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面向文化产业,创意写作何为?

http://www.newdu.com 2020-07-31 中国艺术报 安晓东 参加讨论

    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创意写作的兴起往往伴随着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纵深程度与创意写作的体量和丰富性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以韩国为例,创意写作以“文艺创作”之名运行,韩国高校争设具有应用性的文艺创作专业与韩国当时重视文化产业有着直接的关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文化产业在总体经济中的比例得以上升,文学出版、影视、流行音乐等文化行业高端人才需求旺盛,直接刺激高校开展创意写作相关教育。很多国家创意写作教育的创生都遇到了相似的情形,在很多国家,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从总体上看,一国、一地区甚至一城文化产业重要的门类在高校创意写作系统中也基本上得到了呈现。“创意写作”这个词在我国内地的译入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产业想象引导,它容易让人们联想起“创意艺术”“创意产业”“文化创意” ,以至于学界还需要对其定义进行“正本清源” 。事实上,即便我们进行完“正本清源”的工作之后,仍旧会发现创意写作最鲜活的部分仍然是产业面向。创意写作拓展了高校参与社会的可能空间,尤其是增强了高校服务于产业社会人才需求的能力,这是创意写作能够栖身高校并被重视和被迅速接纳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国创意写作发生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生发展曾经并不同步,但毋庸置疑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更深层次升级,文化原创性人才在文化产业部门中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这为创意写作的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2009年,复旦大学设立创意写作艺术硕士点,上海大学成立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等事件标志着中国内地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经过短暂的质疑和确认之后,创意写作的基本理念和内涵受到学界较为充分的理解,开展创意写作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认知。在数年之内,创意写作教育遍地开花,几乎覆盖了各种办学层次的高校。2012年,西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设置了创意写作本科方向。2014年,我国首个创意写作博士点落户上海大学。在这一年,北京师范大学招收“文学创作”硕士,中山大学成立中国内地首个英语创意写作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招生,同济大学推出创意写作艺术硕士学位。随着创意写作教育的成功性得到了一定的检验,由于受到文学写作和文化创意课程的专业训练,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创意写作作为文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方向受到关注。受这些高校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创办创意写作教育中去,创意写作或作为一门课程,或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一个学位、一个学科而得以创建,创意写作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到了2018年,创意写作作为中文专业选修课程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近年,创意写作教育更是进入了深化阶段,创意写作教育体系日渐成熟,高校创意写作教学与文坛的互动更加明显,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研究、创意写作教学法创新取得了进步,创意写作人才培养的成效得到彰显。当然,由于创意写作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是创意写作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的对接能力亟待提升,具体表现在:与文化产业对接思路不明晰,未能形成常规性对接模式。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以为,创意写作虽然正式引入中国时间不长,但已经显示出较强的学科生命力,它是实践性学科。创意写作教育赋予学生知识、创意、叙事资本,在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养创新性人才上被寄予厚望。得益于大众文化消费对优质内容需求的日益增长,在宏观国家文化产业规划和微观的高等文学教育变革之下,创意写作发展前景可期。面向文化产业,创意写作系统构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增强文化产业面向意识。从世界范围来看,大约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创意写作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中加入了商业元素。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些国家落地之后,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更是融入了文创产业因素。直到今天,文化产业的旺盛需求也是创意写作蓬勃发展的主导性动因。数十年来,英语国家高校创意写作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成长与繁荣往往处于伴生关系。创意写作人才培养面向产业需求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只不过,随着文化产业门类的增多,创意写作课程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逐步确立了完整而系统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传统的文学写作训练仍然被十分看重,在这之外,商业写作的成分也融入到创意写作教学中。更兼在当今时代,文化产业部门人才需求旺盛,人文艺术学科很多毕业生都要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文化产业有关的工作,创意写作人才更是如此,在就业导向驱动之下,创意写作也不得不考虑文化产业面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次,明确发展定位。在创意写作发展史上,创意写作曾经致力于教学改革,创意写作课程利于理解语言文学,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利于学生发现自我、重塑个性,也释放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出色的人才培养成效后来与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衔接在一起。一些具有作家培养传统的中国高校选择培养精英作家而非文化创意人才的模式,是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所做出的选择。优秀的作家与写手致力于文学精品生产和讲述中国故事,在文化产业机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意写作系统创建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以其不变应万变,在保持基本科目不变的基础上,不同的高校可以结合社会文化产业需求运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意写作课程、工坊,实现创意写作系统的在地转化。创意写作教育致力于创造力、想象力、叙事力的培养,而非塑造某种职业技能,故而需要在平衡审美写作与商业写作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特色。
    第三,结合文化产业需求开展教学。从创意写作教师层面来看,英语国家创意写作教师往往也是作家,作家身份也赋予了他们与编辑、出版方、文学和文化机构保持互动的优势。目前,我国创意写作教学师资的来源比较复杂。有些高校已经注重引入作家入驻高校开展写作教学,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就依托其国际写作中心驻校作家资源在文学创作研究生教学中实行“双导师”制。从整体上讲,真正意义上推行作家驻校制并以作家参与日常写作教学的高校并不是特别多,文学学术研究领域的教师仍然占很大比例,面向文化产业需求的创意写作教学,教学主体如何整合内在的学术资源以及外在的文坛资源、市场资源,发挥对接文化产业需求的能动性是值得探究的课题。从课程开设和课程训练来看,很多西方国家高校创意写作系统独具特色,抓住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将写作训练与市场需求导向性强的文艺生产结合起来。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创意写作专业教学引入了网络文学创作课程,推动网络写手的培养和优质网络内容产出,其实就是结合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所作出的积极选择。上海大学与阅文集团合作设立产学研项目,建设网络文学硕士点。西北大学既注重审美性写作、应用性写作课程开设,也注重面向文化产业的生产性写作课程训练,开设儿童文学写作、文案策划、歌词写作、新媒体写作等类型课程,推动师生作品的孵化和商业价值转化,搭建虚拟体验实验室,增强学生对前沿性文艺创作的认知与实践。西安翻译学院则建立大概念创意写作工坊,注重与文化企业联手,孵化商业运营工作室,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
    第四,跨学科发展拓展面向文化产业的空间。创意写作与多种艺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音乐、戏剧、影视等艺术创作中都有创意写作参与的影子。在媒介文化中,创意写作则与设计和策划有莫大的关联,创意写作不仅仅是涉及文字的写作,也有非文字的创意叙事。文化生产之中,文字性创作与音、图、视频制作常常不可分割,这是创意写作能够跨领域、跨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高校创意写作学位项目中,创意写作有的时候也并非显示出传统的艺术硕士学位样貌,而是以与其它学科共生的方式出现,创意写作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学学科框架之内。这样的好处是,创意写作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密切了与文化产业的因素“嫁接” ,进而增强了服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能力。再以香港公开大学为例,该大学创意写作存在于创意艺术系框架之下,创意写作学位课程则与电影、旅游文化、书籍设计等方向结合。在文化创意高度发达的产业社会,创意写作也具有了很强的跨学科生存能力。文学系内外,创意写作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景观,但归根结底,文化产业的根本面向是相通的。目前,内地创意写作学科的生发往往是基于中文系框架之下,创意写作“融”与“跨”的能力仍亟待拓展。中国内地创意写作学科的创建具有一定的“后发”性,这意味着创意写作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创意写作在我国正式兴起之时,社会文化产业已经有了系统而全面的发展,高校文化产业关联的系科设置也已经具有了较大层面的展开,单就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等为命名的专业就已经出现多个,这些专业也已经开设有一些文化创意写作方面的课程。影视、戏剧、出版编辑、传媒等专业自身也具有较强的写作课程开设和运作能力。创意写作如何与新媒体、影视等部门结合开展原创性文化人才培养是值得探索的新课题。创意写作跨学科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是“专”还是“全”的难题。
    文化产业不是创意写作的唯一面向,但却是鲜活的面向。总的来看,创意写作系统增强文化产业面向既要“走出去” ,也要“引进来” 。“走出去”指的是创意写作教育向社会输出文化创新人才,也指创意写作学科发展要有介入文化产业的动能,将产业资源纳入教育视野,更指创意写作实现跨学科发展。“引进来”既指创意写作教学引入社会从业师资和实践成分,也指创意写作要增强自身的文化活力,吸纳更多的人群主动进入到创意写作项目中提升自我,进而实现创意写作教育与文化产业等其它社会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