廷明对这些有重要价值的文字,作了转写实录,使读者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实质内容。 作者不仅及时收录了纸币实物的新发现、新情况、新成果,而且对这些新发现做了分类型、分版别、成系列的研究与阐述。 本书不单是实物资料的汇集,作者同时对这些资料的时代背景、前因后果、使用方式等也做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和考察,使这些纸质的材料生动起来。特别是还鲜明地体现了甘肃、宁夏、青海地区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特色,用实物证明了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各族人民之间的水乳交融、血脉相通和共生共荣。 可以说,本书不仅是作者三十余年的资料收集与学术研究的结晶,更是甘宁青地区首部资料性、史实性、文献性、收藏性俱佳的货币史著作,填补了甘宁青货币历史尤其是纸币历史的空白。 该书是作者三十年收集的精品大成,也是他多年著书的心血。我深知多年坚持做一件事的不易,它需要执著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廷明做到了。这本《中国甘宁青纸币》对研究西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活动的学者和热心关注西北地区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姚朔民 编辑:韩昊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