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李贺诗中的太阳神话改编及其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9-03-13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 陈伟强 参加讨论

    二、时间操控:太阳神话的改写
    上引杜国清之说有助本文构建李贺“时空诗学”的框架。结合李贺的生平资料,我们可以对其诗作中的神话元素及其改编作出新的解读。李诗中所见诗人对时间企图阻止其流动在想象世界中加以实践[13](P512-526),这正是诗人在人间世界的种种挫折的心理折射。
    然而为何要阻止时间运行?在其诗歌世界中诗人用什么手法付诸实践?这些问题对于李诗的艺术独创的观察分析十分关键。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即从其作品中梳理出诗人如何通过太阳神话的改写从而幻想出阻碍时间巨轮的方法。据其诗作,约有飞升、斩龙足并食其肉、射日足和长绳系日几个方法。这些方法均以太阳运转为对象。上文已对射日足作了探讨;斩龙足则见于《苦昼短》一首: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白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12](P207)
    此首通过大胆想象,从传统逐日主题发展而来而达至惊人的效果。《离骚》的主人公之驱役诸神,使自己主体高扬,自是艺术突破。李贺此首则从无奈于日月飞光之速生发,先是劝酒欲使其停顿,然而焦躁之情把诗人逼到按捺不住而使用暴力[14](P56-58),要把烛龙的足斩去,食其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这里的烛龙应是误用,盖烛龙“乃是西北幽暗不照之地”,王琦为之解“:玩长吉诗意,以日有出没,遂成日月岁时,若日长在天不落,则无日月岁时,而人自然可以不死。”[7](P126)[8](P170)[15](P220)诸家注言长吉误用烛龙事,又指出若木在西而非东[12](P209)。王琦则揣测“:衔烛龙当是指驾日车之六龙。”[7](P126)诗人以为,只要把驾日车的龙的足斩去,吃掉其肉,那么羲和载日之行便“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而服金食玉俱为徒然之法,汉武秦皇之求长生亦为枉然,终不免一死。
    诗人自以为从根本上解决了把时间停住这一伟大的任务。前人的服食皆徒然无功。我们从“苦昼短”一词作为诗题这一点观察,乃知诗人在人生中极度苦闷的情绪状态而发出如此暴力性和渎神性的呼号,亟欲通过荒诞的艺术经营而求得短暂的艺术快感和心灵安慰。除了射日足和食龙肉,还有长绳系日这个停止时间运行之法。《梁台古意》一首借用了这个方法写梁孝王对宫苑之乐的永恒追求。
    梁王台沼空中立,天河之水夜飞入。台前斗玉作蛟龙,绿粉扫天愁露湿。撞钟饮酒行射天,金虎蹙裘喷血斑。朝朝暮暮愁海翻,长绳系日乐当年。芙蓉凝红得秋色,兰脸别春啼脉脉。芦洲客雁报春来,寥落野湟秋漫白。[12](P229)
    这首前人多以为是为讽刺时政而作[12](P231-232)。如不循此读法,仅按诗题“梁台古意”——即怀古述古——作解读,则见诗人借用前人“长绳系日”的奇想[12](P231)[16](P9a),试图把天上运行不息的太阳用绳索将之缚住,不令行进,以保人间永乐。可是一如唐代大多数怀古作品,诗人为梁王所作的努力并没有成功,转眼秋色、春啼交替而至,梁王早已湮没于时间巨轮之下。此首虽以长绳系日的失败告终,但也是诗人重写太阳神话谱系中所作努力的一个重要篇章。诗人借用前人妙想,建构自己的时空诗学,构成了这段诗学历程中对永恒的追求的一次尝试。
    以上三种停止时间运行方法的场地均在人间,通过对传统神话传说和典故的化用和改写而展现了诗人瑰奇怪诞的想象。《苦昼短》一首,有“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白驴”一联,把“骑驴上升”而“其事无考”的任公子[7](P126),作为秦王汉武求仙失败的映衬,突出了“上升”的阻止时间流转这个方法的效果。
    “上升”是李贺时空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操纵时间运行的一个方法。李白《日出入行》中“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借用《庄子》“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息我以死”的原理,表达了只要离开“大块”,上升天界,囊括宇宙,便能逃离“大块”把人变老至死的夙命。李贺的诗学体系里有类近思想,他也认为飞升可达至不受时间操控的目的。《苦昼短》一首已透露了人寿不永的一个重要原因:“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活在天地之间,每天日出日落,人只能无奈地被“煎”而变老变死。只有如任公子上升至“云中骑白驴”,方可避免被人世间的时间所“煎”。
    《天上谣》一首即采飞升视角,想象自己身处天上的情景: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12](P201)
    此诗末联与本文最为相关。前人已有精辟的评论,如王琦曰:“言日行之疾,速如走马。”[7](P54)曾益注:“二句言岁月之疾,尘世之幻,自天上视之,直等闲耳,甚言天上之乐差胜而永久也。”[12](P203)诗中描写天上景致,提到了两位得道成仙之人,即弄玉和王子乔,二人原为凡人,均通过吹箫吹笙学凤鸣而得以上升天界成仙。上升天界这个独特行为及其视角,始自《离骚》。诗人长久局促于人间的不如意境况而生发飞升远游之想,所至之境,俯瞰人间,日月皆处于与己同样的高度。李贺见之如走马,但自己既已不在人间,时间因羲和日车奔走而流逝自与己无关。这里,诗人已不用如屈原般“折若木以拂日”阻日运行,因为既在天界,也就不必顾虑人间的时间流转了。
    中国古代飞升思想可借助“时间旅程”(time travel)理论分析。David Lewis在相关论述中在四维空间之一的同一时间维度中,提出了两个“时间”概念,即“个人时间”(personal time)和“外在时间”(external time)[17](P67-71)。前者指的是个人在人间生活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腕表上显示的时间;后者则是时间旅行者(time traveler)所经历的时间,它可以在较“个人时间”一小时的延后时间到达某处——即未来,或者往以前的方向行进——即过去。Lewis解释:“时间旅行者的‘个人时间’并非真的时间在工作,而是它在他身上所扮演的角色,与在普通人身上的角色无异。”[17](P70)因此,要实行时间旅行,就必须走“外在时间”;由于“外在时间”的跳跃性使然,时间旅行者必然在同一时间在线出现在不同的位置,甚至理论上可以跟不同时间里的自己进行对话。这些理论的某部分,解释了“飞升”思想的时空跳跃:凡人一旦跳出“个人时间”,其生活的顺序——包括老死——被打乱了;在“外在时间”中行进,进入另一个空间——天界,从而不受“个人时间”所限,而达至永生。
    这样的原理有助理解李贺诗的独特视角——自天界俯瞰人间。李诗瑰怪风格之形成相当程度上得力于此。如《梦天》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12](P721),即从梦入天庭的居高临下视角写景。采取这个视角叙事而又与逐日求长生主题相关的作品还有《瑶华乐》一首:
    穆天子,走龙媒,八辔冬珑逐天回,五精扫地凝云开。高门左右日月环,四方错镂棱层殷。舞霞垂尾长盘跚,江澄海净神母颜。施红点翠照虞泉,曳云拖玉下昆山。列斾如松,张盖如轮。金风殿秋,清明发春。八銮十乘,矗如云屯。琼钟瑶席甘露文,玄霜绛雪何足云。薫梅染柳将赠君,铅华之水洗君骨,与君相对作真质。[12](P216-217)
    这里的八辔并非羲和日车。王琦注云:“冬珑,辔声逐天回,与天之行相逐而回转,言其速也。”[7](P147)王注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天体旋回运行,周穆王的八匹马必须有一定的速度方能逐天而回,上升天界。这种思想符合了凡人进入仙界这个时间运转速度远快于人间的观念——即道教所谓“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因此凡人踏足此界就必须通过服食或修炼才能在此独特的时空存活下来。
    此诗即叙述这过程:先升至高天,五星之下,日月在其左右,玉宇雕房,神母所居。于是王母示虞泉(即虞渊,因避高祖讳而改)——日入之处,下昆仑山,游览天界。宴席则以甘露玄霜,均为长生之服食。王母恐穆王迅速衰老,除饮食之外,还以铅华之水洗其骨。王琦注云:“仙家道法,先用黑铅一味,炼起铅华之水,盖谓金丹神水也。洗骨,洗去凡质浊垢,真质,长生不老之质。”[7](P148)此诗背后的基本理念是通过飞升,离开令人老死的人间而达到操控时间的目的。其中所述的仙界与人间的时间流转之别,王母对穆王凡夫俗子的寿命的顾虑,这些方面勾勒了传统仙凡时间观念的理论框架。
    以上的四种阻止时间流逝的方法,反映了李贺对传统诗学中的时空观的继承和创新,为他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对太阳神话和时空观念的重新演绎,形成了奇特的艺术风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