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长篇小说创作70年成就与经验:在广袤的时空中呈现时代感

http://www.newdu.com 2019-09-07 人民日报 潘凯雄 参加讨论

    核心阅读
    新中国70年长篇小说创作数量激增,题材宽度和主题深度都得到深入拓展和掘进,艺术表现的边界同样得到极大开拓,长篇小说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条清晰而强劲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新中国70年长篇小说创作持续行进在通向繁荣发展的大道上
    新中国70年长篇小说创作历程恰似一首多声部乐曲,不同文学潮流此起彼伏,不同文学风格争芳斗艳,不同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段各显神通,与此同时,“二为”方针是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民族的伟大精神始终是文学创作的主旋律
    习惯上,人们总喜欢将长篇小说喻为文学的重器,视其为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重要标志。在这个意义上讲,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收获就是新中国文学的重要成就,长篇小说创作所走过的70年历程表征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向。70年间几多艰辛几多突破,几多求索几多收获,值得我们梳理与总结。
    走在向多向广向深的大道上
    有文学史家将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视为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第一个“黄金期”。这一阶段在70年历史上留下许多绕不过去的重要作品,如“三红一创”(《红旗谱》《红岩》《红日》《创业史》)以及《苦菜花》《三家巷》《六十年的变迁》《李自成》(第一卷)等。这一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养分主要来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以及与此相呼应的普及与提高等革命文艺方针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这几条源流影响所及其实远不止于这17年,在此后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发展变化的轨迹中依然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新时期文学中,长篇小说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文革”结束后,作家创作热情得以复苏,长篇小说数量逐年攀升。其主题内容在继承“十七年”文学传统的同时也得到大大拓展和丰富,既有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生动再现,也有对社会新发展新变化的深入思考,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呈现,也有对人的命运的深刻关切。艺术上,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日益成熟,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市场蓬勃发展,人们文化生活和文化选择日益多元,长篇小说虽然失去轰动效应,但这并不妨碍它持续呈现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成长性。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传统长篇小说亦全面开花。如果说上一阶段长篇小说创作的显著特点还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多样化,那么这一阶段多样化已成常态,人们似乎很难再为某部作品的新意而奔走相告,也很难因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出现而争论不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作多样化、出版多样化、阅读多样化已成常态。在这多样化的格局中,展示时代风采、传递时代强音、塑造时代人物的长篇小说依然强势呈现。
    从以上梳理不难看出,新中国70年长篇小说创作数量激增,题材宽度和主题深度都得以显著拓展,艺术表现边界同样得到极大开拓,长篇小说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条清晰而强劲的发展轨迹,呈现向多、向广、向深的特征。可以说,新中国70年长篇小说创作持续行进在通向发展与繁荣的大道上。延续这一良好发展轨迹,扩大长篇小说创作优势、提升作品质量乃是今日之作家的使命与担当。
    准确深刻地捕捉时代精神
    如果进一步检视70年长篇小说发展经验,首先是要有时代感。真正受读者欢迎、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长篇小说一定是写出鲜活时代感、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新中国长篇小说70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科学判断。
    放眼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与其所处时代都有或近或远、或密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有不同主张,有人认为有无时代感并不重要。果真如此吗?问题的根源其实还在于如何理解时代及时代感:文学书写时代是否仅仅是文学书写当下?文学表现时代是否一定要近距离才算?新中国长篇小说70年发展历程特别是其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告诉我们:时代既可以是当下时空,也可以写出时代跨度和历史纵深;时代既能够近距离贴身表现,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后再行反思;时代绝不仅是浮在表象的人、事、物,重要的是准确而深刻地捕捉到时代感和时代精神。《红旗谱》与《白鹿原》呈现的时代有跨度,《创业史》与《古船》表现时代的手段有差异,但谁能说这些优秀作品时代感模糊、时代精神淡漠呢?
    在广袤时空中呈现时代感是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70年提供给后人的一条重要启示。在这里,所谓“广袤”既是内容的时空也是艺术的天地,时代是包含历史与未来的当下,时代也需要不同的进入通道和表现手段;所谓“时代感”则是指通过对时代精髓、时代精神的深刻捕捉和艺术表达,让读者感时代之风气、辨时代之潮流,体会时代背后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从而起到文学提振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和谐声部中凸显主旋律
    一首多声部乐曲,既要有发挥引领作用的主调,也要有起润色、烘托和补充作用的其他声部;既要呈现不同声部的特色,还要彼此间的和谐流畅。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70年的历程恰似一首多声部乐曲,不同文学潮流此起彼伏,不同文学风格争芳斗艳,不同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段各显神通,可以说,“社会的色彩有多么斑斓,文艺作品的色彩就应该有多么斑斓”;与此同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中国文学的发展导向,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民族的伟大精神始终是文学创作的主旋律。
    尽管这70年总体上呈现出向多、向广、向深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段与节点上,也还是存在着丰满与单一、顺畅与间断的差异。而每当顺畅与丰满之时,就是多个声部和谐之际,反之则是某些声部的缺失或杂乱。现在无论是文学史家还是一般读者,都对“十七年”、改革开放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上给予肯定评价,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它们总体上呈现出声部齐全且和谐的风貌。
    还可以从另外一个实例来证明这样的判断。茅盾文学奖之所以在众多长篇小说奖项中拥有良好口碑和公信度,不仅在于发起倡导者是著名作家茅盾,也不仅因为它的组织方是中国作家协会这样的文学权威机构,还在于获奖作品几乎都有长销不衰的良好市场业绩,是专业尺度和口碑的结合;评选追求的正是主旋律突出、声部多样、整体和谐、风格多元,从时代需要出发,遵循艺术规律,优中选精地遴选出既丰富多彩又有分量有高度的精品力作。
    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持续推进内容形式、手段方法、风格样式等多元创新,中国长篇小说获得长足发展。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用70年辉煌成绩印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正确与成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兴旺发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艺需求的重要保障。
    在世界格局中展示中国风
    新中国成立之初,作家所接收的外国文学滋养更多还是苏联文学及18、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时代主潮,长篇小说创作不仅承续优秀文脉,名目繁多的种种世界文学也开始进入国门,一时间,以各种门派为名目创作出的长篇小说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现代性关系之类的话题一时成为争论焦点。到了新世纪,作家们特别是优秀作家在中外文学日益频繁的交流中,已经具备文化定力,且在比较中明白不同文明自有不同风采,中国风也需要在不断突破中焕发新的风采。
    梳理新中国70年优秀长篇小说,其中既有中华文化强大基因,也能见出世界优秀文化的因子,其融合程度日益趋向自然圆融。从最近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身上,不仅能看到每位作者的思想气质,也能感受到古今中外各类文学经典的影响,他们由此呈现出不同风格和气象,但所传递的整体意象都体现着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文化的新要求。
    当然,在充分肯定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所取得的长足进展、认真总结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指示。长篇小说创作在出精品方面还任重道远,时代永远会对文学提出新挑战。长篇小说如何牢记时代使命、深入社会现实、遵循艺术规律,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伟大作品?我们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