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国史诗》:解读各民族文化的密钥

http://www.newdu.com 2019-05-16 国学网 朱晓剑 参加讨论

    《中国史诗》,仁钦道尔吉、郎樱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180.00元
    所谓史诗,简言之,即是一种长篇叙事诗,一般是讲述英雄人物(来源于历史或是神话中)的经历或事迹。我国留存下来的史诗可谓浩如烟海,其总数有数百部之多,它们分布于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故事多样、内容丰赡。这些史诗由于其族群的高度认同,才不断地口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仁钦道尔吉、郎樱合著的《中国史诗》,全面呈现出来了中国史诗的面貌,让我们看到中华文化的源头。
    在这部书中,作者将史诗细分为北方英雄史诗和南方英雄史诗。前者包括突厥和蒙古两大英雄史诗,由于这一地区的人们常常以草原游牧为主,其史诗内容就是关于游牧生活的书写。而后者则常常表现为英雄与自然的搏斗或部落之战等内容。作者对此进行了充分考察之后认为,两者的史诗叙述虽有一定的共性,却由于产生史诗的环境差异,又颇为不同。
    通过对史诗的细致考察,我们或许会发现,创世史诗的故事或许更接近民族的本源,比如独龙族的《创世纪》所讲述的故事就是其民族最早的发展样貌。其他的民族也有类似的内容呈现。史诗作为民族文化的特定产物,意在提示族人不可遗忘传统,他们维系着族群的精神向度。
    在第二编中,作者将目光聚焦在中小型英雄史诗方面。这就可看出史诗的内容多元,如蒙古史诗包括婚事加征战型、两次征战型、家庭斗争型等类别,而突厥史诗也是由多种类型构成的。不仅如此,南方诸多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史诗,如壮族、侗族、傣族、苗族等皆有自己的史诗。从这些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们的生活样态,哪怕生活再艰辛,遇到挑战,依然要迎面而战,而不是选择逃避。正是这样积极的人生,才有了伟大的史诗传统。
    在《中国史诗》的最后部分,作者聚焦三大英雄史诗:《格萨(斯)尔》《江格尔》《玛纳斯》。这些史诗在不同的时代又被赋予全新的内涵。作者认为,大部分史诗都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英雄传说阶段、英雄史诗雏形形成阶段、史诗基本形态形成阶段、史诗书面化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也正是由于史诗传承的过程中,有个不断调整、修复的阶段,这就促使了史诗的变化和淘汰,最终留下来的是举世公认的内容,代表的是一个族群的价值观和处事规则,而这也是解读不同民族文化的密钥。
    当我们观察中国史诗的传承时,不难发现这些史诗都是“活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细微的变化。但这并不等于说,史诗具有“与时俱进”的样貌,而是指史诗在动态中传承。
    无疑,史诗的出现代表了族群自我意识的觉醒。随着时间的变迁,中国史诗仅仅作为“史诗”而存在,并没有像欧洲史诗那般带来深刻的人文、社会影响。尽管如此,中国史诗所呈现出的特性让我们看到了东方文化的含蓄和优美。而仁钦道尔吉、郎樱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史诗的样貌和影响,而这正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基础。唯有通过对传统的深度理解,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文化复兴的新机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