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郑晓云]用民族文学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

http://www.newdu.com 2019-03-26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11-22 郑晓云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学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一批作家诗人,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作品,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种类,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不仅在于以少数民族为写作题材,还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一个民族的心声、介绍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
    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文学的形式向外界展示并且产生影响力,也能够提振这个民族的自信心,因此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再生产过程。无疑,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理解、提振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构建中国边疆的文化软实力、对外产生文化影响、提升国家认同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然而,无论是哪个民族的作家,只要能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都能够进行创作,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例如雷振邦创作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音乐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少数民族文学首先应该是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其次才是作家身份文学。如果少数民族文学成为一种作家的身份文学,那么,少数民族文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以身份和身份认同作为标志,也可能对作家的视野和思维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从而带来创作的局限性。创作中所使用的文字仅仅是一种工具,不应被看作是文学的特征,因此,应该鼓励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汉字甚至未来用英语进行创作,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理解。
    繁荣新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我们仍然要把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群体作为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因此要加大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的力度,为他们提供优先的机会和平台;要注重平等地培养不同民族的作家,让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作家群体,这是民族平等的体现和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必然要求。
    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处理好身份认同的平衡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必须要有自我身份认同,这样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深入思考和挖掘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另一方面应该淡化少数民族的身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去思考人类共同的关注和命运,写出一部民族心灵史的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兴趣、心灵的共鸣和共同的关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认识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理解和文化交融。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于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目的在于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如果丧失了这些资源,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也就没有了和世界对话的资本。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必须看到,当前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比如对于创作的特定对象——少数民族表象特征层面表现较多,而对于民族心灵层面的理解和展示不足,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和人类共同的心灵共鸣、共同的价值追求展现不足,使作品缺乏应有的深度。所以,今天在强调少数民族作家群体的数量和作品数量的同时,更要强调作品的品质和深度,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迈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关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思维误区。事实上,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走向世界,那么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场就可以成为世界的,这样的结果是会被世人边缘化,走向自我消亡。二是关于主流和非主流问题。少数民族文学常常被看作是非主流,由此产生了长期的关于主流与非主流的争论。产生这种思维误区是因为没有认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根本考量在于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而没有认知度和认同度的文学,必然成为非主流,被边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一样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具有世界的视野和人类共同的关注,用少数民族文化这只手去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用少数民族的声音去震撼人类共有的心灵,才是根本的繁荣之道。这样,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将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学一道,从一种单纯的文学现象走向一种促进各民族理解和交流、满足大众共同的文化需求、共同繁荣各民族文化的文化现象。因此在新时代必须要鼓励作家扎扎实实地深入到不同的少数民族生活中,触摸少数民族的心灵,反映少数民族的关注和时代变迁,创作出具有少数民族个性与大众文化共性的作品。总之,少数民族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应该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追求。
    作者简介:郑晓云,系“云岭文化名家”,云南省社科院民族学所长、研究员。
    原文载于:《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