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动漫 >

“成年人想象的孩子不是真实的孩子”——从“央美·鲁信——全国少年儿童绘画作品大赛”说开去

http://www.newdu.com 2019-09-09 中国艺术报 杨阳 参加讨论

    
    共同的梦想(水粉) 陈昭宁
    站成一排,戴着项链、打着蝴蝶结,且背对画面的小动物;以梯子为支撑,“飘浮”在半空中治理雾霾的工厂……这些极富想像而又妙趣横生的绘画作品皆出现在8月29日至9月10日,由中央美院、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央美·鲁信——全国少年儿童绘画作品大赛”展览上。
    展览上出现的画作尚且能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大赛组委会在统计、审视过大量来稿后,心情却“闪亮”不起来。大赛自5月12日正式面向全国征稿,截至7月26日,大赛的官方宣传共获得60余万次的阅读量、 2万余人注册,来自全世界33个国家与地区的中国4周岁(含)以上、 18岁(含)以下的少年儿童(包括特殊儿童)公民投稿共计9528件。通过对9000多件作品的观察,大赛组委会发现少儿美术发展问题重重。
    通过对来稿选手的年龄进行的年龄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到,此次参赛的选手中,201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占了绝大多数。对于这一代儿童来说,各类数码产品——手机、电脑、电视等——成为他们获得图像的第一渠道。正如《中央美院2019年度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成果调研报告》 (以下简称《调研报告》 )中所说:“如今,孩子们不再在夏日里去捉蛐蛐,不再在小区的灌木丛里捉迷藏,不再在闷热的雷雨来临之前去捕蜻蜓……他们离自然越来越远。这也就导致了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被美化过的形象,图像很干净,但缺少温度,缺少关怀,缺少性格。 ”
    儿童年龄小,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辅助本无可厚非,但是通过来稿可发现,儿童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大量成人过度引导的痕迹。在这些引导中,可以窥见教师普遍存在低估儿童智商与能力的现象,他们制造了“一个想象中的儿童” 。《调研报告》中指出:“这一现象在6至8岁这个阶段尤为明显,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知识有初步的接受能力,但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比较弱。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光感、色彩、质感、运动有很强烈的兴趣,而人为地降低或者强制降低绘画难度,以一种低能的符号替代孩子的塑造欲望,无疑是削足适履,严重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对于这些被成人过度引导、缺乏孩子自己情感与观察的作品,评审委员会给予了明确态度——NO!正如终评评委王川所说,“成年人想象的孩子不是真实的孩子” 。
    大赛组委会还发现,本次参赛作品中有很多模仿名家的中国画作品,如《老少乐》 《花中之王》 《两心如影》等。这些题材,“细思极恐” ——例如《花中之王》是以牡丹为题,这是一个传统题材,表现的是一种权力体系,如果10岁的孩子就在内心树立权力观念,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很危险,与现代社会提倡的民主、自由必然成南辕北辙之势。而《两心如影》是用鸟与花卉去象征两情相悦,采用的是源于《诗经》的比兴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法要求艺术家对所描绘的对象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准确地提取对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及特点。但是,这幅作品中的鸟类是“组装”的,不是真实的存在。据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国画基础教研室主任贾国强分析:“在这件作品中,小朋友杂糅了两种鸟类的特点,一是靛颏,一是草鹛子。在这个特殊的题材中,不尊重自然的改编行为就是臆造,而不是创造。 ”
    在本次大赛中,评委将那些简单模仿、缺少创造力的作品在初审环节就全部淘汰出局。中央美院油画系博士肖进说:“少儿绘画的意义是让他们体会感受、勇于表达、绽放自我。绘画让孩子学会观察,体味世界,表达自我。相比用语言和文字描述,孩子绘画更加直接而清晰。也许有孩子不爱说话,但他们都喜欢画画,涂涂抹抹,随心而绘,自己是画面世界的造物主,通过绘画的理想方式打开孩子的心灵世界。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