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生动展示乡村浴火涅槃的进程

http://www.newdu.com 2020-07-01 文艺报 李朝全 参加讨论

    张艳荣的长篇小说《繁花似锦》是一部观照中国乡村半个世纪以来的浴火涅槃进程的生动文本。作者以辽宁饶河流域的一座村庄得胜村作为描写对象,通过讲述数十年间三代村民为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足不屈不挠的拼搏奋斗,以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特别是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来的变革为主线,展示乡村天翻地覆的变化,表现一代又一代农民的成长与变迁。
    作者以农村小孩臭三(郝宇萌)为叙事视角,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从臭三的视角出发,注意捕捉孩子眼中感兴趣的人和事:当年的知青点、从大城市来此下乡的知青,侧重讲述他们之间以及他们和当地青年之间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的爱情和友情故事。再从孩子周围的生活圈辐射开去,描写孩子的父亲、朴实忠厚的赤脚医生郝东凯,勤劳热心的母亲大春子,姐姐郝思晴和她后来嫁给的姐夫、满腔热血、一心为公为民的村主任范潇典,以及农民和知青的后代——以范博成、周秋为代表的当下的青年一代。小说用小村庄三代人数十年的历史风雨、恩怨情仇,串联起了得胜村的今昔巨变。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坚持不懈的梦想与追求。得胜村亦不例外。以老村长老拐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农民,勤勤恳恳,在集体的土地上苦苦经营,然而没能解决贫困。第二代农民以范潇典为代表,他们受到改革开放春风的激荡和鼓舞,外出进城务工,在农村开展副业、企业生产,开拓特色性新产品,到处推销农副产品,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但是由于知识面和眼界等的局限,范潇典们一次次地遭遇挫折,乡村共同小康的梦想未能完成。到了大学毕业生、回乡挂职第一书记的范博成这一代,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物流、企业化经营等手段,引领当地农民闯荡出一条乡村发展的新路。
    得胜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村庄。这里的一代代青年热血满怀、积极上进,他们不偷懒、不退缩、敢担当、敢作为,彰显出青春的风采。这也证明了青年强则农村强,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真理。同时,作者将得胜村历史性变迁的描绘置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背景下来展现,将得胜村作为烛照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小小窗口,折射出在不同历史阶段农村改革不同的特点、诉求、目标、途径和举措。因此,这是一部现实特征鲜明的作品,是一部立足乡村,涵盖历史与当下、接地气的作品。
    为了增强小说的故事性和可读性,作者特别注重将爱情因素加入到故事的叙述中。小说浓墨重彩地表现的爱情故事包括知青林芬芳和赵松,知青秋叮叮、周铁铁以及当地青年农民范潇典、郝思晴之间,新时代青年范博成和周秋之间的爱恋。同时也写到了上一辈人郝东凯和大春子等的爱情往事。每一个人物都各具个性,每一个爱情故事都各有不同。赵松是一个情感浪漫同时又不无自私的人。他借助诗歌俘获了“美神”林芬芳的芳心,却并不珍惜,在知青返城大潮中抛弃了妻子。而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了多年后,他开始怀念并珍视当年与林芬芳真挚的感情,最终与林芬芳破镜重圆,并且生下了女儿。而秋叮叮的爱情则更多波折。这是个不谙世事、性格单纯的女孩,范潇典明显喜欢她,但却囿于城乡之别或者自卑心理,始终未能向其表白。周铁铁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在改革商潮中变成了成功的企业家,并且得到了秋叮叮的爱情。几个年轻人之间真挚的友情亦让人感动。特别是他们对于得胜村这个曾经生养自己的地方,都同样的视如故乡,一往情深。这些情感的汇聚,让这部小说有了可感性和共情性基础。
    在这些人物中,性格最丰满的无疑是范潇典。他与父亲、与儿子的关系都不佳。在养父、老村长老拐眼里,这是一个倔强却有追求的孩子。在推荐知青上大学的问题上,范潇典仗义执言,推荐了自己暗暗喜欢的秋叮叮,并且直言不讳地指出,另一个竞争对手赵松不仅已婚不合适上学,而且他是假积极真偷懒。在村里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参军的名额时,他主动让给了知青周铁铁。由此可见,此人心地良善。他放弃了在沈阳读夜大的机会,主动回村竞选村主任。在带领村民致富过程中,他时时处处为大家着想,唯独不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毫不犹疑地牺牲掉自己的利益。这又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同时,他又是一位急公好义、率性耿直的人,然而,在文化、知识、视野等各方面的局限下,他始终未能成功地带领全体村民走上富裕。范潇典既是传统农民的一个典型,具有忠厚踏实、勤劳肯干的优点,又具有改革开放时代共产党员的新特征:敢闯敢拼,开拓进取,一心为民,甘于奉献。人物个性鲜明、给人印象深刻是这部小说成功的一个地方。
    《繁花似锦》还注意追求作品的地域特色。譬如,借助具有地方性特点的事物,如稻香河蟹、盘锦大米、二人转、皮影戏、跳大神等,凸显了东北辽宁辽河流域的特色。同时运用了地方性的方言、习俗等,使这部作品显示出了自己的个性。
    乡村题材书写是当代文学重要的主要主题之一。作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注与厚爱,既源自于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密切相关,同时也和作家们对农村生活的熟稔、对乡愁的深刻记忆有关。在当下,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实施振兴乡村的战略。文章合为时而作。小说关注乡村,力图从乡村中开掘出诗意和新意,唤醒读者深刻的乡愁记忆和浪漫的乡土情怀,留存一份属于文学的乡村影像。这无疑是值得鼓励的。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张艳荣对当下乡村生活场景的理解似乎还不够深刻,对新时代乡村新青年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还不够熟悉,对一些新人物的刻画似乎还有些力不从心。这些,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得到改进和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