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影评(一):败笔的主角牛逼的配角 故事主线并不明朗 情节过于碎片化和零散周迅饰演的方姑个人所代表的故事情节并不出彩明月几时有电影 反倒是方伯母人物塑造得很立体 你仿佛就能感觉到她就是那个你身边的人 每一场戏都极其生动 端糕点给租客 上天台偷看女儿嫌弃女儿穿得难看 抓着女儿送来的大米仔细打量 那样一个对外人自私小气 爱占便宜 但其实心很善良 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者说孩子那一辈的人又极其上心的母亲形象简直是刻画太生动 她有自己的骨气 那就是绝不拖累别人 她就是那个时代的每一个小人物 希望自己苟且偷生 可是在国家需要自己出力的时候却又毫不犹豫 她胆怯却又勇敢地做着曾经自己劝女儿不要做的事情 并在最后时刻也践行着自己绝不拖累她人的原则 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两场戏 方姑要走 她一开始不让 大喊大叫 最后方姑还是走了 她追出去送伞 伞送到手 没有拥抱 没有叮嘱 甚至没有多看一眼 转身便走 她知道她拦不住女儿 她知道她或方姑终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 可是她能做的 惟有送上一把伞 第二场戏 方伯母最后与银行行长的女儿就义 尽管她始终坚持不拖累别人 但是无奈还是使银行行长的女儿因她而受祸 她颤颤巍巍濒临死亡 千回百转却只能说出一句对不起 看着银行行长的女儿在自己面前因自己而死亡 她心中该是多大多大的愧疚 可是还未来得及表达便也随之离去 去到了另一个地方 希望方伯母在那里 每顿能吃上大米 每晚能看见明月 再说方姑 尽管这个角色在我看来是败笔 作为主角 没有做什么令人印象足够深刻的事或者说能体现出她个性的事情 人物没有足够的事件来支撑显得非常的靠不住 偷印宣传资料 传递情报这些事情拍得太过普通 个人认为根本不足以体现出做这些事情的方姑的形象 同样 以学生视角来诉说她的优秀与善良显得极不真实 感觉人物并没有立起来 当然这是剧本的原因与周迅无关 周迅的演技是在线的尽管颜值不在线(周迅是真老了 皮肤在大屏幕上看到真的显得特别粗糙 戏里她的表姐看上去比她年轻了好多岁 看的时候蜜汁尴尬) 那场哭戏真的诠释得极好 知道自己救不回母亲的自责 眼泪在眼眶打转的时候努力想把眼睛睁大 让泪水不流出来 不想让自己哭出声音 所以嘴唇颤抖着最后紧紧地闭住嘴巴 你能感觉她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极力克制 最后身体发颤的走在路上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对于方姑来说 是她自己亲自将母亲送上这条路最后对于救母却无能为力 你能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说的自责和心痛 其实周迅对于哭戏的诠释远比我说得更好 只是我描述得太差了明月几时有电影 然后 恭喜老干部霍建华演戏解锁了更多新的表情 还有春夏的演技虽好却也仍待磨练 至于彭于晏嘛 哈哈哈哈哈哈帅就够了 但人家的演技也不赖 还有梁家辉念台词他妈的简直是念出了一种你正在读香港的抗战史的感觉 太他妈牛了 最后说电影情节 开头送文人那场戏真的是太过冗长了 有着时间的话还不去好好塑造方姑的角色 再来参加婚礼那场戏对影片除了起了拉长时长的效果外究竟还有什么作用 总的来说 电影一部分情节以刘黑仔为主 对比之下方姑的情节并不多个人认为 但总而言之 这是部好电影 细腻克制但坚韧动人 配乐便足够值回票价 太惊艳了明月几时有电影 《明月几时有》影评(二):明月,不单单是明月 上影节首映后,有人说《明月几时有》叙事凌乱,有人说女导演还是掌控不了大场面。或许因为《明月》本身就是一篇散文,它不会刻意去设计一个极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去浓墨重彩地刻画一个人物,就像一个亲历者坐在对面平静地讲着一段往事,可你仍能感受到彼时那群人的热血、坚定与使命感。 这样一部作品决定了方兰不同于我的偶像周迅之前饰演过的任何一个角色,正因为少有“炫技”的机会,我的偶像反而奉献了最真实的表演,或者说她就是方兰,她就是战时那千千万万为胜利而尽自己一份力量的普通又热血的青年之一。 说回作品。1941年香港沦陷后,日方追捕在香港避难的社会人士,周总理亲自下令安排东江纵队在香港开辟十二条救亡通道,营救八百余名文化人士回到后方。影片就讲述了在这个后来被称为“港九大营救”的事件中一群普通人的故事。瘦弱却果敢的女教师,机智善战的游击队长,卧底敌方的爱国青年,甚至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太太,一个少年,她们发传单,传情报,国恨家仇前,所有的人都选择以大局为重,有的人看到了胜利,有的人则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明月几时有电影 有一些评论说影片对人物的刻画有问题,比如方母对于方兰加入游击队打日本人的决定表现得太过理性,非常不真实。我们没有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亲历国恨家仇,就像影片中的一句台词,“这里的许多人和事,你永远都不会懂”,那个时代的日本人不懂中国人的精诚团结,也许当代的我们也不能完全理解这种精神与信仰了。我甚至还在想,营救这些文艺界人士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他们既不能造飞机大炮,也不能提高生产力。“港九大营救”是一次看起来成本与收益完全不对等的行动,在生产落后甚至生存都是问题的条件下,中央重视,基层团结,他们对文化表现出的这种敬重,让我不由得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肃然起敬。明月几时有电影 战时破败的小渔村转眼成了今天繁华的维港,影片在一个蒙太奇后戛然而止。很幸运在一个快的时代有人愿意向你诚恳地讲这么一个故事,或许我会很快地忘记具体的细节,可总有那么一天,当我读起茅盾,读起邹韬奋时,我会依稀记得,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有一群普通的就像每一个你我的中国人,她们勇敢地站了出来,选择了奉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