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杨斌华《选入灵魂的磁场》:江山得意,尽在慧眼

http://www.newdu.com 2019-07-15 文学博爱 孙琴安 参加讨论

    本以为杨斌华只研究诗歌,这次读了《选入灵魂的磁场》,才发现他早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就展示了其文学批评方面的才华,不仅评诗,而且评小说。其实在他二十多岁时就曾评过张承志、阿城、王安忆、张炜、李晓等名家小说,甚至谈各种文学现象,文学与社会,时代的诸种关系,篇篇都有精彩的分析,独到的见解,令我刮目相看,暗自称奇。而起步早、涉及面广,用在杨斌华的文学评论上,还是非常合适的。
    至于他后来把重心移到诗歌,对当今诗歌有着更多的关注,这也是能够理解并有原因的。一来他在二十岁刚出头就写过《朦胧诗派和九叶诗派》《简论四十年代九叶诗派创作》等重要诗论,二来诗歌的困境和民间诗社的活跃也引起了他的一些兴趣。或许也有某一些内在的潜质和诗性的元素所致。总之,在其后的文学批评和评论中,诗评的比重渐渐多于对小说的评论。
    一篇好的诗、散文或小说,可以使我们回肠荡气,意味无穷;同样的,一篇好的评论文章,也会使我们感到精彩绝伦,再三回味。如杨斌华的《九十年代诗歌的文化姿态》《解构:都市文化的黑色精灵》《个体超越与人生风貌》等,近似此类,差可仿佛。每个时代都是好的文学作品多,而好的文学评论少。正像每个时代总是优秀的诗人、小说家多,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就相对少些。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基础,广博的文学知识和作品阅读,对各体文学的艺术修养和理解欣赏,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要有理论,更要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识。对于当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还要有一种相当敏锐的目光。而杨斌华显然已具备了一个文学评论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当然,由于每个文学评论家的知识结构和生成条件不同,从而也形成了他们各自的特色与强项,我以为杨斌华的文学评论至少有三点值得肯定,尤显可贵。
    其一、独立性。一个文学评论家当然应该有其独立的品格,但此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实在不易。因文学评论家也生活在世俗之中,难免会碰上各种人情和诱惑,也会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无奈,或是一些风向和潮流,而杨斌华却从不随波逐流,跟风随风,敷衍趋势,始终有自己的文学坚守与原则,如无独立的人格力量,是很难挺住的。
    第二,批评性。现在的文学评论评的多,批的少。杨斌华很警惕这一点,并告诫自己“更不想落下诗歌表扬家的骂名”。因此,在他的文学评论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批评的文字,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时,也会指出其弊端和不足。如在《当下诗歌的两种转体》一文中,他就对诗人梁平的文章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进行了补充,提出来当下中国诗歌的“公转”和“自转”,以为“两种转体同样重要,不可偏废”。
    其三,有文采。文学评论不同于思想评论、时政评论或经济评论,除了独立见解和条理性、逻辑性,还应该兼有一些文采。因为文学评论所面对的是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其本身是有艺术魅力和美感的,如对其评论的文字却干巴巴的,枯燥乏味,说不过去。试看古代一些优秀的文论如《文赋》《文心雕龙》《诗品》《二十四诗品》,乃至现代刘西渭的《咀华集》,李健吾、胡适、林语堂等的书评书话,均有文采。而杨斌华的文学评论似乎有意无意间继承了这一传统,在说理透彻的基础上,都写得文采飞扬,颇见才情。这里除了见识与认知,也要有一套自身的语言和修辞。一个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在长期的评论和批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并应具备一系列属于他自身的评论语言和修辞。杨斌华无疑是其中之一。
    除了以上所举,杨斌华的文学评论还具有相当的公正性、当代性和前瞻性,这些也都是一个批评家很可宝贵的品质,兹不一一赘述。
    我与杨斌华认识交往二十余年,深知其为人谦虚低调,做事认真谨慎,从不张扬炫耀自己,也不从以评论家自居,然其评论文章的确已相当成熟,目光如炬,思维敏捷,多有创见,或一家之言,自有特色,亦自成风格。但应能对当今文坛多加以议论,多发声音,多有引领,推动中国文学与文论的繁荣与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