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_读瓦尔登湖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9-03-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瓦尔登湖》读后感(一):追寻心中的世外桃源
    1845年,一个生活在美国东北部的普通人,放弃了舒适的小镇生活,到人迹罕至的森林小木屋独自生活了3年。
    他没有存款也没有接受救济,而仅仅靠自己种豆子、土豆和玉米来生存,偶尔去旁边的瓦尔登湖钓钓鱼开开荤,看似无衣无食、孤苦清冷的日子,却被他过的有滋有味,瓦尔登湖的荒野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作者并不是要我们依葫芦画瓢去过野人般的清贫生活,他只是以自己另类的离奇体验,来诉说自己如何寻找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
    19世纪40年代,美国建立已经超过60年;今天的中国成立也超过60年,这两个时代何其相似,那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必定有相似之处:崇尚奋斗、追逐财富、贪图物质、喜好享乐。作者告诉我们,仅仅这样会很累,人需要“世外桃源”。
    何谓“必需品”?
    作者亲身验证了,人的必需品其实很少很少:一套手工的衣服、一个自行搭建的小木屋、三张凳子、一把斧头、一个锅、一个碗、一个勺、几本书、一些种子、一把锄头,仅此而已。人需要的少,为之付出的就少。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他自己所谓的“必需品”忙碌,这些挣来的必需品被挥霍、被盗窃、被虫咬或是静静的躺在那里自行消亡,原来发现“必需品”一点也不必需,一切忙碌皆是徒劳。
    何谓有意义的“劳动”或“创造”?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
    “劳动”或“创造”目的是为了与大自然或万事万物进行心灵的联系,这个过程才有意义,而所谓的“必需品”只是顺带而为的副产品。
    “世外桃源”在那里?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
    作者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的荒野,为什么?不是因为厌倦,而是因为他发现,其实所谓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内心贫乏、无法平静,就算环游世界此处也好彼处也罢,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差异,你永远找不到世外桃源,因为它只会存在你的心中。
    
    《瓦尔登湖》读后感(二):论《瓦尔登湖》的凑字嫌疑
    应该说这是我唯一看了数次,实在觉得没必要再读的书。我现在不管是读文言文版《国语》、《战国策》、《史记》还是读白话文小说比如《儒林外史》以及国外的一些知名小说,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叫我有读不下去的感觉,但是在《瓦尔登湖》上,我看到了绝望。
    说实话,《瓦尔登湖》这本书就是被美国吹嘘出来的杰作,所以我说,这是浪得虚名的一本书,虽然有很多国内的人都喜欢这本书,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书里的很多观点放在现代其实是廖误,当然,在当时也是,比如说人类不用住那么好的房子,在地下挖个地洞就够了,这种观点对吗?我不知道那些看了书、承认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人到底在想什么,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难道人类还要住简朴的房子么?人类发明了电类,难道还要再用煤油灯不成?
    简单一句话,梭罗否定了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捷,他自以为清高,想要返璞归真,做个苦行僧,OK,没问题,你去做可以,但是请不要写出来,混淆视听,误导群众,群众的分辨能力是很低的,常常是人云亦云,大家说好,那我就说好,当然,我说它不好,说它很烂,肯定会有人骂我,说我不懂欣赏经典,没有觉悟啥的,这睦都没问题。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
    美国的文化输出做得世界一流,再烂的东西到了国外好像都能成为经典,老实说,我喜欢大仲马、海明威、小仲马、莫泊桑这类的作家,这才是真正的作家,他们有很多经典的传世之作,在中国,也有很多经典名著和文学大家,比之《瓦尔登湖》和梭罗不知要高出多少。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觉得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有严重的凑字嫌疑,到处瞎扯,你要扯得确实有道理也就算了,关键是通篇没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梭罗瓦尔登湖读后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