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读后感(一) 七月份写了一篇故事《我是猫》,那时便已看完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断断续续大约用时一月有余。读至一半才觉着甚好,突发奇想要写篇书评,为免评析起来有失偏颇,闹了笑话,遂二次研读,果真大不一样。 初次读完,就在网上搜索此书的简评,大体和我的意见别无二致,且越看越兴奋。我好像很喜欢这种操作?全书围绕主人和他几位朋友的日常,从猫的视角去描述和评论。后续看见有人评论是围绕着寒月和金田小姐的婚事展开的一系列故事,似乎也有些道理。 主人苦沙弥,符合多数人形象的一个角色。身为学校的教员,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思进取,胡乱翻译英语糊弄学生,导致闹了笑话。虽然直线上没有发展,他对横线上的追求却是源源不断,什么绘画啦,诗歌啦,戏剧啦,每样都乐得参与。但别指望他学有所成,毕竟他和我们一样,是会在睡觉前拿上厚厚的书本,没看几页便酣然大睡的人。 他固执,即使有胃病也要找了各种借口来吃果酱年糕。他好面子,将小偷认作警察毕恭毕敬的问候,事后坚决不承认弄错了对象,还以为自己的坚持赢了迷亭而沾沾自喜。他自私,为了不花钱陪妻子听音乐会,神乎其神的称自己病了。 他双标,肆意嘲笑妻子的秃头,却又将自己头上的斑点遮盖起来不让妻子知晓。他没有责任心,看着女儿们将饭桌弄得一团乱,他依然能神态自若的吃饭。他冷漠,因为教师不会失业,所以漠视学生的求助,学生是否会退学会挨骂皆与他无关。 他愚昧,认为自己看不懂的事物便是崇高的,有价值的。他清高,面对实业家的威逼利诱不曾低头献媚。他厌世,未来的人也许提及死亡,就想到自杀。 死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死则更痛苦。神经衰弱的人,生比死更痛苦,所以始终嘀咕着死的问题。这并不是因为怕死而犯嘀咕,而是考虑怎样死才最好。不过一般人不够聪明,总是听其自然,置之不管,这样一来二去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捉弄死了。但是有一种特殊的人,他不满足社会这样零割碎卖地捉弄死。他非要考虑怎样死不可,经过种种研究的结果,必定会想出一个崭新的妙招,所以今后世界上自杀者将越来越多,而且这些自杀者肯定都会以独创的方法离开人世的。 当真是活得矛盾不清的一个人。前段时间看微博,一博主提及到,多数人活着并不是怕死,只是怕疼,如果有这么一个按钮,只需轻轻一按,人就可以消失了,那么世界上大概会有三分之一的人离开。 《我是猫》读后感(二)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所写的《我是猫》这篇童话是我和学生读后都认为写得好且印象深刻的文章之一。在作品中,作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了“猫”即文中的“我”吃年糕的滑稽形象。 在与学生共读此文时,我不禁笑了起来。作者能够将猫的心理刻画地如此细腻、逼真,与的文化积淀及对动物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在笑的同时我也在想:既然是一篇童话,那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猫”的遭遇和心声,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人类社会的点点滴滴。 仔细想来,“猫”吃年糕时的担忧不正是我们在准备尝试一件事时心里的真实记录和体现吗?被年糕“粘”后的尴尬不也正是人们遇到难题(而这难题对有些人来说并非难题)无法自拔时的窘相吗? 同学,你可曾记得:当杜瑞峰等同学站起来读诗或读课文,沙哑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时,你们不也报之一笑了吗?这和文中女孩和伙伴的“笑”有何异同?同学之间,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应嘲笑身边的每位同学、每个人。 “我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个助攻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我们为何不能拥有一颗同情之心,一颗感恩之心,包容身边人的缺点,包容同学一句并非专意说出的话,包容……包容一切可以原谅的事情,但不能包容你对学习的冷漠、不自觉和不负责任! “一颗沙里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一座天堂”而我想说的是:这只猫的遭遇就是一个人间社会! 同学们,让我们在读懂文字的同时,尝试着读出它背后的情感和内涵吧! 《我是猫》读后感(三) 《我是猫》是一部以猫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以猫的眼睛看世界,这在当时,在创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突破。猫公很富于哲理,精干辞辩,对人类的弱点讽喻得十分透骨。 这部小说语言幽默,风趣,用讽刺的与前去描写猫所遇见的景物。例如: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语言十分诙谐幽默。 其实作者在写猫,就是在写一种社会现象。《猫》所处的时代恰是明治维新以后。当时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思潮相冲突,猫眼中疯疯癫癫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社会状况。 我喜欢猫的那种闲适和自然。即使是在他死的时候。他喝了酒之后,晕晕乎乎的掉到了水桶里,他挣扎,费劲了全身的力气也无济于事。于是他选择了放弃。虽然现在看来似乎有那么点惋惜,但实际上这也是明智之举。放弃挣扎的念头,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死亡。 其实这对于现实生活也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时候我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周边的事物。多一些自然,少一分拘束;多一分快乐,少一分忧愁。其实有时候我们面对的对手并不可怕,只是我们把他神化了。 生活中的挑战有很多,挑战的人也有很多,但真正成功的却又少之又少。在困难面前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技巧,也不是知识,而是勇气。其实勇气不是培养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 我们之所以会失败,只是我们被自己束缚罢了。 《我是猫》读后感(四) 什么是一见钟情?就是那个东西突然闯入你的视线,瞬间占据了你整个思维,除了那个以外,你看不见也听不见。心脏骤停,用零点几秒让思绪走过千山万水之后,心脏开始剧烈的跳动。 而且一见钟情从来不需要理由,就是电光火石之间就产生了,那种感觉会让人成瘾,挥之不去更忘不掉。 我对《我是猫》这个名字就是这样,说不出他好在哪,就是心动了。但是现实似乎与我开了个玩笑,我对《我是猫》动心,几经波折看了夏目漱石很多作品,唯独没看成《我是猫》。我甚至在网上找了日文版的,奈何还是没开始。 前段时间看完一套长篇小说,我终于开始看《我是猫》了,逼着自己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去看书,好不容易终于快看完了。也终于下了决心在看完之前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文起始的那句我很早就记下了——(我是猫,还没有名字)。读来特别有味道,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的韵味,尽管他其实充满了讽刺意味。 书快看完了,但故事却没记住多少,人物的名字也没分得很清楚,只记住了经常出入那个家的人物性格,还有那个想把女儿嫁给博士的“鼻子”。其实出场的人物并不多,要想一个个记住并不难,只是我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那只猫身上,对人名有所忽略了。 那是一只比人想得透彻却也比人蠢很多的猫。不管怎么说他就只是猫,还是一只不会抓老鼠的猫。 对于这只没有名字的猫,我记得最清楚的无非两件事,一件是牙齿上粘了年糕,在厨房“起舞”;一件便是他不会抓老鼠。无论他平时的论调有多么的“深刻”,这两件事充分体现了他不过是一只智商欠缺的猫。我甚至可以脑补出他滑稽的动作。 然而在平时,特别是面对他那个苦大仇深的主人时又显得特别精明。他知道落云馆的学生纯粹是为了气主人在行动,知道主人生气就是着了他们的道。读后感.他去“鼻子”家探过,知道铃木是他们的说客,想着提醒主人,想着把控全局,奈何他只是一只不会说人话的猫。 其实书里有很多我不甚理解的论点,读起来也比较费劲。一方面是文化的不同,在理解方面本来就会有偏差,比如他们写的新体诗、俳句,我知道有这种文化,却不甚理解,再加上语言本身的差异,读来其实少了很多感觉。另一方面是整个故事的基调是在讽刺,讽刺那个时代那些自称“吾輩”的人,但是我不知道那段历史,不知道让作者愤世嫉俗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无法理解。 之所以还没看完就忍不住说些什么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看一遍我是不可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的。无论是文化还是个人阅历,都还没有达到去理解这个故事的层次。 这大概就是普通读书人与大家之间的区别。你知道他写得好,却说不出他哪里写得好,也读不懂他想诉说的东西。 《我是猫》读后感(五) 猫咪总是灵敏的可爱的,大部分女孩子都抵挡不住这种萌物的诱惑的。我想起我们宿舍楼里也有一只黑猫,有太阳的时候,它懒懒地趴在地上半睁着祖母绿宝石般的眼;下雨天的时候,天气冷些,它会跑进别人宿舍里,跳上床窝在被子旁,即使人去喊去赶,它依然任性的不肯下来。正视它那双绿幽幽的眸,我不禁想,它在想什么呢?在它眼里,我们又是怎样的形象呢?翻开夏目漱石先生的《我是猫》,我发出了对时代、对人性的感叹。 这本书以猫的视觉为座轴,虽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谈不上情节发展的逻辑,但读起来却是津津有味。书中刻画了三个人,三种形象,由一件小事将三个人串联在一起,通过一只拟人化的猫的眼睛、心理,有力地揭示出时代的黑暗,以及社会拜金主义风气盛行。猫的主人穷教师苦沙弥平庸至极,和他的朋友迷亭、独仙等人经常谈古论今,嘲弄世俗,故作风雅,自命清高却总是被现实打压玩弄。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替女儿找对象,到苦沙弥家里打听理学士寒月的情况,却被有些傲慢的苦沙弥冷落慢待,于是,苦沙弥就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金田老爷财大气粗,靠高利贷起家,他发财致富的秘诀是要精通“三缺”,即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利用金钱,他成为了社会上的名人,所以他才有仗势欺人的资本,还有一个叫铃木籐十郎,同样作为一个资本家,也拥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丑恶本质,甘当金钱老爷的走狗,典型的势利小人。苦沙弥遭到恐吓报复,生活再也没有安宁。 “ 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以猫的口吻说出这段话,极大的讽刺了人性的丑恶,暴露了人性的弱点,这其实是作者心中的呐喊,满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与痛心。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由于盲目追求西方文化,日本成为一个封建余毒和资本主义恶瘤交叉感染的社会,夏目漱石先生持着反对自轻自贱的民族虚无主义,反对盲目的全盘引进西方文化的态度,写下了这本《我是猫》。这是一只善于思考,见识广,有正义感,但愚蠢地至死都没有学会捉老鼠的猫,它的世界也丰富多彩,食物、运动、倾慕的对象,再有别家强壮的猫瞧不起苦沙弥及苦沙弥的猫,无疑也都讽刺了世态炎凉、人性的冷漠。 明治维新是日本史上最大刀阔斧的改革,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同样也进行了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社会问题依然成为国家前进发展的绊脚石,很多人在一味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精神文明。钱、权成为人们争相逐夺的对象。《我是猫》反映了作者对国人忽视精神文明的痛心,也宣泄了他内心中积累已久的愤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