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故事绘本》,汤素兰/文,任率英、王叔晖/图,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39.80元/册 湖南美术出版社精选中国工笔连环画,作为《经典中国故事绘本》推出,实在是个可喜的消息。回溯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具有“外源性”的绘本(图画书)还未走进大陆公众视野,氤氲着传统文化气息的连环画作为青少年爱不释手的重要读物,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如今,连环画的收藏热虽然方兴未艾,但昔日辉煌的儿童热读场面已难以复现。在这样的前提下,“用新文字重述老故事、用新版式传承老图画,用新设计激活老版本”的《经典中国故事绘本》将传统“小人书”升华为新潮“大绘本”,为读者带来了“走新”又“走心”的多元阅读体验。 该丛书的“走新”从策划图书选题的那一瞬就已经表征出来,旧书新做,这是策划思维上的推陈出新。丛书选择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也是一次勇敢的跨越,期望为儿童文学特别是中国原创绘本的边界拓展提供资源巨库。 该丛书精选的9册彩色连环画作品,均是由著名工笔画家任率英和王叔晖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精心绘制。画家们于细腻的线描设色中表达出美感、情趣和智慧。以人物塑造为例,无论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还是英雄传奇中,读者均能在精雕细画的人物身上直观地感受到画家们善恶分明的人生态度。比如《昭君出塞》,画家赞叹巾帼英雄,于是乎王昭君的身上流溢出柔和、圣洁、优雅,画家唾弃贪婪奸诈的小人,于是乎毛延寿总一副贼眉鼠眼的猥琐模样。 丛书完整地保留了连环画作品的原汁原味和古色古香,但也不是完全的照搬。为了适应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习惯,书籍在制作时采用了大开本的版式,使得画作中纤毫毕现的笔触更清晰地呈现于读者视野。而这样的呈现对于当下的儿童来说,有同华衮之赠。老艺术家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湛的绘画技巧,更是画家本人在创榛辟莽的艺术探求道路上,严肃考究、一笔不苟的匠人精神。这些过往的“旧”精神,需要在当今的新环境中传承,在未来更新的时代中延续。 虽然传统的连环画常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铺展情节,但由于单幅图画的画面静止,只定格于最典型的“瞬间”,所以传统连环画对故事的图像表达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一套连环画其实也是一套能指系统。如此一来,为了保证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合适的文字尤其重要。对于儿童读者来说,妥切的方法之一,便是寻找关爱儿童、理解儿童的好的文字作家——正如儿童文学家林良所倡导的,既要懂得什么样的文字才是明白,清楚,具体,好懂;也要懂得孩子的趣味——该丛书邀请了为孩子写作三十余年的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执笔。作家在保留了传统经典的精神内核(惩恶扬善、忠贞爱国、知恩图报等)的基础上,熨帖着当代儿童的审美心理向内开掘、返璞归真,用理性的精神、平实的语言,赋予了老故事新生命。为了保持故事的经典隽永和与时俱进,作家在文本的新编重构中适时地进行了减法与加法。 比如,删减了部分次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从而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在集束式、累积式的信息铺陈中把握人物精神;删减了不适宜儿童阅读的词句和情节,从儿童阅读心理上减少冲击感(如《将相和》的早期版本中出现了秦王欲意将蔺相如丢进油锅的桥段,该丛书未提);删减了叙事视角的种类,使用全知视角,保持了叙事视角的单一性和统一性,以便儿童更轻松地理解故事内核。 增添了大量的人物对话,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互动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气质更贴合对应的图画画面,彰显艺术的真实;增添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人物的心路历程交代得更清楚,以保障文本语意的完整、逻辑的严谨和行文的连贯;增添了富有质感的传统伦理和优秀美德的书写,以浓郁的民族性、历史性和人文性凸显作品寓教于乐和立德树人的双效功能(如作家在《岳云》中多次细致地描绘了奶奶对岳云的谆谆教导)。 作家勤勉深耕,终在“去繁就简”与“添枝加叶”的覆叠中编织出动人的故事。 在一本书中,副文本往往由于其边缘性而被忽视,所以该丛书把“导读”板块特别凸显出来。“导读”是传统连环画“内容简介”栏目的新形制,其展现的内容又是正文文本的“他者镜像”:“导读”不仅梳理了故事梗概,更是在一开篇就交代了故事的原出处,为读者进行比较探幽提供了参照。 细心的读者还会去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双语语音演播”和“全景数字画展”功能的配置为该丛书锦上添花,沉浸式视听体验让作品有了科技感、时代感、潮流感,也让身处智媒时代的当代儿童读者倍感亲切。而对于被该丛书唤醒童年记忆的成人读者而言,这不失为一场带有惊喜感的久别重逢,成人在解颐一笑中重获温暖与感动。由此,这些作品又成为代际之间的精神沟通桥梁:作为父母的成人与儿童借此建立起积极真诚的对话交流关系,在亲子共读中,重温中华传统故事,欣赏中国工笔画的巧密精细、万千气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