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一) 更像是一张应该被钉在床头的便签,让我们尽量保持清醒。 一、群体心理 心理群体的特质是人性的特质决定的,人性的特质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群体心理是无意识的,同时,群体也是冲动的奴隶,强烈的情感暗示能带来巨大的能量,也能带来巨大的破坏。 当个人融入群体时,智商不如独立时来得高。三人市虎,以讹传讹,当某一件事得到数千名目击者的证实,真想很可能渐行渐远。 二、影响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因素 1.种族 2.传统观念 3.时间 4.教育(教育既不能让人更道德,也不能让人更幸福,受教育的目的是不断获取谋生的技能,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 5.简短、模糊、重复的口号式语言,经过不断地传播,更具有力量感。凡事民众接受的观点,最终都会顽强地扎根于社会最上层,不管观点多么荒诞。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种族不断形成各种必要的特质,让这种理想变得崇高而富有生命力。当一种文明的强盛和复杂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停止发展,然后迅速走向衰弱。 伴随着理想不断消亡,种族不断丧失越来越多的使之团结、和谐、强盛的特质。个人的个性和水平可能会得到提升,但与此同时,种族的集体自我意识会被过度发展的个人自我意识所取代,随之而来的是种族特征的弱化和行动能力的降低,最终成为一盘散沙。恰恰在这个阶段,当这些拥有不同利益和愿望的群体不能自我管理的时候,国家开始接管。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从野蛮到文明,在理想破灭之后走向衰败和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生命的循环过程。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二) 作者勒庞在此书中围绕着群众心理机制的研究来披露他一针见血的观点:个人极易受到群体思想的影响,以至于理性降至最低点。 常见的例子如为什么谦谦君子在群体的支持下会变得粗野不堪、肆无惮忌? 为什么打动群体的观念总是经不住严密的推理? “文革”中的单纯学生又为什么会做出种种丧心病狂的举动? 人是群体动物,脱离群体的生活容易导致一系列的生理或者心理上的问题。因此,为了规避这些问题,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自己融入某些圈子。同一个圈中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样的“价值认同”,即他们具有相同的观点。 比如,“家长圈子”中的父母们共同认同的观点:”需要尽量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已让其能考入重点大学,这样将来才会有成就“。 如果有个别人存在冲突的观点,比如”需要尽量发掘孩子自身的潜能,培养他/她的心智而不单单是灌输知识“,其个人观点极其容易埋没在群众思想中。再加上个人观点很容易受到群体思想排斥,从而个人倾向于顺服群众观点已便融入”圈子“。由此可见,群体思想本身也容易导致更多非理性的结果。 总体来讲,书的内容很有趣,不过翻译的版本再好也不及原版的真切,毕竟翻译是两个人思考的产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