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朱光潜与中国现代审美学学科建设(2)

http://www.newdu.com 2019-07-26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 彭立勋 参加讨论

    二、建立中西融合互补的美感心理学说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分析和解释美感经验,构建审美心理学说,走的是中西结合融通之路,用他的话说,就是“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传统之木”。从接受西方美学的影响来说,对朱光潜研究美感经验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个是从康德到克罗齐一脉相承的近代哲学美学;另一个是以心理距离说和移情说等为代表的近代心理学美学。前者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后者是他研究的心理学根据,两者互相补充。其中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对其美感经验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朱光潜自述,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最初来源。《文艺心理学》对美感经验的分析,便是从克罗齐的直觉说开始的。直觉说是克罗齐主观唯心论哲学和美学的基石。《美学原理》一开始便说;“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⑻前者产生的是意象,后者产生的是概念。直觉是知觉以下的最低级的认识活动,是脱离理智作用而独立自主的。接着就指出,直觉的(即表现的)知识和审美的(即艺术的)事实是统一的,美学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朱光潜便是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美感经验是形象的直觉”定义,并加以解释说:“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而不是知觉和概念;物所以呈现于心者是它的形象本身,而不是与它有关系的事项,如实质、成因、效用、价值等等意义。”⑼这可以说是美感经验最基本的性质。由此展开,便形成美感经验的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意象的孤立绝缘,二是物我两忘。以上就是《文艺心理学》构建美感心理学说的基本支柱。
    克罗齐对美感经验的解释是建立在哲学概念上的,缺少心理分析和根据。为了弥补不足,更深入揭示美感心理特点,朱光潜吸收了近代心理学美学中代表性观点心理距离说和移情作用说,并结合审美欣赏和文艺创造的经验加以发挥。心理距离说重在说明美感经验如何创造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移情说重在说明美感经验如何实现物我两忘和物我交融。这两种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就达到了聚精会神地观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使我的情趣和物的意象融为一体,这也就是形象的直觉。单就吸收心理距离和移情作用两说来看,这里似无新意,但是,作者不仅结合大量实例对其作了发挥和引申,而且将其融入形象的直觉说之中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还是有一定新意的。
    朱光潜大致采取了克罗齐的直觉说,但他也发现了直觉说的一些不足和矛盾,并且能够从审美欣赏和文艺创造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和克罗齐不同的见解。这可以说是《文艺心理学》中最有创造性的部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美感与联想的关系问题。克罗齐肯定审美和艺术只是直觉,否认和知觉、联想有关。朱光潜认为这不符合审美和艺术实际,承认审美和艺术与知觉、联想仍有相当的关系。他认为,无论是创造或是欣赏,知觉和想象都必须活动,而知觉和想象都以联想为基础。创作和欣赏中的移情作用也是一种类似联想。欣赏不能不借助于联想,因为它不能不借助于了解。“所以联想有助美感,与美感为形象的直觉两说并不冲突。”美感经验中意象的产生不能不借助于联想。“联想虽不能与美感经验同时并存,但可以来在美感经验之前,使美感经验愈加充实。”⑽
    另一个是关于文艺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克罗齐认为艺术只是直觉,不涉意志和对象的意义、价值,所以无关道德。朱光潜认为这也不符合艺术活动实际。美感经验只能算是艺术活动的一部分,艺术不可能和人生绝缘。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美感的人同时也是伦理的人与科学的人,美感的、伦理的、科学的三种活动在理论上虽有分别,在实际人生中并不能分割开来。“文艺与道德不能无关,因为‘美感的人’和‘伦理的人’共有一个生命。”“美感经验只能有直觉而不能有意志及思考;整个艺术活动却不能不用意志和思考。”⑾就美感经验本身说,可以说与道德无关,但在美感经验以前和以后,文艺与道德密切相关。这些见解虽然只是“补苴罅漏”,本身仍然存在矛盾,但较之克罗齐的观点还是前进了一步,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正是在“补苴罅漏”修正克罗齐形式派美学的过程中,朱光潜继承和发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艺经验和美学思想的优势,将之运用于审美经验和艺术问题研究。如在论述美感和联想的联系时,作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优秀传统诗歌的创作经验。认为在中国诗里,“诗的微妙往往在联想的微妙”。如李贺的《正月》、李商隐的《锦瑟》,“都是选择几个很精妙的意象出来,以唤起读者的多方面的联想。”⑿联想愈丰富则意象愈深广、愈明晰。中国古诗最善运用比兴手法,比兴都是拿意象来象征情趣,都是要通过联想。象征是拿具体的东西代替抽象的性质,如陶渊明诗里松菊象征清高,根据就是类似联想。通过象征,概念完全溶解在意象里,“使意象虽是象征概念而却不流露概念的痕迹,好比一块糖溶解在水里,虽然点点水之中都有甜味,而却无处可寻出糖来。”⒀这实在是采用了中国优秀传统美学思想的精妙之论。
    又如在论述文艺与道德密切相关时,朱光潜特别指出了中国文学和现实人生紧密结合的长处。他认为,就大体说,全部中国文学后面都有中国人看重实用和道德的这个偏向做骨子。这是中国文学的短处所在,也是它的长处所在;短处所在,因为它钳制想象,阻碍纯文学的尽量发展;长处所在,因为它把文学和现实人生关系结得非常紧密,所以,中国文学比西方文学较浅近、平易、亲切。中国伟大的诗人如屈原、陶潜、阮籍、杜甫、李白等都是要极简朴、极真诚地把他们的忧生忧世忧民的热情表达出来。“在中国文学中,道德的严肃和艺术的严肃并不截分为二事。”⒁这样概括中国文学中文道结合的特点和长处,非常精辟和深刻。
    除此之外,朱光潜在美感经验研究中还处处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概念、范畴和话语表达,与西方美学的概念、范畴和话语表达进行对照、比较和互释,从而使所阐述的观点、理论显得更为清晰和丰富。例如将中国诗论中“情景相生”的境界说和西方形象直觉说、移情作用说加以比较,以更恰切地揭示美感经验的特点。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情景相生而且相契合无间便是诗的境界。情即情趣,景即意象。所以,每个诗的境界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由此,作者将美感经验的特点概括为“见出意象恰好表达情趣”,创造是“情趣的意象化”;欣赏是“意象的情趣化”。又如将中国传统美学中阳刚美与阴柔美的范畴,和西方美学中雄伟(崇高)与秀美的范畴进行对照和互释,以更充分地阐明两种美感形态的区别和各自心理特点。这些都达到了中西互相融通、相得益彰的效果。
    总之,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将西方近代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美学同中国传统文艺经验和美学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中西融为一体、较为完整的美感心理学说。尽管它还是以西方美学学说为主干,但由于经过分析和消化,并融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文艺经验,在理论和话语上仍然具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它和盲目照搬的西化审美理论是不一样的。这种探索的成功经验和尚存不足,对于我们继续推进中西美学融合,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