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况周颐、王国维:《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20页. [2]雪莱等:《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刘若端、曹葆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舒晋瑜、方方:《优秀的作家应该坚持为内心写作》,《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31日. [4]舒晋瑜、洪治纲:《当代的文学批评为何不能让人满意》,《中华读书报》2017年5月10日. [5]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31页. [6]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7]Casey Man Kong Lum,Perspectives on Culture,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The Media Ecoloy Tradition,New York:Hampton Pr,2005,p.34. [8]Marshall McLuhan,Understanding Me:Lectures and Interviews,Toronto:McClelland & Stewart,2003,p.60. [9]Walter Ong,Orality and Literacy:The Technologizing of the Word,New York:Routledge,2005,p.94. [10]泪满天:《十一部巅峰作品赏荐(五)——十年一觉小说梦》,http://www.lkong.net/thread-1659950-1-1.html. [11]斯文·伯克茨:《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吕世生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9-21页. [12]邵燕君:《网络文学经典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页. [13]张靖超、陈金:《透视“头腾短视频大战”微视抖音引发UGC短视频纷争》,http://www.sohu.com/a/234746101_403354.block=news&index=10&strategyId=online&tc_tab=it. [14]克莱默尔:《传媒、计算机、实在性》,孙和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原文刊于《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8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