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创造一种大湾区文学新样式——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蒋述卓专访

http://www.newdu.com 2019-08-12 羊城晚报 吴小攀郑晓欣 参加讨论

    
    A 用心用情用功 文学呈现新气象
    羊城晚报:最近这些年来,广东省的文学创作情况如何?
    蒋述卓:2014年以来,广东省作家协会大力推动文学工作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文学工作的科学性水平和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能力,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精品,因地制宜组织特色文学活动,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文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省文学工作呈现新气象。
    2014年、2015年,广东省作协召开了两次“广东省文学创作重点选题座谈会”,共确定重点选题作品29部。2017年、2018年,连续召开两届“广东文学攀高峰重大选题论证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以“本土重大现实题材”为着力点,扶持16个重大选题创作。认真组织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文学类)项目评审工作,共计扶持95个生产创作扶持项目。自2014年以来,组织了100多名作家作品研讨会。高度重视老一辈作家文学创作回顾研究与宣传,组织了广东文学名家系列学术研讨会,树立标杆,引领后人。创办了“文学·现场”论坛,定期组织作家、评论家面对面畅谈文学话题,为批评家介入文学现场搭建平台。正式创办推出了全国第一份网络文学评论学术期刊《网络文学评论》。联合《南方日报》社、《羊城晚报》社等实施了“广东文艺评论提升计划”。实施文学评论家“签约制”,2017年聘请我省10位著名文学评论家为省作协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着力从整体上打造骨干文学评论队伍,提升“粤派批评”影响力。近些年来还举办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评奖,组织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评选,组织第二届、第三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评选活动,先后设立广东省“九江龙”散文奖、“大沥杯”小说奖、“有为杯”报告文学奖、“平湖杯”儿童文学奖,后统筹上述省级单项文学奖,整合资源设立了“广东省有为文学奖”。
    羊城晚报:近些年来广东作协在扶持年轻作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蒋述卓:一是实行“文学英才开发计划”,重点培养青年文学骨干100名,计划打造具有时代精神、富有创造性、具备优秀文学品格的广东青年作家群体。二是推行“文学导师制度”,聘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主编、社长、学者共24人,以“一对二”方式,与广东文学院48名签约作家实行结对指导。三是加强文学培训和采风。先后组织开展了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培训班、广东省中青年诗人暨评论家高研班、广东长篇小说创作高级研修班、广东90后作者培训班、广东散文创作研修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参加培训人数近1000人。还组织“文学名家带文学新秀”系列采风活动,邀请国内文学名家在采风过程中以导师身份对广东青年作家进行创作指导。四是积极打造活动和发表平台。《作品》杂志开辟专栏推介“90后”新生代作家,率先刊发“90后”作家长篇小说,举办90后青年作家论坛、作品研讨会等。目前,以王威廉、王哲珠、皮佳佳、马拉、李德南、张闻昕、陈再见、了了一生、彤子、蔡东、阿菩等为代表的“广东80后90后新锐作家群”先后在全国重要文学刊物上推出了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王威廉等青年作家入选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名单,一批青年作家作品分别获得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文学奖项,创作成绩备受省内外文学界的肯定,在全国文学创作生力军的竞争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为广东文学创作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羊城晚报:作为网络文学大省,广东网络文学的创作现状如何?
    蒋述卓:广东省作协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凝聚创作人才、努力搭建平台,建立完善符合网络文学发展规律的管理、创新、发展机制,为繁荣网络文学创作积极探索“广东方案”。一是构建网络作家联系网络。成立了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实行网络写作者“自治”、“自约”。积极延伸联系手臂,广东网络作家协会发展会员共计497人,还推荐了20名网络作家加入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二是探索建立网络文学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创办全国首家专业网络文学批评理论刊物《网络文学评论》,聘请14位全国知名文学评论家担任刊物专家顾问,举办了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奖年度评奖,努力探索建立符合文学本质、具有网络特点的网络文学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三是搭建网络作家学习交流平台。举办了广东网络作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级研修班,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广东网络作家创作研修班,网络文学创作培训工作形成常态。先后组织了“广东网络作家与外国学者对话”活动、“广东网络作家看粤东粤西北振兴发展”采风活动、“全国网络作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采风活动等。四是拓展网络文学创作与创意开发对接链条。与全国14家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学网站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南海创办了“广东网络文学基地”,与珠江电影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国艺影视城签署了五方合作共建基地协议,尝试打造网络文学创作与影视产业转化的新高地。联合阅文集团举办了“网络正能量”小说征文大赛等。
    B 互鉴互动互补 三地共建大湾区
    羊城晚报:刚才主要讲了成绩。比起几个传统的文学创作大省,广东文学创作还存在哪些不足?
    蒋述卓:从某个角度来讲,广东文学创作这几年没有获得重要性的全国大奖,比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这是我们存在的不足。可以说我们还没有(文学的)高峰,但我们的基础已经打好,比如说青年作家、八零后九零后作家我们都有,还需等待他们的发展和成熟。这主要是什么原因?一是有很多广东作家是新移民到广东的,他们对广东还有一个了解的过程,需要时日去丰富他们的广东体验,而广东本土的作家也还有一个提升的过程。二是老的作家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面对的时代变化太快,要写出更好的东西确实也需要知识更新与观念更新。所以我们现在积极培养人才,相信经过他们的努力未来还是会出成就的,包括流动的网络作家。
    其次,广东的文学氛围虽然不错,但是对于文学人才的推崇和奖励政策还是不够。政策上还是有改进空间的,我们在政策上应该给予文学更大的扶持,鼓励作家们潜心创作。我们没有专业作家了,只有签约作家,如果能给他们两三年潜心创作的时间,是能够出成绩的。
    羊城晚报:以前的广东文学曾经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广东特色,现在却似乎有所减弱?
    蒋述卓:对,广东味不足也是问题之一。从湖南来的作家写的仍是湖南的特色,那是因为他对广东不了解,也没办法。按理来说,广东应该是城市文学领先,可以写出更多的广东特色,但这方面确实还是欠缺。
    羊城晚报:现在的作家这种自主的地域意识好像弱化了,为什么?
    蒋述卓:文学创作有文学创作的规律。因为文学中作家的早年记忆是很重要的,就像莫言中年后虽多年生活在北京,但他就写他的故乡高密。文学创作和记忆是极其有关系的,童年、青春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欧阳山之所以能写出广东味的小说,是因为他沉淀下来了,他有体会了。广东本地作家就好办一些,外地移民过来的作家如何沉淀下来,写出粤味来,这确实是个问题。
    羊城晚报:7月16日,由广东省作协发起组织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在广州成立,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样的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基础在哪里?
    蒋述卓: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肯定是广东省作协未来五年重点要推进的工作,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更重要的是我们同属一个岭南文化,三地同根同源。尽管文学体制不一样,但是我们的源头都是岭南文化,共享相同的文化资源,大家可以互鉴、互动、互补,这六个字就是我们未来重点要加强的。
    羊城晚报:站在广东文学的角度,广东应该向港澳“鉴”什么、“补”什么?
    蒋述卓:从文学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向港澳学习开放的胸怀和现代的文学表现形式。我觉得广东的现代文学表现形式还是有点落后,一些有现代色彩的表现手法没有很好的吸收。香港作家刘以鬯用的就是后现代的表现形式,李碧华也是。而我们广东找不出来。连莫言用的也是魔幻现实主义,广东作家在这方面太实在,在技术上、艺术手法上要向香港学习。观念上也要向香港学习,要更开放一些。当然,现在广东年青作家中这种意识加强了,如王威廉、陈崇正、阿菩、庞贝等。
    互补,就是说三地都要互补。因为广东是社会主义文学,现实和重大的题材比较多,宏大叙事这方面比较有优势。香港、澳门的文学创作多写古代题材、武侠题材和民国题材,和现实的关系不大。香港文学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实,写出让人有触动的东西。澳门是一个小地方,作家不多,小城市却有大文化。因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就是要经常互动、互补和互鉴。
    另外,我们要加强表现大湾区有共性的东西,加强文学资源的共享,比如,香港就有叶问与黄飞鸿题材的电影,叶问、黄飞鸿都是佛山人;比如,香山文化是珠海、澳门和中山共享的文化资源,孙中山文化也是三地可以共享的。粤港澳三地作家可以共同就某个有岭南特色的文学资源进行创作,包括电影文学创作,创作出有岭南风味的文学作品,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一个目标。
    C 创新革命开放 形成文学共同体
    羊城晚报:您刚提到的主要是题材资源的挖掘,那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可否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题材的挖掘,而是形成一种关于大湾区的共同想象呢?
    蒋述卓:在这种互鉴、互补、互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形成大湾区的文学特色。第一,大湾区应该出现符合它特点的新的文学观念、文学样式。中国文学从近代以来,新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样式都是在岭南出现的,比如梁启超、黄遵宪所倡导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比如,岭南画派,中国电影的先行者,包括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金庸的武侠小说,刘以鬯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在粤港澳这个区域里产生的。所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文学观念、文学样式都应该创新,大湾区的网络文学、都市文学都应该领先。网络文学是和科技相关的,还有绘本、动漫,这首先是在文学样式上的,其实我们已经领先了。大湾区就应该在视觉文化、读图时代到来的时候,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学样式。文学观念呢,应该更加开放,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在此之上容纳世界各种文学潮流,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观念。我觉得这是可以做到的。
    羊城晚报:在文化产业的时代,大湾区文学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蒋述卓:我认为大湾区文学应该走在创意文化产业的前列,文学和文化创意应该是连在一起的。因为文学是一个产业链,它可以生产出动漫、电影还有电视剧。按照文学以后的发展,它不是单纯的一个样式,它在融媒体的环境下,会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来。文学在创作的时候必然融进动漫、图像,融进技术创新。所以大湾区文学未来的发展,不再是过去的那种单纯的文字的写作,它在创作的时候必然会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必然会受到视觉文化的影响。像过去十九世纪那些长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们已经不看了。文学必然是要适应视觉文化、读图时代的到来。所以这时候的文学必然是一种新的式样,它要适应一个时代的需要,它的形象性、图像性、语言表达的简洁性等,必然会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样式。以前讲“文学是各门艺术之母”,但是在未来文学就不一定是“母”了。因为各种融媒体出现,我可以先创作一个绘本、电影,然后再写成文本。现在不是已经出现了吗?你把文学当做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去对待,给它定位,它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给文学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吸收其他各门类艺术的特点来丰富自己的创作。
    所以对于大湾区文学创作,更多地要着眼于创造新的文学样式,有新的文学观念,秉持我们一百年来岭南文学创作的传统,创造出大湾区文学的特点。岭南画派也是这样走出来的,我希望大湾区的文学创作未来也有这样的精神:创新、革命、开放的精神。以这六个字为标准创造出来的文学,必定会走在文学的前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