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科幻影视 >

珍视传统 直面当下——科幻影视现状漫谈

http://www.newdu.com 2020-01-22 文艺报 李俊杰 参加讨论

    中国科幻文化在20世纪中期经历了由流行文化向儿童文化的转轨,同时也经历了热潮、低谷与苏生,新世纪以传统的小说创作和网络的类型化写作为主体的科幻文学,渐渐又“流行”起来。日益庞大的生产与消费环节催生了新兴的科幻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优秀作家、学院批评家和相关教育所主导的高阶传播平台,还有联合科普的行政力量和民间的资本运作,共同打造的读物、影视和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平台。在这时而交叉、时而相悖的合力作用下,中国科幻影视创作面临的道路既满是机会,也困难重重,一方面作为令人瞩目的独特类型备受关注,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科幻文化的刺激下渴望某种突围。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偶有值得讨论的国产科幻影视作品走入我们视界,激起一时的论争,但为我们所热衷的仍旧是以美国科幻影视创作为主的影视作品。从经典科幻系列产品的稳定表现和激荡起的话题热潮,到充满尝试意味的剧集不断更新,再到一系列经典科幻作品的衍生影视作品的多维发展,我们能够看到,深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中蕴含着珍视传统、直面当下的科幻影视文化逻辑。
    珍视文化传统,指的是既要尊重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也要珍惜并勇于深耕既有的科幻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在科幻表达中经常因为过于宏大、丰富和玄妙,并且似乎与科幻有悖从而失却了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和演绎并融入艺术表达的冲动。近年来的国产科幻影视作品尚处于架空历史、创造奇观的阶段,以戏剧性的表达逻辑掩盖现实文化经验的不足,往往通过一鳞半爪地沿袭流行套路来进行仿制。但从受众的反馈来看,其实哪怕是标签的、戏谑的、片面的展示传统,都可以受到肯定和赞许,2019年热门的国产剧集《庆余年》也正因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这套文化逻辑而获得了一定反响。
    科幻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化印记,在想象世界的设定中,既有因科学技术影响导致的种种新局面与新危机,也有人与科技、自然之间关系的新关联与新变化。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倾向、态度、哲思融进科幻文化的表达逻辑之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新近的科幻影视作品往往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传统再现,一是在架空场景中以文明重新开始的方式,将经典情境、遭遇和生活方式进行重构,以重估极端情境中的人生抉择;二是在超现实的科幻背景中,将常规情感体验进行设计,以反常的理念创造既新奇又合理的思考。近年来诸多末日与重临并存、奇幻与历史交织的作品,并不强调科幻的“科技”感,而是偏重于人文性探索,其中的各异“传统”,也并不完全是正面继承和发展,反而强调批判。
    除此以外,我们更要深耕既有的科幻文化传统。中国的科学幻想小说历经百年,留下诸多珍贵的资源。20世纪上半叶,我们的科幻作家们想象过“未来中国”“童话中国”“鬼域中国”“星际中国”,从带有强烈的民族救亡图存的未来想象,到反思科技发展的负面代价,现代科幻作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科幻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科学技术地位的进一步加强,科幻刊物和优秀科幻小说层出不穷,科幻文化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新世纪前后的重要科幻文学作家更是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从近年国产科幻影视作品来看,在其中获得的滋养仍不够。
    对照国际经验可以发现,对经典科幻作品进行再加工,是美国科幻影视产业之所以不断创新的重要手段。国产科幻影视行业虽然敏锐捕捉着当代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的科幻作家,但也仅限于个别案例,我们应放眼科幻传统中历时性存在于文化谱系中的经典作家,持续拓宽中国科幻的审美维度。
    有很多影视艺术从业者怀疑那些看似陈旧的故事能否打动当代受众,从近年来的重要科幻影视作品来看,无论是漫威、DC的“超级英雄”系列作品,还是从星际到人工智能的诸多想象,都可以在上世纪中叶科幻文化的黄金时代中找到人物、故事和想象方式的“原型”。那些久远的漫画人物形象在银幕上依旧能够俘获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剧集《高堡奇人》不仅有奇诡的历史颠覆性想象,又渗透进了当代科幻影视的流行概念,持续更新并推进过往关于星际旅行、地球末世、人工智能、生化克隆的想象。所有的奇观都不是随波逐流临时起意的,其背后都可以观察到想象力发展的历程。2019年,某些一度是科幻漫画中陈旧的边缘性角色,被艺术家们从片面的对立性的角度解放出来,以更具有张力的立体表达,创作出新的影视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让梁启超、老舍、张天翼、叶永烈、郑文光等的经典文本重新焕发生机,重新开掘科幻传统,整理幻想起点,厘清想象模式,为科幻文化寻根,是值得去努力探索的。
    立于传统的根基之上,还需加强对现实的关照。作为虚构类的科幻影视作品本身更应发展其观照现实的能力,金·斯坦利·罗宾逊曾说过,“如果你要写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科幻小说就是最好的体裁。”无论是把“科学”置于核心,还是把“科学”当成背景,以对现实世界的科学发展想象达成文化价值追求,用技术质感触摸未来并借此表达对人性的崭新发现,始终应该是科幻文化的探索方向。除了呈现奇观、趣味和情怀,在科学幻想世界中探索极端情境中的人性抉择的作品开始成为新的潮流。这一类作品或以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为突破口,或站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存样态的基础上,或借科技与伦理的冲突展开讨论,开拓了其他影视题材没有触及的文化命题。R.舍普在《技术帝国》中说过:“技术首先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是标准化的推动者,技术存在于物品之中,但技术也存在于我们看问题的方式之中。”借科幻的现实性和超现实性的维度,探讨一些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崭新生存命题,使其发展出其他类型难以建构的文化框架。如何使科幻文化多一些现实关照,是我国科幻影视任重道远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