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朱鸿:在我的散文里,像播种一般撒满了我的入世态度

http://www.newdu.com 2019-04-02 文学陕军(微信公众号) newdu 参加讨论

    
    他是大长安的抒写者之一。
    人们透过他大开大合的散文重新打量西安的过去和现在,瞩目她的未来。
    他的写作“浑然天成”。
    从编辑到作家,由作家至教授。他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写作,领略着努力的甘甜,体悟着“志向”背后关于“成全”的人生密码。
    他与路遥有过一段“改变”命运的交集,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诗意的际遇。
    他出版散文集三十余种,他的著书立说和大学课堂的立言,承载着他的入世态度、生活态度,渗透着他的价值观。
    他是著名作家朱鸿——
    文学陕军:朱鸿老师您好!一个城市的人文内涵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作家们对它的抒写。从这个维度来说,您是大长安的抒写者之一,而且是专注的和建树颇丰的抒写者、著名作家。事实上,很多人对于西安这座城的再认识、再理解、再发现,是源自您的散文。您觉得,过去的长安和现在的西安,和您的散文之间,有着怎样的一种互为影响的“密码”?
    朱鸿:长安是西安的前身,西安是长安的变迁和发展。西安不仅继承了长安的平畴沃野和山川河流,也继承了西安的历史文化。长安的转生为西安。我理解的长安与西安的关系应该如此。
    对长安的叙述和研究,也就是对西安的叙述和研究。我沿用了散文的形式,是觉得它不摆架子,易于传播。
    这种写作始于1990 年,至今共成书三部,我起名“长安三书”。长安东西处山东与河西之间,南北处巴蜀与北地、上郡之间,五方之俗杂会,又建都十三朝,而历史之久,文化之深,闻名于世。顾盼欧亚大陆,这里也有绾毂之用,地缘政治非常重要。固然我显扬了长安,然而长安本就伟大,倒是长安使我荣名。我应该感谢长安!
    文学陕军:您的散文集,多达三十余本。散文类大奖的斩获自然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您的书和散文,有的书被指定为青少年读本,有的散文在央视作为电视散文播出,有的散文流传甚广,在当下这个自媒体时代被很多公号“侵权式”转发。您的经历似乎就是为写大散文而“生”,先是在出版社做编辑,后是在高校担任教授、学者,编辑视角和学者视角给了您的散文一个高阔的视点,这个时候,作为散文家的您,就与众不同起来。您怎么评价您过去的编辑身份、现在的教授身份,与作家身份这三个身份的关联?
    朱鸿: 初中我就想当一个作家。人生顺也罢,逆也罢,穷也罢,闻也罢,始终不丧其志。这一点我做到了。
    年轻时候当编辑,处于作家群中,广交朋友,多得消息,会有利写作;一旦社会转型,编辑必须赚钱,我就进了高校,因为高校变得有利写作了。显然,我的人生虽然有称谓或身份的变化,而写作则是贯穿的。乔迁不为别的。一切都是为了写作。在职业上,从编辑到作家,由作家化为教授,我一直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得天之厚爱了!
    我不敢把幸运当成本事,尤其不敢忘记那些举荐过和帮助过我的兄长与贤者。我忘记过他们吗?我须臾也没有忘记过。
    我曾经一再给学生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藏在暗处,准备支持你,提携你,然而你必须先有一个发奋的样子,而且要做一个好人和义人。可惜能领会这点的学生不多,我的遗憾大了!
    学校尽可能地给了我写作的空间,我当然也没有丝毫的懈怠!我还有坚实的写作计划。我会从容地工作,以探索式的完全遵循艺术规律式的工作,看看我还能拿出什么作品。我不愿辜负那些对我抱有希望的兄长和贤者,不愿辜负我的学校,不愿辜负这个时代,也不愿辜负自己。人生实难,写作不易,唯有努力,才能敞快!实际上我早就领略了努力的甘甜,相信这种甘甜会越来越多!
    文学陕军:我了解到,青年时期的您,和路遥之间还有一段特殊的交往。他不仅仅是位大作家,更是一个大伯乐,对于面临大学毕业,在文学上已经崭露头角的您,他有着一份格外的关注,还帮着您联系工作?我想向您确认一下,是否真有其事?如果是真事,您能再次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和情景吗?
    朱鸿:对我久有支持的是刘路教授。上大学的时候,他不但指导我写作,还鼎力引导我进入文学界。以他的介绍,我在大学三年级就认识了贾平凹。毕业之前,他觉得如果我当一个普通的老师,写作就难了,尤其难在无人发现上。他和贾平凹是朋友,跟路遥也是朋友。反复考虑,他一书致路遥,恳请他给李若冰推荐我。李若冰是前辈作家,又是文化界官员,以爱才传誉三秦。
    路遥毫不犹豫,约了时间和地点见面,并直接闯李宅。当年没有电话联系的习惯,见大人也是直接敲门。李若冰那天在丈八沟宾馆开会,我跟路遥就坐在他家恭候。夏天的黄昏很漫长,李若冰终于回来了。路遥介绍我马上毕业,在大学已经发表散文十多篇,有写作理想,也有前途,盼能找一个有助写作的单位。
    李若冰严肃地问了我几个问题,我一一答他。现在看来,我当时的决心和激情是比见解大了,然而面试终于结束。李若冰提出我到文化文物厅报到,这里的艺术研究所缺人。旋即气氛轻松,他和路遥交流起文学界的种种情况,我也顿开眼界。
    可惜我报到瞎撞,竟然落到了出版社。此间进退徬徨,贾平凹、白描、刘成章无不沟通协调,最后到了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
    实际上我读的是政治教育专业,又是师范大学,人生如此转折,非设计和构想所成。
    走向社会以前,我便认识了贾平凹和路遥。大约1986年春天,陈忠实来编辑部交稿,我也就认识了他。陕西文学界的三棵大树,给了我难能可贵的荫庇。想到这些,我胸中总有一股暖流。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一切无不历历在目。
    文学陕军:在书斋时,您是阅读者、写作者,是位散文家、作家;在课堂上,您是教师,是讲授者,是教授。在书房,您和自己、自己的文字世界打交道;在课堂上,您和学生,和学生与学生的文学世界打交道。这两个世界,都是相对静态的世界、美好而静谧的世界,偏于心灵关照的世界。作家,却是时刻在用心灵的世界,关照着现实的繁杂的世界,关照繁杂世界里的人心。您能解读一下您的书房世界、象牙塔世界和繁杂的现实世界,您的散文是如何把这三个“世界”融合在一起的,这三个“世界”对您的“再塑造”,您是怎么应对和反应的?
    朱鸿: 受儒家文化影响,也有性情的原因,我属于入世之人。关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问题怎么解决;公交车上,老者颤颤巍巍晃动着,壮者目看手机,似乎没有看见老者,我会径直过去叫其让座;在街上碰到陌生女士的拉链开了,为消除人类的尴尬,我也会悄然告诉她:请检查一下你的衣服,之后平静走去。我就是这种人。谁跟我同调呢?我一直主张人当承担人的责任,不可推卸。人只顾自己,有什么意思呢?
    我也喜欢道家,清静无为,不争,知止,可以保身。善恶之报,也能震慑狂妄与放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个训诫也足以奉行。
    不过最惬意的,还是读书,最幸福的还是写作。书斋生活表面上是静态的,实际上在精神世界也充满了冲突,有时候激烈如金戈铁马。活的灵魂,即使在真空里也有勃兴,死的灵魂,即使在闹市里也无反应。
    上课么,这要看遇到怎样的学生了!唯教学相长的格局才会激起思想的火花,可惜这种格局不常有。当然,我凭良心当老师,不敢混。我自信是天下最认真的老师,不是之一。我的认真往往让学生难以接受,问题是求知就必须认真。我不会媚俗,反对讨学生之悦。
    在我的散文里,应该像播种一般撒满了我的入世态度及其生活态度吧!作品里也渗透着我的价值观。散文写作不可以装,也装不出来,装也会露出破绽并遭抛弃的。
    文学陕军:对于当下气势恢宏的网络文学,尤其是奇幻、修仙的网络小说您怎么看?这些小说的点击量非常的高,同时影视界对之类小说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相反,散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又似乎变得无足轻重。它的话题性实在的太少,离年轻人似乎也越来越远。它夹在长篇小说和超小段子的中间,颜色清丽,却常常被忽视。您作为散文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您如何预判散文在未来的发展图景?
    朱鸿:网络文学在中国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一种有趣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可以讨论的课题很多,不过在理性的光芒尚未普照的时候,我愿意保持沉默。总之,我的忧虑多于欢欣!
    当代散文,江河奔流,泥沙俱下,充满了活力。在陕西,散文作家不仅多,而且各有自己的实力和风格。小说往往重磅落地,诗更是呼啸而生,散文呢,常常迈着优雅的步子进入文学谱系。散文靠思想,靠新意,靠语言,无不难以掩饰。散文稍有弊端,满盘皆输。
    散文提供的是思考和欣赏。社会总会发展到需要思考和欣赏的高度。散文的前途正在于此。
    文学陕军:我们想组织一次走进您的课堂的活动,邀请文学陕军的10位读者,走进陕西师范大学,走进您的课堂,与您的学生一起聆听一堂您的主题演讲课。不知道这样是否打扰到您,学校是否允许,您是否认可?
    朱鸿:我的课堂是开放的,学校是开放的,欢迎文学同行到我的课堂上来。实际上一直有陌生的文学同行在课堂上跟我交流,下岗女工、退休教师和干部,往往会听一学期课。这两年我讲创意写作,已经特别邀请了智能化无人系统专家、肓人按摩师及著名作家至课堂接受学生采访,并带学生进香积寺,赴汉长安城遗址,进行田野调查,以开阔眼界,实地体验,获得题材,提升写作能力。文学同行到我的课堂上,不仅会鞭策我,也会鼓舞我的学生。
    文学陕军:感谢朱鸿老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读者朋友们期待着您在文学陕军上的系列专栏文章,我们也期待着您的专栏。
    朱鸿:谢谢约稿!如果需要,我乐意提供专栏作品。
    祝文学陕军多出新星,多成大家!
    作家简介
    朱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作家,陕西省写作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西楼红叶》《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人生的爱与智》《关中是中国的院子》《长安是中国的心》和《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选集。《西部心情》一书是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和读写大赛指定读本。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和第七届陕西文学奖及首届陕西图书奖。大型学术著作《中国散文通史》对其置有分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