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文艺的尺度》 ISBN:978-7-5190-3732-1 作者:马建辉 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开本:16开 定价:6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人民文艺的哲学和伦理基础、人民文艺的理论文献、人民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人民文艺的美学原则和叙事特征、人民文艺的实现路径,以及新世纪文艺人民性研究的一些倾向等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文艺。人民文艺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真正站在人民文艺的立场上,和人民群众心意相通,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庄严使命,更是其最重要和最核心的本质性诉求。人民性是人民文艺的基因,人民文艺是自觉的、人民性充分发展了的文艺。它蕴含了体现人民特质的美。只有辩证地把握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与教育人民、引领人民前进这两个维度,才能正确理解人民文艺的全部内涵。 作者简介 ![]() 马建辉, 1970年生,河北平乡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处处长,现供职于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杂志社。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理论、美育理论研究,著有《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朝向远大理想的精神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文艺报》《文艺理论与批评》等报刊发表论文及评论近二百篇。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站在人民史观的立场上 一、人民史观的内涵及其确立 二、从人民尺度视角把握历史 三、虚无历史就是虚无人民 四、“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第二章 人民文艺的审美特质 一、人民文艺的真实之美 二、人民文艺的正义之美 三、人民文艺的集合之美 四、人民文艺的劳作之美 第三章 走向人民的“文艺大众化” 一、文艺大众化的根本出发点 二、文艺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三、文艺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四、文艺大众化的一般规律 五、文艺大众化的核心标准 第四章 人民文艺的主要理论文献(一) 一、重访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封信 二、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再思 第五章 人民文艺的主要理论文献(二) 一、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 二、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三、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四、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第六章 关于人民性与人性、阶级性、党性之关系的理论探讨 一、关于人民性与人性之关系的理论探讨 二、关于人民性与阶级性之关系的理论探讨 三、关于人民性与党性之关系的理论探讨 第七章 西化思潮中文艺的民族性与人民性 一、西化思潮对文艺民族性的影响 二、文艺的人民性与民族性 三、人民性:西化思潮中民族文艺的必然选择 四、一些文艺作品对人民性的抽离与扭曲 第八章 新世纪文艺人民性研究的几种倾向 一、人民性被窄化的倾向 二、人民性被泛化的倾向 三、人民性被虚化的倾向 第九章 虚无人民与小文学史写作的兴起 一、小文学史书写对私我性主体的钩沉 二、人民文艺在一些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境遇 三、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手法 四、《与史同在》:一个对小文学史反拨的样本 第十章 贺敬之新时期人民文艺思想述要 一、革命是我们生命中最美的东西 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 三、抒人民之情,叙人民之事 四、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五、正确反对错误倾向 第十一章 幻灭与记忆:《二手时间》里的人民影像 一、人民理想的幻灭 二、人民身份的焦虑 三、人民“自由”的虚妄 四、人民记忆的褪色 结 语 附录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 附录二 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理论的阐释学启示 附录三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 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