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中国儿童文学是多元族群共生的儿童文学——对话贵阳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作家马筑生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贵州民族报 王杰 参加讨论

    
    马筑生,祖籍河北唐县,1953年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修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专业。曾任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现任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儿童文学信息》(电子版)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文学、寓言文学、民间文学。主要著述:《贵州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教程》《当代儿童文化新论》等。
    
    马筑生选编儿童文学作品集
    “贵州作家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创作许多第一”
    记 者:马老师,你从事儿童文学的研究、教学和创作三十多年,贵州儿童文学有哪些辉煌的过去?
    马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贵州作家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
    中国第一份纯儿童文学刊物《儿童文学》的创办者和主编谢六逸是现代第一位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活动的贵州籍著名作家。他是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新闻系开创者。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拓荒者中重要的一员,他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会员之一,与中国儿童文学的早期作家茅盾、郑振铎、周作人、叶圣陶、赵景深等人共同发起了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运动”,他着重介绍的是日本儿童文学及西方儿童文学。1924年4月15日,谢六逸应上海中华书局之聘,创办《儿童文学》月刊并担任主编,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记下一笔。
    中国第一篇白话儿童小说慵盦的《少年》诞生。《少年》这篇小说发表时间是在“五四”运动前夕,作品对当时汹涌如潮的学生运动作了真实的写照。作品以一个手中拿着小方五色国旗的“瘦削少年”和一个手中拿着一面日本小旗的“团团的富翁”的尖锐对话,反映出两者对日本侵略者的不同态度,抨击了一些民众在国难当头,面对将要变为亡国奴时的麻木不仁。
    中国第一篇纪实性白话儿童小说一岑的《一个爱国的小学生》发表。1919年6月《贵州公报》发表了一岑的小说《一个爱国的小学生》。这是中国最早的纪实性白话儿童小说作品。
    中国第一首白话儿童诗周逸群的《童谣》发表。贵州的童诗创作,据现有资料,产生于本世纪初。北京师范大学博导王泉根教授在他的《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九月)一书中认为,刘半农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一期的儿童诗《相隔一层纸》《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是中国最早的白话儿童诗。而周逸群的《童谣》写于1906年,比刘半农的两首白话童诗要早12年。周逸群才是中国现代白话童诗最早的创作者。这是贵州人对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贡献。
    中国第一部《童话概论》(杨昌溪著)出版。杨昌溪又名杨康,民国初年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中国研究黑人文学的先驱。1935年,杨昌溪在《文艺创作讲座·第一卷》发表《童话概论》(光华编辑部主编、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童话概论》,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第二部名为《童话概论》的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儿童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记 者:今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70年来贵州儿童文学取得了哪些发展?
    马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当代儿童文学重新起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贵州当代儿童文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建立后的贵州儿童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是贵州儿童文学的成长期;二是“文革”十年,是贵州儿童文学的沉默期;三是“文革”后,是贵州儿童文学的多元发展期。
    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夏祥镇1958年至1959年组建了贵州第一个儿童文学创作团体“儿童文学创作组”,培养了何永刚、卢惠龙、廖国松、陈实、阮居平、余未人等儿童文学创作爱好者,他们写儿童诗歌、故事,写童话、儿童小说,产生了一批儿童文学创作成果。柳枬、夏祥镇等的儿童文学理论和评论也开始起步,蹇先艾也曾对程履(戴明贤)儿童小说进行评论。接着,贵州儿童文学作品开始走出贵州。陈光余的独幕童话剧本《智慧花》钟华的童谣集《妹妹骑月亮》、巴迅的体育儿童小说《小鹰高飞》相继出版。196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贵州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专集《贵州十年文艺创作选·儿童文学集》。这是对不足十年的贵州儿童文学成长期创作成果的总结。这时期贵州涌现出了两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一是伍律著中篇科学故事《蛇岛的秘密》和戴明贤的儿童小说《报矿》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得三等奖。
    1978年以来,是贵州儿童文学发展得较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全国第一:贵阳晚报·童心专栏,是全国第一个在地方报纸上开辟的儿童文学专栏;在贵州落户的上海知青叶辛的中篇儿童小说《高高的苗岭》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新时期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儿童小说;叶辛将《高高的苗岭》改变成电影文学剧本《火娃》,拍摄后在全国上映,这是中国新时期第一部儿童电影;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小说是廖公弦的《飞向活星》;戴明贤、肖勤、胡巧玲、海嫫、曹伟、韦昌国、安元奎、林吟、张文忠、陈光余、周琪、叶澍、吴秋林、吕金华等作家,在童话、童谣、童诗、儿童诗、儿童小说、民间传说故事方面成绩斐然,并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为贵州儿童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儿童文学史》出版一波三折
    记 者:63万字的《贵州儿童文学史》经历了哪些写作、出版历程?
    马筑生:我写《贵州儿童文学史》,源于2001年11月,当时重庆师大教授彭斯远和西南师大教授王泉根想写一本《西南儿童文学史》。他们建议,这西南史由渝、黔、滇三家来写。说川、渝、滇的儿童文学史都好写,因为作家作品多。唯黔地的儿童文学史不好写,因为他们都不熟悉黔地的儿童文学状况。并建议邀我来写黔,因为他们认为我熟悉黔地儿童文学状况。当时我以为就是闲谈,也没有上心。然而过了不久,我收到了彭斯远先生邀请我参加写《西南儿童文学史》的亲笔信,还附有他申报这个课题的开题报告。于是我对这事认了真,开始着手写《西南儿童文学史》的贵州部分。后来,也是听韦苇先生说起,渝、黔、滇三家写《西南儿童文学史》的事做不成了,彭斯远与他的研究生们一起去做合编《重庆儿童文学史》的事。王泉根已经调到北京师大去工作。但这时我写的贵州部分自觉很有些样子了,舍不得丢下,于是索性将它写成《贵州儿童文学史》。
    《贵州儿童文学史》初稿于2005年6月左右就完成了。因为没有出版的经费,就自己花了两百元钱,在复印店印了一本,装订起来自己留作个纪念。《贵州儿童文学史》成书之后,有一次在所工作的单位申请课题,单位请来的一位专家听说我申请《贵州儿童文学史》课题,大吃一惊,反问我“贵州有儿童文学吗?贵州没有儿童文学嘛”。
    后来我弄了个博客,就把《贵州儿童文学史》的绪言挂在了博客上。没有想到,这个绪言竟有了些反响。受到文友们的鼓励,我于是又不断挂了些《贵州儿童文学史》的内容在博客上。书稿沉睡了七、八年后,我受邀参加一次贵阳作协组织的儿童文学沙龙,贵阳作协的主席、小说家戴冰先生向我索要《贵州儿童文学史》。我告诉了他没有出版的实情,他很惊讶,说要帮助我去申请出版的经费。我于是将自己留作纪念的唯一的自印本《贵州儿童文学史》拿给了他。不久,戴冰先生告诉我,已经申请到了出版的经费。我于是开始修订,修订中,对2005年以后的贵州儿童文学现象也进行了叙述。
    记 者:贵州是民族民间文学的沃土,但近年来,贵州发展日新月异,在社会变革中,儿童文学面临哪些困难?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马筑生:现在儿童文学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变革中,贵州儿童文学面临重重困难。一无少年儿童出版社,二无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的园地。三是高校儿童文学教学可有可无,四是儿童文学作家们没有自己的儿童文学学会。贵州儿童文学应该变革。首先,贵州应该成立一家少年儿童出版社,在童书出版上赶上其他先进省区;贵州应该创办一本儿童文学杂志,为贵州儿童文学作家们开辟出一块发表作品的园地。贵州应该有一个团结儿童文学作家队伍的儿童文学学会。贵州正面临着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大量人员向贵州涌入,大量的儿童需要精神食粮——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也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发展自己。
    “忽略了贵州民族民间儿童文学的中国儿童文学史是有缺陷的”
    记 者:在《贵州儿童文学史》座谈会上,你曾经提出过“多元民族儿童文学史观”,能不能具体阐述一下?
    马筑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中国儿童文化是多元族群共生的儿童文化。组成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儿童观,每一块民族居住地域的儿童文化都有着独特的地域儿童文化特征。贵州儿童文学,以原生性活态儿童文学为特征的本土儿童文学占了很大的比重。贵州原生活态儿童文学自远古起就活跃于远古歌者、说者的通神语境之中,活跃于巫师的祝告祷告类行为之中,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贵州各民族儿童中代代传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儿童文学。比如,贵州水族自古就有专门的儿童节“苏念喜”(水语译音)。“苏念喜”当是世界上最早的专为儿童设立的节日。
    中国儿童文学是多元族群共生的儿童文学,组成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儿童文学,每一块民族居住地域的儿童文学都有着独特的地域儿童文学特征。比如,以童诗来说,贵州侗族《哄儿歌》,是一首反映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抚育孩儿的古老摇篮曲,堪称世界最早的摇篮曲。贵州侗族童谣《快长》《手拉手》,从其两字句和三字句的原始句式形式和其内容反映的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来看,无疑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劳动童谣”。
    以童话来说,贵州民族民间童话是多种童话类型的源头,如“灰姑娘型”童话便源于贵州侗族地区;以寓言来说,贵州侗族用以教育子孙而创造的含义深刻,比喻形象,节奏明快,音调和谐,有一定对仗和声律,具有哲理性,通俗性的文学体裁“条理话”和贵州水族的“寓言双歌”,皆堪称世界最古老的“寓言”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寓言文学的萌芽和发展状况。
    从以上举例可以知道,贵州民族民间儿童文学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忽略了贵州民族民间儿童文学的中国儿童文学史是有缺陷的。这也是我写《贵州儿童文学史》的一个动因吧。
    贵州儿童文学教育教学亟待加强
    记 者:结合你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经历,你认为贵州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不足?怎样才能实现突围?
    马筑生:本来贵州中等师范学校的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都做得很棒。儿童文学是师范教育的重点课程。贵州10所师范学校,都有一支实力不俗的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研究队伍,按国家规定开设儿童文学必修课。上世纪90年代初中师就联合编印出版了两种儿童文学教材,还参编主编了多种儿童文学教学用书。1993年,贵阳师范学校还承办了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遗憾的是,随着国家实行的三级师范向两极师范过度,贵州中等师范学校仅剩一所幼师,后来升了幼专学校。有已经消亡的三所师范学校,后来恢复并改办为幼专。贵州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研究资源几乎流失殆尽。贵州高校有那么几所开了儿童文学课程,没有专职教师,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研究质量方面很不理想。
    我现在担任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知道全国各省区高校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蒸蒸日上,儿童文学博士点、硕士点比比皆是,儿童文学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十分活跃,有的高校还开设了儿童文学系。而贵州高校不重视儿童文学,我们却无可奈何。怎样突围?那就要看有关单位领导重视不重视了。
    贵州民族民间童谣是多元族群共生的“原生活态儿童文学”形式之一
    记 者:最近,你新编的《贵州童谣》出版,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本书有哪些特点?
    马筑生:本书以图画书形式呈现给读者,一套四本,共选入124首贵州各民族民间童谣,分为《抢羊羊》《龟婆孵蛋》《灯盏花》《小小马儿郎》四本。从书中可以品味到处于人类童年时代的贵州原始初民精神上文化上的趣味或近似于孩童,其歌谣总体上是有着某种“孩童性”的,是非常宝贵的“原生活态儿童文学”之一。如本书选入的黔东南侗族民众中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谣《龟婆孵蛋》;古老催眠童谣《哄儿歌》;劳动童谣《快长》《手拉手》,其“原始性”成分就很浓。从这些童谣两字句、三字句的句式形式和其内容反映的原始社会的生活、劳动分配方式等文化蕴涵来看,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童谣作品之一。
    记 者:无论是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研究和创作,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调研、采风,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经历令你难忘?
    马筑生:首先是读书,在文献资料中淘“金”。记得早些年,没有发达的网络,图书出版业相对冷清,图书馆文献资料也有某种缺失。好在那时候“地摊书市”发达,所以业余时间逛“地摊书市”竟成了一种习惯,我的许多有用的资料都是在“地摊书市”淘来的。可惜现在“地摊书市”极少见了,偶尔碰到,有用的书也极少。再就是“行路”。现在闲时喜欢自驾到处跑。有一次到云山屯,发现屯堡人将口口相传的童谣写在了小木牌上,挂在路边石头房处。如获至宝地将这些童谣拍摄下来。比如《豆子》:“一颗豆子圆又圆,推成豆腐卖成钱。人前说我的生意小,小小生意赚大钱”,1920年12月31日北京《晨报·副刊》第七版上登载了总题为《贵阳的儿歌》的一组(六首)民间童谣,辑录者署名“君玉”,生平不详,这组童谣的第一首就是这首《豆子》。我到安徽徽州,与一位幼专老师谈到这首童谣,他说是在他们那里民间流传的。我一直没弄清楚这首童谣的来龙去脉。这下明白了,《豆子》很古时期就在安徽徽州一带流传了。这或许是明朝“调北征南”的一个细微的见证吧。这首童谣至今还在贵阳流传,被孩子们用在“跳皮筋”的游戏中,成了游戏歌。
    记 者:能不能透露一下你下一步的打算?
    马筑生:对新童谣、寓言创作的艺术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一是每天自己创作一首新童谣,以美篇的方式与业内人士和朋友们分享,听取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对传统童谣与新童谣的继承和创新进行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三是对童谣和寓言两种形式的结合进行创作和理论探讨,现在已经创作了几百首“寓言童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