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第七届中国读友读品节代言人谈读书

http://www.newdu.com 2020-04-22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夜雨倪成 参加讨论

    今年,中国读友读品节阅读公益代言人“家族”又添新成员。通过阅读代言人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今年商报邀请到朱永新、叶兆言、鲍鹏山、杨鹏、胡婷婷作为活动公益代言人,他们以不同方式身体力行地在中国推广阅读。
    教育家朱永新持续为中国阅读推广鼓与呼,作家叶兆言推崇读书是一种缘分,是有趣而不带功利心的生活方式,明星学者鲍鹏山推荐读者应以文化元典作为人生必读书,作家杨鹏为保卫儿童想象力多年如一日地大声疾呼,儿童诗教开创者胡婷婷带领天南海北的孩子们把古文悠扬地唱起来。他们怎么看读书这件事儿,为何为读书做公益代言?本报记者进行了专访。
    人生、教育、阅读,这是对当下和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三大主题,也是推动每个人成长与进步的“三驾马车”。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全民阅读代言人、教育专家朱永新欣然受邀担任中国读友读品节代言人的同时,为我们带来他多年来探索与实践的心路历程。
    朱永新:回望阅读这一路
    
    朱永新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40余种作品。
    对于我来说,阅读两个字是如此辽阔,如此庄严,如此神圣。
    自觉不自觉地,我似乎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阅读。因为,从我的个人成长来说,我的生命,我的精神,得益于阅读的不断滋养。从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来说,阅读是所有实验项目的基石,是重中之重。
    新教育实验的诞生让我开始走出书斋,不仅走到了基础教育第一线,也逐渐走到了阅读推广的第一线。2002年,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起航。2003年,第一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举行,第一批新教育实验学校挂牌。从2003年开始,无论担任全国政协常委还是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我从未放弃过对阅读的呼吁,我们的新教育团队,也从未放弃对阅读的研究、实践与推广。
    2005年,我们推出了《新世纪教育文库》,公布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教师的书目各100种。2007年,我们在山西运城召开了新教育实验第7届研讨会。2010年9月,我直接推动的新阅读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先后推出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和“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受到媒体和专家广泛赞誉。2011年11月,新教育亲子共读中心在北京成立,后更名为新父母研究所。
    2012年1月,《人民日报》用大篇幅发表我的长文《改变,从阅读开始》。与此同时,整合我多年思考的《我的阅读观》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一年,我被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聘请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时任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亲自为我颁发了聘书。
    从2003年两会开始,一直到今年,我连续16年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建立国家阅读基金,成立国家阅读推广委员会。
    2013年初,利用春节长假,我修订完成了一本小书《书香,也醉人》。在该书后记中我写道:生活节奏越是匆促,越需要保持从容的心境,精神世界污染越重,越需要浸染一分醉人的香氛。
    2016年9月28日,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领导者大会,以“改变,从阅读开始”开启了一年一度的领读者的全民阅读推广盛典。2017年,新阅读研究所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召开了新教育实验的学科阅读项目启动大会,全面开启了对中小学所有学科的学科书目研制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全民阅读”的号召,全民阅读第一次被写进了党的工作报告。而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推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重要工作部署。接下去的全民阅读的行动,会有着怎样的精彩?让人满怀期待。
    回望,不是为了顾影自怜,尽管我们走过的这一路,的确并不平坦。回望,也不是为了自我陶醉,尽管我们这一路上,的确得到过额外的奖赏。回望,是为了审视我们的来路,总结行走的经验与教训。回望,是为了鼓舞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还只是站在半山腰,前路仍然漫长。
    回望,更是为了展望。展望我们的明天,展望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如果整个社会都被书香萦绕,如果大人孩子都手不释卷,那时那刻,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个人,该会有着怎样美好的成长,有着怎样的自信与自强?
    我深信,书香中国,绝不是梦。为推动阅读而鼓而呼,我愿永远在这条芬芳的山路上,不断登攀。
    为何90%以上的书不必读,哪些是人生必读书,人文学者鲍鹏山一讲再讲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在欣然受邀担任第七届读友读品节阅读推广人后,鲍鹏山就他的阅读之道再次深入阐述。
    鲍鹏山:如何用有限的人生读最重要的书
    
    鲍鹏山 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出版著作30余种,代表作有《风流去》《孔子传》等。
    学者鲍鹏山因讲《水浒》而风靡大江南北,他学术根基深厚,文风犀利又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今年年初他的《孔子原来——被误解的孔子》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牟钟鉴评价说,鲍鹏山的作品能去除文化自卑者的积习成见,促使新一代中国人较快实现文化自觉。
    在《2019名家话阅读与生活》(相关链接:本报2019年12月20日第2585期)一文中,鲍鹏山在谈及阅读时,提到“开卷有益”在当下已经不适用,因为书海汪洋,人生短暂,精力有限,读书人需要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时间,因此90%以上的书都不必关注。读者的必读书,应是人文元典。
    鲍鹏山将书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不需要读的书,绝大部分的书都可以归于此类。过去讲开卷有益,是因为出版的书少。被称为“汉代第一人”的王充说过,写书是圣贤之人做的事,写书是有门槛的;但现在很多书水平“可疑”,一个人精力也有限,因此绝大多数的书不必读。把不必读的书排除,就可以省出时间来读可以读的书。因此,第二类可以读的书,便是相关领域的作家或学者认真创作、研究的成果。不过,这样的书可以读,也可以不读。判断这类书到底读不读,要看缘分。读了说明有缘,没读说明没缘。第三类是经典。经典是一个时代的最高智慧的结晶,有着漫长的过去,还将流传很长时间。但经典也不是必读的,因为经典很多,而且每个学科都有,浩如烟海,所以,首先要读跟一个人专业相关的经典。其他的也随缘。第四类书是元典,人类文化最初源头的作品。学术界有一个说法叫轴心时代,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的著作,比如中国先秦诸子的作品、西方的圣经、古希腊哲学等文化源头的作品,都叫元典。当我们读古人作品时,会发现诗歌里藏着许多典故,这些典故就来自元典。
    元典是我们的必读书,是文明的起源,思考的是人类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每个人要过值得过的一生必不可少的书。鲍鹏山建议每个人都要将此尽量读一遍,中国在轴心时代的主要作品是先秦诸子,儒家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加起来六万字不到,《道德经》五千言,《庄子》保存下来的就六万字,《孟子》三万多字,然后《韩非子》《荀子》……下定决心开始读的话,他说这些书用半生就可以读完。
    古人读书并没有现代人读得多,为什么他们的境界高,看问题透彻?在鲍鹏山看来,是因为古人读书没有像我们读不该读的书,他们首先保证的是读文化元典。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思考的是根本性的问题。元典,是今人最好的书单。
    所以说,读书人不是所有书都要读,必读书一类是专业必读,第二类是人生必读。专业必读书是大学专业所学之书,是职业依托之书;人生必读书则是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想要有美好的人生,最好去读一读的书。此外,增加人生乐趣之书也可一读。这便是鲍鹏山对读书的精要见解。
    作家叶兆言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儒雅谦逊,有文人风范,他眼中的阅读是一件自由的事,是无用的美好。
    叶兆言:人生最高境界莫过于喜欢
    
    叶兆言 1957年生于南京,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等。
    在推出《南京传》(译林出版社出版)后,日前,作家叶兆言与好友、南大学者余斌的访谈录《午后的岁月》在绝版多年后,重装归来。
    熟悉叶兆言的读者,或许记得他简介上的一句话:“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叶兆言和余斌考入同一所大学,他们走过人生的青年岁月,成为至交契友。新世纪元年,两人历时半年进行了12次午后的对谈。从野蛮生长的少年,到蓬勃热血的青年,再到平淡如水的中年,他们言说青春往事与文化情怀,回忆1980年代余韵悠长的青年精神,记录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图景与精神轨迹,为重返文学现场提供了又一途径。
    1980年代,是叶兆言们的青年黄金时代,他们带着时代赠予的幸与不幸颠簸前行。1980年代,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高光时刻,此外海明威、莫泊桑、托尔斯泰、萨特……世界经典文学作家的作品,亦是他们勤翻常谈的书。谈及阅读,叶兆言称自己是喝洋奶长大的,“我的世界观,我的文学标准和尺度,都是外国文学作品给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1980年代外国文学的积淀,成为他们的文学与思想启蒙,并以此汲取精神力量。
    译林社还将继续推出叶兆言作品系列,这是由叶兆言编选的经典散文结集,包括《陈旧人物》《陈年旧事》《群莺乱飞》《杂花生树》《诚知此恨人人有》等五本。叶兆言坦言:这是我最好的一套书。有读者抱怨买不到,译林社重新出版,也是一个交代。
    关于读书这件事,叶兆言曾在他的谈心之书《无用的美好》(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中说过。他说文学与爱情一样,无用却美好。有了爱情,有了文学,人类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更美好。叶兆言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眼中的阅读是一件自由的事,因为学习而读书是功利的,人要在“无聊”的时候读书,在特别想读书的时候读。读书不过是缘分。
    作家杨鹏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很多:他在《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里书写了一位拇指般大小的“巨人”爸爸,他的《校园三剑客》是中国最畅销的少儿科幻经典小说之一,从2006年起他就在为“保卫想象力”奔走行动,还是中国最早尝试作品IP开发的作家。
    杨鹏:通过阅读保卫想象力有多重要?
    
    杨鹏 童话作家、动画编剧、影视制片人。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出版作品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代表作品有《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校园三剑客》等。
    作为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杨鹏年少成名,从1990年代还是学生作家时就一直勤奋写作至今。他的诸多作品,不仅是畅销书,还被改编成动画、舞台剧、漫画等多种文艺样式,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得过诸多大奖。单就出版来说,自2010年至今,他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总印数已经超过2500万册,“校园三剑客”系列总印数超过1000万册。科幻作家刘慈欣评价说,杨鹏一个人挑起了中国少儿科幻的天空,他的成就确实值得钦佩和推崇。
    带领孩子们天马行空而又有科学精神地遨游在想象力的世界,为6岁到12岁的孩子写作,并写下他们爱读的文字,是杨鹏一直不变的写作初心。杨鹏对自己的创作非常自信,他说自己明确知道孩子们为何喜欢他的作品,因为他写作的动力来自于童年时代的自己。在写童话或幻想作品的时候,他会不断地返回童年,去回忆自己的感受,去想象当年的自己会不会喜欢他笔下的故事。当然,他和小书迷们也有很多交流,有自家的、亲戚的孩子,也有在学校讲课时的直接反馈,以及各种各样的读者来信。他喜欢读者们称呼他为鹏哥——无论是大读者还是小读者,读者的喜欢永远是作家创作的动力。
    既是作家又是家长的杨鹏,在为第七届中国读友读品节录公益阅读推广视频的时候,再次强调保卫想象力的重要性,并指出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在他看来,想象力是上天在我们来到世界时给予的力量,也是送给一个人的人生财富,比一切都要重要。现在的中国家长更喜欢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把他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游泳、钢琴、画画等等。这种教育说到底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小时候不会,长大学也来得及。可想象力如果在小时候没有保护好,丢失了就再也弥补不回来了。往往家长有意无意地成了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帮凶”。有的中国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异想天开时无法机智应对,甚至斥之胡说八道以搪塞,但如果换一种鼓励方式,也许就有不同的结果。比如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小时候就跟妈妈说他要去月球,他母亲回答说,那你别忘了回家吃晚饭。多年后登月成功,他说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吃妈妈做的晚饭。家长自小对孩子的想象力的保护有多重要可见一斑。
    近期杨鹏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新书《魔术大王》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上市,他说自己之所以写科幻,也与少年时读的书有关。杨鹏特别向小读者推荐了3种书,第一本便是他在小学一年级时读到的《星球大战》,这部书展示了宇宙的浩瀚和神奇,也给他在心中埋下成为一名科幻和儿童文学作家的种子。第二本则是被他视作与中国四大名著同等重要的《哈利·波特》,第三本是美国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如果说阅读改变人生,想象则成就未来,杨鹏希望和读者一起阅读经典,通过阅读保卫想象力。
    继去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婷婷诗教”系列(全2册)后,岳麓书社在今年年初出版了《婷婷讲成语故事》(全4册),婷婷姐姐为何能成为儿童教育传统文化的一大IP,她眼中的读书这件事儿又是怎样的呢?
    婷婷姐姐: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善于发问
    
    婷婷姐姐 本名胡婷婷,儿童诗教开创者,孩子们喜爱的古文教师。“婷婷唱古文”和《婷婷诗教》创始人,SMG少儿频道栏目出品人、主持人,大型线下活动“诗教中国行”发起人。
    “熟读精思”,这句话出自南宋时期的大学者朱熹。原文是这样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熟读精思”……婷婷姐姐说,她自小的教育,深受这些读书方法的影响。出生在书香味十足的家庭,从3岁始,胡婷婷就跟着爷爷逛画展、听昆曲儿、练字帖……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有了一身的书香墨气,最终体现在一首首为孩子而唱的古诗歌曲里。
    面对镜头,她常常一袭长裙,娓娓道来。私底下,她是一个沉静温和的女子,阅读,是她和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看上去古典秀美的胡婷婷其实“什么书都看,包括看似无聊的专业理论”。她喜欢书到了惊人的程度,不管工作多忙,每天总要留出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可称得上“资深读者”。
    作为阅读者,一定要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不仅要读书,更要思考和提问。她是这样理解读书这件事的:博览群书,才能发现更大的世界,勤于思考,才能理解世界,学会结合实际提出疑问,才能用书中的知识解决问题。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胡婷婷提到,古代常把读书人划分成鸿儒、文人、通人、儒生,这是按读书水平的高低来区分的。最高水平的“鸿儒”,相当于我们说的大学问家,善于思考、会总结、会提问,著书立说,自成一派,留下很多思想,就像曾国藩、王阳明、朱熹……直到今天也在启迪着后人。要读,就要读这样的作品。
    婷婷姐姐如今是儿童教育传统文化的一大IP,而胡婷婷本人,是个至情至性的人。四年前从云南支教回来,她想起带着孩子们在山头念诗、唱诗的场景,决定跟随心的指引,从最熟悉的古诗词开始,给孩子们做一些“能流传下来的东西”。为了让曲调更朗朗上口、更有文化底蕴,她不惜奔波千里,辗转求学国学泰斗、儿童心理专家、国内知名音乐人……第一首古文歌《将进酒》,做了27个版本,她不停问自己:孩子们会喜欢吗,还能不能做得更好,能不能帮助到别人……
    正是归功于这样的较真,“婷婷唱古文”等专栏一经推出,立刻成为业内标杆,播放量已经超过6亿人次。之后,她又带着孩子们走遍山水,寻找城市的文化密码,一城一城带着孩子们读书、唱诗、写词。
    “你听过一幅对联吗?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朝顾宪成为东林书院题的联,既有诗意又入世。”婷婷姐姐描述道:竹林掩映之中,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在书院里读书,风雨飒飒,人和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我们向往的读书景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