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文化自信的现实维度。这个现实既是中国崛起的政治和经济现实,也包括当前的文化现实。中国崛起的政治和经济现实是一种客观的可以衡量的存在,当前的文化现实则更加复杂。文化自信的确立和弘扬在很大层面上要对复杂的当代文化现实发问,提出建设性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经济增长、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所以有这个改变,是因为中国当代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跃过或即将跃过现代性发展的阵痛之后,迎来的是更艰辛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尤其突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对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做出深刻剖析,如他提出当前文艺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浮躁”,这是很多学者都曾认识到的;他还提到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了铜臭气,要正确对待文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能用西方审美裁剪中国的文艺现实;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应该重塑文学的“真”,重拾崇高精神、崇高品格、崇高话语。我们应该深入地认识到,文化自信既是一种精神和信仰的自信,同时更要在文化实践中真正体现自信的力度。在这个过程中,当代文艺批评任重道远。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而言,应该深入认识文艺生产作为“非物质性劳动”、“智性劳动”在时代审美精神建构方面的重要意义,辩证反思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经济、审美资本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既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具体的实践和行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文化领域,社会现代化过程所不可避免带来的矛盾和创伤,简单的发展主义所造成的经济和文化的不平衡,以及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复杂影响等诸种因素,都造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焦虑。因此,我们强调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更要在统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关系上着力。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发生密切的联系,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建设方面的成绩,更需要来自文化、美学、伦理建设层面上的有力提升。只有广泛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审美文化体验、心理情感结构,文化自信的表征才能更加鲜明;文化自信只有融入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大背景与大格局,才能更突出地展现它的实践特征与意义。 最后是文化自信的世界维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深刻地体现了文化自信的世界维度。它意味着,文化自信不是我们关起门来的自信,而是对人类文明的世界走向的新的观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现了一个大国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政治视野和人类情怀。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⑻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特别是经过了20世纪的发展,在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阶段,这个战略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人类社会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成就,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每一次重大改变,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特别是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现代西方社会已经开始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在后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在广泛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对生活主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带来了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消费观的变化。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甚至这样表达过他对20世纪的生命体验:“孤独是我生命的基本旋律,我时感自己十分孤独。但依从自己的积极性和战斗性,我又周期性地进到现实的众多领域中去。然而,现实总那么令人沮丧,幻灭感总时时折磨着我。”⑼在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别尔嘉耶夫这样感受的思想家不在少数。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人们在充分享受20世纪的科技进步、经济增长、财富增值以及社会变革成果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性社会发展的种种危机与困惑。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在他的《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中曾向我们展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种种危机,包括生命系统的机能障碍、人口爆炸、生存空间的破坏、追逐金钱过程中的恐惧性忙碌、“快乐刺激”中情感的暖死亡、否定传统后的文化危机、现代大众传媒的“灌输危机”等,他认为这些罪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这些罪孽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它们不仅使人类的现代文明出现种种衰竭征兆,而且使整个人类‘物种’面临着毁灭的危险。”⑽与此同时,美国学者L.J.宾克莱在《理想的冲突》中也认为, 20世纪的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自然科学范围内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代表,人们提出了革命的思想和方法;社会科学领域中,心理学和社会学乃至宗教史的发展使人们不断地更新着世界观。但他同时认为:“这些变革一方面增添了我们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却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不安。”⑾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和以工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对人们物质活动领域的极大拓展,也导致了传统文明的颠覆和价值领域的失范。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这已经是一个基本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是中国有能力、有信心为世界文化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表现。通过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中国向世界展现了诚意,更打开了视野,展现了中国在解决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以及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中国方案,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也因此而更加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 (作者:段吉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17ZDA269)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