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命题的理论自觉(2)

http://www.newdu.com 2019-08-12 《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 傅其林 参加讨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
    作为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关注中国问题,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又主动地推进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这构成意味深长的跨文化本土化理论命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身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产物,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觉建构本土化理论的产物,具有独特的中国思维、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这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本土化理论自觉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较为丰富的民族性、本土化、全球化等命题的探索。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颠覆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完成民族解放,开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工程。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文化话语的欧化或西化,注重立足于中国革命实践,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民族形式的采用,提出最具有原初性的马克思主文化理论本土化思想。他创造性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本土化思想,充分把握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提出“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原则,体现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思想,表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觉的本土化理论建构。
    面对中国革命现实形势与民族传统及自身的审美文化创造体验,毛泽东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是主张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文化革命论都体现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列宁主义的独特思考与中国本土因素融合起来,探讨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特征与具体的历史阶段和未来方向。毛泽东明确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8](P111-112)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包含马克思主义文化本土化的理论成果,具有世界意义。他提出具有民族特点与世界性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彰显出深刻的本土化理论,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其他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具有世界性和全球性的新文化。因此,他主张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精华,但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必须在有益于自身的原则上进行:“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9](P706-707)
    毛泽东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从接受者角度提出普及与提高的理论问题,充分注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中介机制——语言问题:“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10](P851)可以说,对毛泽东而言,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社会生活的相互融合,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事实上,毛泽东在列宁的基础上建构了更为系统的本土化理论思想。作为多年党的领袖与国家主席,作为一位原初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作为著名的文学创作者,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介机制在他这里形成了有效的制度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进程在他这里达到自然化与日常生活化,并将其化入无意识的经验与想象之中,政治无意识获得成功实践。毛泽东的本土化理论不仅涉及对原初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涉及本土化进程的复杂机制,而且毛泽东提出本土化的价值维度,强调本土问题解决与创新,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因素的融合,创造新中国,形成新政治、新经济与新文化,获得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
    艾思奇也进行了理论探讨,他的文章《论中国的特殊性》较为全面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机制,对“中国化”的各种问题进行清理,反对思想上的闭关自守主义的特殊性,提出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国际性与民族性并体现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他提出本土化的价值标准命题:“马克思主义,也就是真正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正是有着‘创造’的作用了。”[11]
    可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身提出了本土化的论题。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都没有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本身,而是自觉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精神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自身民族传统和现实历史使命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的现代性探索与创新发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论民族化、时代化、现代化的理论命题,主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必须继承各自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开放的互动中深入扎根各自民族的现实实践与人民审美文化需求。这些本土化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既涉及跨文化本土化的复杂机制如意识形态、语言媒介、接受机制、民族选择等,又涉及本土化的历史性进程与本土化价值创造问题,还触及特殊性与普遍性、民族性与世界性、自我性与他者性等思考。当然,这些本土化理论建构也具有差异性,俄苏本土化理论侧重实践认识论与话语命题,欧洲更多彰显哲学思想的系统性与文化意识形态命题,中国则更加重视革命实践的指向性与实用性。
    总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因素密切结合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与创造,可以说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理论的自觉建构。自觉的理论建构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体现了理论的成熟与阐释的创造力,显示出其在历史进程中的逻辑力量、实践品格和物质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