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勋在讲座开始时如是说。 ![]() 是主要诸侯国称霸。诚如孟子所言,“春秋”即是齐桓、晋文之事,也就是齐桓公和晋文公的称霸大业。
西周灭亡后,周王管控的国际旧秩序崩溃了,当时天下一百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一统天下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诸侯国想要的,是一种以继续和平共处为基调的国际新秩序。 主要诸侯国都希望在新秩序的建立中有主导地位,于是纷纷在国内进行增强国力的改革,而在国际上进行各种外交和有限度的军事博弈。这个过程就称霸。“春秋时期,称霸的本质就是大国建立国际新秩序。” ![]() 用贴近今天的话,可以分为迷茫期、探索期、新常态、制衡态。 迷茫期: 周王管控的国际旧崩溃,天下向何处去? 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在旧秩序失效后,希望得到有更多自由的新秩序,同时也希望享有各种原来周王室提供的服务,这是促使建立新秩序的动因。这时在南方称王的楚国,向东意图统一南方,向北意图入主中原,与“周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 探索期: 小霸浮出水面,新秩序开始形成。 在中原诸国中,齐国君主齐僖公、郑国君主郑庄公脱颖而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难得的和谐共处的局面。但郑庄公去世后,郑国退出,鲁国加入竞争。 新常态: 齐桓公霸业大成,新秩序正式建立。 齐桓公是第一位正式得到周王授权的霸主。经过齐庄公、齐僖公、齐襄公几代君主共同努力,齐桓公终于成就齐国霸业。几代人接力成就霸业,齐国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比如齐襄公,向东扫清山东半岛之路,杀掉竞争对手鲁国国君鲁桓公,向西平定邻国卫国内乱,为齐桓公的霸业扫清了不少障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制衡态: 晋、楚百年争霸。 南方的楚国经过不断吞并邻国,实力最盛。楚成王时期,楚国称霸基本是无悬念的,但在城濮之战中被“黑马”晋国所败。晋文公也因城濮之战一战成名,中原诸侯国纷纷投诚晋国,使得晋文公成为受到周王室授权的第二个霸主。 城濮之战是晋楚争霸的起点。自此后,楚、晋各自管控南北方,天下进入南北制衡态。制衡态持续了将近百年。 城濮之战后,春秋四大国的阵容也基本确立:山东的齐国、山西的晋国、陕西的秦国和湖北的楚国。 春秋末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家,天下变为齐、韩、赵、魏、秦、楚、燕七国,也就是战国七雄。
扫码看回放 春秋霸主的道与术 ![]()
《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齐桓篇》 ![]() 点击书影 可马上进入京东购读 《齐桓篇》围绕“齐桓霸业”这一春秋政治关键词,从西周旧秩序崩溃说起,展现春秋前期诸侯强国探索和构建中原新秩序的历程,重点讲述齐国四代君臣不懈努力,最终由齐桓公团队成就称霸伟业的史事,并细致剖析管仲改革在成就齐桓霸业中的重要作用。 《晋文篇》 ![]() 《晋文篇》讲述晋国在变革中兴起,在磨难中壮大,在晋文公团队领导下称霸,并与南方霸主楚国共同构建天下新秩序的历程,并从宏观角度梳理了春秋国际秩序“迷茫——探索——新常态——制衡态”的演化脉络,展现春秋前期历史的发展大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