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70年不平凡的道路。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在塑造小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中国70年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70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在原创能力、队伍建设、理论研究、对外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三个高潮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儿童文学的发展。1955年,毛泽东主席高度重视儿童文学的一份批件,促使中国作家协会、团中央、文化部、教育部以及出版部门,在短时期内密集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中央精神。特别是中国作家协会,制定了1955至1956年有关发展儿童文学创作的具体计划,敦促各地作协分会切实重视抓好儿童文学,并规划了190多位作家的创作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作家的创作热情。 在高洪波的记忆中,从庐山会议、泰山会议、烟台会议,到提出“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央8号文件”,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引导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新中国儿童文学的红色基因是一以贯之的。正是在这种红色基因的影响下,共和国七十年来,不仅有许多杰出的作家创作出儿童科幻、儿童诗、童话、报告文学、故事、寓言、儿童剧等多门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而且还有大批成熟、敏锐的儿童文学评论家为作品的传播和评介推波助澜,他们用创作实践理论主张,一步一步地把中国儿童文学从一个弱小的文学门类,变成现在一个不可忽略的文学重镇。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物质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中国儿童文学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与重视,逐渐形成了从“高原”到“高峰”的壮阔局面,可以说儿童文学已经进入了“黄金时期”。 王泉根认为,新中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首先是为新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这期间儿童文学的创作集中在革命历史题材和少先队校园内外生活题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表现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这一时期少儿小说创作的主脉。第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多重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共荣的儿童文学新格局逐步形成,出现了旗号林立、新潮迭出的创作景象,涌现出大幻想文学、幽默儿童文学、大自然文学、少年环境文学、生命状态文学、自画青春文学等一面面创新旗帜。这一格局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显得更为生动清晰。第三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儿童文学与整个文学一样出现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新气象,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文学新力量的崛起,一大批“70后”、“80后”以及更年轻的“90后”作家成长为中坚力量,一些儿童文学创作实力强劲的地区,已形成自己的年轻作家方阵。 2016年4月4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中国作家曹文轩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认为“曹文轩的作品书写关于悲伤和痛苦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儿童读者的喜爱”。以此为契机,中国儿童文学在国际儿童文学界、童书界越来越活跃,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已经愈来愈引起国际儿童文学界同行的好奇和关注。可以说,中国希望被世界了解,世界更想要了解中国。但中国优秀的童书想要成为全世界孩子的共同财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方卫平认为,要解决中外儿童交流现状的现实困境,首先要提升中国童书的文本质量,讲好中国故事,做到“自信但不骄矜,客观而不夸饰”。中国顶尖的童书在世界范围内也称得上是优秀之作,但我们儿童文学作品的整体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文本丰富有特点,并且具有世界性的中国童书才能更好地被国外所接受。第二是要解决童书翻译的问题。对于儿童文学图书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来说,翻译的责任极为重大。中西方语言系统不同,将中国童书融入到世界文化语境中的确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特别需要优质的翻译力量来保证译介童书的文学质量。 五代学者持续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已经完成了四代人的学术接力:从周作人、郑振铎、赵景深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学者,到陈伯吹、吕伯攸为代表的第二代学者,再到蒋风、浦漫汀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学者以及曹文轩、梅子涵、朱自强、王泉根等为代表的第四代学者。在这些前辈作家、学者的努力之下,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构建起了相对完整而具有本国特点的理论体系、评价尺度。近年来,侯颖、李利芳、徐妍、谈凤霞、杜传坤、常立、李红叶、崔昕平等儿童文学界的青年学者悄然崛起,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第五代学者逐渐受到瞩目。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极大繁荣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评论似乎一直是“短板”。体系性的基础理论研究跟进与突破不够,批评跟踪、分析总结、价值评判与引领作用发挥得不及时、不充分,积极的、活跃的理论批评研究生态没有确立起来,不能全面深入地满足繁荣的文学态势提出的各种要求。儿童文学界对此的忧虑与呼唤已有多时,亟待获得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正在逐步解决。李利芳认为,抛开这种面上的一般印象,如果去系统梳理、深入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取得的成果。我们对新时期、新世纪以来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成绩的总结与研究一直不够,对理论批评成果的彰显、运用不重视,对大量散见的理论批评成果没有做过全面的清理、细读与分析,进而也就不能以问题意识统领剖析理论现象,概括与呈现理论建设的具体业绩。特别是,我们没有素描出学人肖像与重要成果肖像,具体勾勒出理论发展的现状,它可汲取、发扬、传承的思想与精神资源。这些都是影响我们无法作出全面判断的根本原因。 现实与幻想是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双翼 当我们谈论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给中国儿童文学带来了什么的时候,我们关切的不仅仅只是它的历史和现状,更应关注世界语境下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曹文轩认为,与世界儿童文学相比,中国儿童文学存在着想象力不足甚至苍白的历史时期。但这一事实在近20年间已经被打破,中国的儿童文学现在并不缺想象力。他以为,现在的中国儿童文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就是在漫无节制地强调想象力的意义的同时,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品质,这就是记忆力。对于作家来讲,特别是对于一个愿意进行经典化写作的作家来说,记忆力可能是比想象力更宝贵的品质。对历史和当下的记忆,才是更为重要的。在谈论经典作家时,我们在意的是他们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高超的现实主义手法,而这正是当下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所缺乏的。 与现实主义相伴的,是儿童文学的幻想主义。秦文君认为,新中国以来发展成熟的儿童文学,与世界范围内的儿童文学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性。世界儿童文学中比较繁荣的种类是幻想文学和图画书,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现象。我们的评价体系和市场销售方面比较受到关注的,主要大都是现实主义的儿童作品,而原创的幻想主义作品和图画书中虽然也有精品,但我们很难列出一长串的书单。就70年来的儿童文学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言,中国有自己的儿童文学特色是非常好的,我们当然应该保持这样的特色。如果能够写出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也可能会带动其他国家开始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她提到,在此基础上,我们幻想的翅膀也应该更强健一点,这样才能够带领我们飞得更远。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有志于创作出更优秀的图画书和幻想作品,让我们的儿童文学更多样化、多品种,整体强大起来。 正如王泉根所说,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儿童文学蕴含着两代人之间的精神对话和价值期待。因而通过阅读当今中国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既可以让世界看到今日中国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理想、追求、梦幻、情感与生存现状,又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体现出今日中国对民族下一代的要求、期待和培养,还可以看到今日中国多样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对民族下一代性格形成的做法和意义。童心是没有国界的。儿童文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因为这种文学是一种基于童心的写作、基于“共通性的语言”的写作。因此,儿童文学既是全球视野的,又是立足本民族文化的;既是时代性的,又是民族性的;既是艺术性的,又是儿童性的。儿童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正是在儿童文学的广阔天地里,一起享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梦想与自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