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袁劲梅:一颗榛子产生的反思

http://www.newdu.com 2019-07-03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培培 参加讨论

    在新移民作家群中,袁劲梅的写作有着很高的辨识度,从《忠臣逆子》、《老康的哲学》、《九九归原》等颇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中,可以看到袁劲梅鲜明的思辨精神与反思立场,她用一种独特的逻辑辩证与经验构建出丰富生动的文学世界。
    新世纪以来,新移民作家有关战争叙事,频繁出现宏大叙事的佳作,如张翎的《劳燕》、严歌苓的《小姨多鹤》、陈河的《米罗山营地》、袁劲梅的《疯狂的榛子》等。在这些长篇小说中,题材和人物的选取,叙事视角和空间切入,都有了复杂的变化,开启了战争叙事的新维度和新思路。
    《疯狂的榛子》首发于《人民文学》,以范笳河和舒暧的爱情悲剧故事嵌入大历史,也是贯穿中国历史中抗战和当下半个多世纪的核心线索和真实镜像。小说成功地塑造范笳河这个复杂而多义的文学形象,他是受战争和宗法文化碾压和摧残的典型人物。
    对于在苦难命运中沉浮的人来说,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记忆是无底的黑洞,卷进战争中的具体的生命个体所经历的苦难和创伤也是最为深刻的。战争的暴力和灾难带给人的不幸并非短暂的,会在人的心理上留下难以祛除的创伤和疤痕。《疯狂的榛子》中范笳河和美国军人沙顿患了PTSD的心理疾病,战争的结束与停止,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终结,战争的受害者不仅是被侵略者直接残害的一方,那些曾经直面战争残酷的人,即使远离了战争,被摧残的精神仍会经历永无休止的痛苦。
    袁劲梅对战争的审视和体察并不局限于个体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野蛮邪恶的战争进行谴责和反抗,更多的是以悲悯之心剖析复杂宽广的人性,表达一种既有反思姿态又有悲悯情怀的人性观和战争观。
    袁劲梅反复探寻人性最深处的东西,战争只是一个展示人性的背景,她将悲悯之心建立在对范笳河们小人物命运的深度体察之中,关注他们惯常的人性,用属于她自己独有的“方言”切入文本故事,直达生命的存在和人性的本质。对历史和文明的理性反思,交织着作家深厚的悲悯情怀,使《疯狂的榛子》这部小说呈现出一种具体的张力。文学因悲悯而深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