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丁亚平: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http://www.newdu.com 2019-07-22 爱思想 丁亚平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对于中国电影说来,政策及市场的作用影响巨大,近年中国电影产业新的飞跃性的发展,使中国电影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全球性时代,电影观念、电影的选择与竞争意识日益加强。在迈向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战略机遇期,谋定而后动,在反思和变革的基础上转变思想,培育土壤,实质性地推动电影的改革,重视培养人才,构建并造成拥有激励创意的环境,充满激情和意志力,是当代中国电影真正地走向世界、获得进一步成长与发展空间的关键。
    关 键 词:电影产业化  发展模式  全球电影市场  全面发展战略
    中国电影为40年来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的注解。自从电影生产制作、发行和放映各个环节形成产业经济形态之后,中国电影在呈现庞大的产业规模的同时,展现出爆发式增长和跨越式发展。2010年内地电影年度票房迈入100亿元,2017年的票房为559.11亿元。电影产业持续走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2012年内地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8年一季度一度超过北美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体量不断扩大,在增强中国电影的产业和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作为全球电影贸易大国之一的地位得以上升。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国产电影创新的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升。中国如何迈向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无疑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基点和转折关头,尽管对电影改革的实际运作与走向的看法有很大差异,但不管怎样,许多重要的经验值得总结,国产电影有着怎么样的未来走向,电影创作如何在改革开放演进过程中被进一步唤醒、改变和塑造,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敞开的空间
    伴随着社会的改革转型与发展变迁,电影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语境亦同样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转变。从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3.5%,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服务贸易进口,年均增长16.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中国作为全球前四位的贸易大国之一,影响并改变着世界产业与贸易的格局。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市场经济也持续发力,电影发行和院线制推广开启了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进程。电影产业整体发展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民营电影的崛起成为重要的节点。放开电影市场,从引进外国电影到院线制建立,电影制片业松绑,产业结构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些都为民间与社会电影的参与提供了空间,为电影产业结构的再生产和电影生态发展注入了活力。
    电影创作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电影产业化推动了普遍的艺术家及其创新精神的出现。中国电影自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开始,电影创作在市场中腾跃,成效显著。《英雄》一片占了当时全年票房的四分之一。2002年院线制①全面推广,该年6月,国内院线出现36条,电影市场趋向活跃,电影院线和电影院建设全面推进,电影票房逐年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电影市场继续发展,国产电影年度票房持续超过进口影片,电影产业政策与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电影产业发展努力实现良性循环,市场化水平得以提高。中国电影体制转换的转折点是加入世贸组织。过去的电影计划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但是它并没有成为毫无声包的遗骸显示多少实质意义。借助市场经济时代和“入世”的推动,中国电影得到重生,形成发展合力,并在面临重要挑战的过程中有了蓬勃的生机。改革开放的语境、外来因素竞争推动了电影产业共同向前发展,不断趋于“活跃”以至充分主导的电影市场成为电影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和整个社会一样,对于中国电影说来,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正是开放改革,才有社会与时代的变化,也才会出现电影产业化,才有电影创作的成就与回响。没有好莱坞电影的引进,没有电影市场开放,就没有电影创作具有创新性质和想象力的表达。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市场,更大意义上的中外电影合作的拓展,表现出了它完满的在场的各种可能性。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既定国策。电影产业不能孤立发展,但继续推进电影改革开放,无疑应肯定、总结并深化电影开启百亿市场以来的产业化经验,同时从电影整体开放的最高宗旨出发考量,对当下电影发展包括国产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检视。产业化发展下的中国电影当然并非四面楚歌,陷入垓下之围。我们看到从2003年起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以来中国电影改革开放所做出的努力,包括中国电影市场化的成就,以及在推进电影创作、建设电影人才队伍等方面的积极努力,但是需要承认,中国电影在实施产业化方面问题与短板很多,电影全球竞争,扩大电影贸易,正确处理电影商业与电影艺术的关系,把握好主流电影补贴政策,推进电影创新发展以至电影生态顶层设计等,成为电影产业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围绕着改革的飞翔中
    从历史维度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电影依次经历了四种模式。第一次是一种“祛魅型的电影主导模式”。与1949年以后,中国内地电影以巨大的国家意识为依托展现出的存在与发展的特点有所不同,改革开放的新语境创造了新的电影创作诉求,由祛魅的关系生成论取代对中国电影的本质单一、固定不变的思考。改革开放之初,通过真理标准讨论、思想解放的施行激发了社会活力,发展就是硬道理等观念翻转了一切,既避免了政策上的纠缠不清,又绕开了改革阻力,为包括电影在内的社会化改革及时地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为中国电影转型提供了文化动力和语境资源。1978年以后,随着“文革”结束,电影新思潮和电影创新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影在新崛起的电视、录像业竞争之下,开始面对愈来愈多的问题,电影市场以较快的速度萎缩,电影管理改革进展缓慢。国产电影内部蓄积起一股对计划所主导的权力结构不满的巨大能量,来自市场的呼喊,日趋市场主导的电影制作转换意图及战略趋向,不断引领电影创作与市场“试水”。电影在这一时期渐渐呈现内地、香港和台湾联动发展的初始格局。这使得中国电影政策与电影创新改变很大,但电影产业改革曲折往复,产业制度创新与电影转型一直走在半路上。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不断自我强化的惯性思维,成为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影创作在走向市场与商业电影主导的过程中被愈加赋予新的色彩,中国电影市场化呼之欲出。
    第二次是一种蕴育并推动电影业改革的“变革型的电影主导模式”的掘进与拓展。这种转变和洗牌伴随着80年代的娱乐片②生产和90年代内地市场的崛起而逐渐形成,并在90年代中后期获得了基本上的认同。外国同步分账大片,尤其是美国影片引入中国市场后非常受欢迎③。随着中国加入WTO,2003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宣布进口分账大片从以前的10部增加至20部,进口影片的总数量也达到50部。2003年产业化政策措施施行,急风暴雨式的市场改革在短时间里取得效果,甚至被涂上激进的色彩,国产电影生产领域的改革克服了极左意识形态的干扰,在政策、观念和创作上都使中国电影从整体上获得了长足进展。2002年以后中式商业大片《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梅兰芳》《赤壁》《建国大业》《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赵氏孤儿》力撑中国电影市场,表现不无亮点。
    第三次是2010年进入百亿票房以后电影业出现一种“互动型的产业驱动模式”。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达101.72亿元,其中有17部国产片过亿元票房。全年国产片总票房62.06亿元,超过40.4亿元的进口片票房。这时的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共生相连,城市化水平已从1978年的17.4%跃升到2010年的47%,平均每年增加近一个百分点,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有118座,50万以上的人口的城市236个。新语境下的电影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城市化、网络市场与电影产业产生互动,促使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化显示出巨大威力,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票房大幅攀升,无论是创作人员还是电影观众对于电影的那种热情,达到一个个高点,电影在成为映现社会现实与时代症候的典型剖面或缩影的同时,展现出影响甚广的社会和传播的势能。
    但是,市场带来眼花缭乱的表象,电影作为商品与工具在部分电影从业者那里转变成耀眼的财富,创作一窝蜂式扎堆,观影渠道不足,加以市场不规范,高片酬和阴阳合同反倒成一部分人违法乱纪、搞乱市场以至洗劫电影的管道。这些电影新贵们并不满足到手的红利,依仗着市场与受众的纵容,贪而无厌。在过度强调市场化、用产业代替电影的前提下,缺了文化的浸润与自觉,助长起一味盯着眼皮底下利益的市场化的机会主义,对电影产业、电影政治与艺术属性关系处理,欠缺有效或具体的制约,把电影或文化赋予单一的市场,电影的整体活力便不可避免地被蚕食。一些市场弄潮儿与商业影片推手追求作品故事情节紧凑,大阵容、强特效,选角考虑受众与市场需求,进而催生各种怪象,优质电影转型和发展之路漫长。市场化程度越高,越可能出现不利于长期的电影发展,真正损害到几代电影人萦系于心的电影业的进步。
    电影产业化的问题、负面影响以至失控蕴藏着第四种“多元格局下的全面电影发展模式”的诞生。这也是走向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重要驱动发展的方向。当下的电影,出现了很多代表性的新成果、新动向,包括在创作上日趋活跃的新主流电影,包括有了像姜文这样的个性十足的民国三部曲、沈腾等人领衔主演的爆笑喜剧电影系列和《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现实主义优质电影。虽然,总体上看,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当代电影的进步还未走得更远,优秀的、好的国产电影与具有积极创新与探索意识的电影人还不是很多。
    如何进一步深化电影改革,从深层加强产业改革,认同世界电影产业与电影文化发展潮流,势在必行。电影产业发展的水准,很多时候是一种电影生态的缩影,并受制于大的观念、文化与思想导向。电影市场浮躁的背后,彰显文化的落后。需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更深度的艺术引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高度、有广度、有情怀的文化视野与文化格局。对具体的影片说来,市场与受众定位需要准确,但对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电影和处于焦虑与困惑中的电影观众而言,电影轻视了文化及其闪耀着的那种真实,失去了灵魂,就可能利令智昏,乃至创造自觉的死亡。没有文化,不能冲出资本带来的障眼迷雾,不能重新认识电影,不能在不断发展中积极构建自我,难以激发电影内容产业的新动能,便也不会有中国电影的全面、健康、长久的发展。
    风的另一边:中国电影往何处走?
    不消说,对于中国电影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只有不断前进与改变,才能应合电影全面发展的需要。2018年6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这很快成为现实的轰轰作响的巨大搏动。中国无法让步,只能选择强硬反击。对于全球电影而言,它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不能等待的电影业是不是只能向不可避免的结果低头?中国电影输出美国市场影片远没有引进美国电影那么多,眼前的影响不大,但如何评估在整体环境下对中国电影大型战略与电影交易的影响?怎样评估与把握两国电影业的核心原则利益的边界与走向?出现贸易摩擦对美国是重负,尤其是对美国好莱坞电影没有任何好处。近十年来,好莱坞视中国为最大的电影市场,美国影片在中国市场受欢迎程度显然远超欧洲影片、日韩影片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片。仅以2010年为例,该年美国影片《阿凡达》在中国电影市场卷走近14亿元票房,随后上映的好莱坞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诸神之战》《钢铁侠》《波斯王子》《敢死队》《盗梦空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生化危机4》等影片的票房都超过亿元,
        
    
    
    以票房收益占全年总票房的四成之多,充分调动了观众观影的积极性。在这种取向之下,中国的电影公司为打造具有主流市场的电影,常常邀请部分好莱坞班底或技术公司加盟,力争在国际元素的融入与全球市场拓展上合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因此,在电影市场快速扩大的走向中,相信美国好莱坞各大公司咬着牙齿不会放弃中国电影市场这块大蛋糕,宁愿“别扭”甚至“偷偷”地和中国合作,也不愿意停止向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输出并寻求合作的势头。
    对于被卷入的中国电影说来,要走向世界,向世界电影的四方散开,增强中国电影在全球的影响,继续扩大市场并获得海外电影市场的盈利机会,发展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所面对的并非都是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中国电影的改革至少不会被踩下急刹车。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尤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如履薄冰。即使在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也要始终保持颠覆、改革与快速迭代的动力。除了从根本上提高科技含量,中国电影自身的驱动因素,如国家发展,社会需求,人民文化娱乐需求的快速变化,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催化剂。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面临大的挑战,通向未来的路只有在冷冷的清醒和全面发展的战略转变中才能释放自身更多的潜能和作用。
    其一,坚持依法规范市场,实现全面发展。中国加入WTO之后,人们说,加入了WTO,我们要跟国际接轨,原来那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符合WTO承诺的东西,都要逐一去掉。现在要反思的是,对于不断开放的中国电影及其市场,这些都兑现、都去掉了吗?全球电影的市场发展不会退回封闭或为各种电影贸易小圈子与闭环逻辑取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明确依法发展电影市场,坚持在文化领域提供普惠性的电影产品的同时从政府,从市场规则的遵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市场面前人人平等,到进一步加强内容建设,提升电影质量,以市场经济体制建构推动电影艺术健康发展,从全面和深度上应和并体现改革开放的精神。
    其二,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与创意的金色之剑。电影的发展和创新,是一个不断开放、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打铁还要自身硬。”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自己的实力来自于内容的生产和创造。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自信而积极地去登上全球电影舞台,在不断获得自己必需的实力同时,成为世界电影最高峰的赢家。对于新环境下中国电影的发展而言,进一步发掘电影创新的人力资源,显得非常重要。
    其三,立足全球,观照自身。对于作为一种产业的电影来说,许多时势在变,但全球市场的发展还是一如既往。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与海外市场拓展,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着国家意志的力量。对于国内市场竞争主体而言,身历市场,竞争“刚刚恰好”。而对于好莱坞之于中国关系,百年来利益原则没有变过。如今的美国利用关税来吓唬、恐吓中国主流市场产品,又想在好莱坞上获利,到中国偌大市场来一茬茬“割韭菜”,这可能吗?在电影市场领域好莱坞会输得很惨是可预知的。
    1949年前美国电影一直为打开中国市场自豪。90年代以降,中国电影市场引入同步分账大片,美国电影蜂拥而入。2001年在WTO驱动下,好莱坞6大公司一直跟中国电影合作,并进而展开电影贸易。今天,中国拥有的市场潜力进一步扩大,它会拒绝进入中国市场,会不与中国电影合作?好莱坞当然在这方面不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同样,好莱坞要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赚钱,我们难道不可以在“狼来了”的警示中自立自强?不可以“以技术换市场”学习学习再学习?不可以发展壮大我们自己?
    其四,重视电影知识产权保护,坚持版权的现代原则,不是纯净的远景,而是当下的责任和义务。版权意识的唤醒是电影在40年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原因。反其道而行之,则是电影封闭发展甚至倒退的基本原因。2001年,中国对外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只有19亿美元,2017年,已达到286亿美元。电影版权不再是无价值的恩惠或某种忌讳,而成了公开的合理合法的市场诉求。按照“最严”的现代电影版权与全球发展要求,为电影改革提供价值选择和愿景,在某种意义上同样也体现着国家的战略意志,从长远来说,它可以形成国家电影力量的碾压性优势。
    其五,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近40年中国电影改革成功的关键之关键,就是开放,这无疑是需要坚持的。放弃了计划经济,才彰显了实行市场经济的巨大价值和效果。回归到当代电影的出发点,在开放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对待国内外各类电影企业,欢迎包括好莱坞在内的电影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引入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可以说,这也是市场改革深化的必然。但是,让中国电影也成为优势主体优势产业强力“走出去”好不好,难道好莱坞能如水银泻地到中国市场恣意纵横,中国电影就不能进入海外市场跑马圈地?这不也是打破传统时代留下的体制机制的束缚、推进电影产业深化与敞亮的过程?电影市场的治理和电影产业发展的全面开放,反向性地推动并提升着国产电影创作与生产的能力与水平,并决定中国电影进一步走向改革的逆顺成败。
    前方的道路并不好走,但中国电影对全球化的前景以及更辉煌的未来抱有期许。期待中国电影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神采飞扬的激情,开放的现代文明的姿势与话语,把自身引向世界的中心,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的新发展。
    注释:
    ①2000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广发影字【2000】320号)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进行院线制改造”的意见。2001年第1519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院线组建”的院线制要求。见《广播影视工作重要文件汇编(200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第132页。
    ②当时,来自电影市场,来自电影发行放映第一线的要求是最直接的,娱乐片最受欢迎,迅速增长的势头有增无减。
    ③从进口影片特别是进口分账影片所占比例来看,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电影进口国。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4年,中国从各个渠道进口的影片共计4332部,其中,美国影片占40%—50%;茌电影院放映的211部进口影片,53%是美国片。2000年到2006年年底,中国共引进分账影片128部,其中有美国电影104部,占81%。参见丁亚平:《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1949-2017)》,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60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