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凡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我读起来都觉得很吃力。二十世纪的著名小说,大多都是以历史战争为题材,无论中外。相比之下外国的名著更是难以研读。也许是语言的差异及对外国历史的生疏使然,我始终难以较为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学的高深及美感。 如司汤达的《红与黑》,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等名家大作。我都只是草草翻阅,有些长篇甚至读不到三分之一就失了兴趣,感觉无章可循,更谈不上文学审美之说。在文学的造诣上,外国文学于我而言只能算是聊备一格,聊胜于无。 《风声鹤唳》虽是英文写就,而后译成中文。但读起来丝毫不觉有外国长篇的冗长乏味、晦涩难懂之感。洋洋三十几万字的长篇,我读起来犹如孩童读童话故事般畅通无阻,没有一丝的阻隔。当然这里的畅通无阻指的是作者的作品通俗易懂、读者面广。 故事讲述的是抗日战争年代的一场爱情悲剧。也许这样的见解太过狭隘。与民族大义相比,爱情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应该说整个故事的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悲剧。比之于《复活》,《风声鹤唳》更能让我潸然泪下。前面已说过,许是民族差异或我本人的审美局限性使然,不能更好地理解《复活》的凄美。 从民族大义的角度上解读《风声鹤唳》,它是一部民族血泪史。它真实的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侵略者的野蛮暴行,劳苦大众的水深火热,上层阶级的纸醉金迷。作者在痛斥侵略者的同时,也对自身作出深刻的反思。在这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华大地上哀鸿遍野,尸横遍野。无数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堂堂七尺的汉子在铁蹄的践踏之下,无法保护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个个热泪盈眶。 然而如作者所言,敌人越是惨无人道,惨绝人寰,越能激起万千人民的斗志。 中华民族虽惨遭凌辱,仍旧挺起不屈的脊梁,以永不言败的姿态迎接侵略者的炮火。 从唯美主义角度解读《风声鹤唳》,它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它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友情的“顿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爱情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奢侈品。而作者将主人公的个人爱情升华到了一种民族大爱之上,上升到博爱的高度,其作品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的就过渡到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爱情小说的美态,也从而摆脱了普通长篇爱情小说的煽情、矫情。 名门出身的富家子弟姚博雅在作者的笔下虽也风花雪月,放荡不羁。但比之一般纨绔子弟,他有一颗忠君爱国的赤子之心,一副正人君子的温文尔雅的仪表,热爱学习,勇于追求自己的所爱。 老彭的身世,作者只是一笔带过。但故事的后半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在老彭这一人物身上。作者通过老彭的眼睛审视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借老彭之口揭发人类的虚伪和渺小。老彭没有博雅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长远眼光,始终从事着一些平凡的“小事”。他有一颗博爱的心,对每个人他都能以一颗平等的心来善待。比如在玉梅孩子的问题上,别人都无法容忍一个可能是日本人的孽种,连玉梅自己也无法容忍,非要杀死他不可。老彭却说:“是又怎样?我们不能杀害生命”。老彭的博爱之心一目了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