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笔记及读后感2500字: 看刘慈欣的《三体》,也算是机缘巧合。当时刚看完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被科幻世界的脑洞所折服,所以入手一套三体,作为科幻小说的入门。 读《三体》之前,从网上翻阅了网友对其的评论,总体来说褒多于贬,此时刘慈欣监制的小说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也即将于大年初一上映,因此刘慈欣在网上的热度已非小众,更有甚者将其于阿西莫夫比较。当然我并不认识阿西莫夫,也不是什么科幻迷,但觉得那一定是科幻迷心中写科幻小说的殿堂级选手,因此对刘慈欣的水平也大概有了个概念。既然如此,那把他的《三体》作为我的科幻入门读物也不失为一种讨巧的选择。当然我对大众普遍程度喜爱的东西一直不抱什么期望,所以对于《三体》的态度,我瑾于理性和好奇。 前后约莫用了一个月时间读完三体三部曲,于是写个读书笔记暂且表达下个人观感。 对于剧情我不赘述,小说总体来说,还是适合我这种在科幻边缘试探的读者的入门读物,三体语言通俗,叙事不饶弯子,整体架构收放又合理,结尾主题的升华可以说是三部曲的点睛之笔。至于不足之处,文笔除了极少段之外相当朴实,少了读的时候的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剧情对于某些章节的展开容易把观众情绪从主线剧情带离,以至于在阅读时显得不很有趣,所以《三体》于我而言,更像是一部中国式科幻的电视剧,而非我不想错过一个画面的电影。 至于文笔,读《三体》之前,刚读完埃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对其字里行间展现出的萧瑟又透出非凡生命力的北国光景和人物所吸引并震撼,因此在读《三体》第一部时,对其朴实无润色的文笔实在缺乏喜欢,这也是很多读者喜欢吐槽《三体》的点。但到了第二部之后,朴实的文风有了很大的提升,开篇大笔墨刻画的蚂蚁形象让我眼前一亮,甚至之后的很多情节能看到刘慈欣加入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这为这部长篇小说增添了不少代入感。 其实刘慈欣的文笔是相当好的,他擅长用贴近生活又非常简单的文字来描写震撼人心的场面和细节,在看他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和《混沌蝴蝶》时我深有体会: “村头可能出现两个老人,扬起山核桃一样的脸,眼巴巴地望着那条通向山外的路,直到在老槐树上挂着的最后一抹夕阳消失...”。 “克雷机(计算机)倒吸了一口冷气,呼啦一下,那个程序瞬间生成了一百多万个高阶矩阵、三百多万个常微分方程和八百多万个偏微分方程,这些数学怪物张着贪婪的大嘴等待着原始方程...” 可以看出,刘慈欣非常擅于刻画生活情境中的人物和事物形象,往往几句话描绘出其独特的形象和特征,并且角度也非常有意思。从这些文字中也能读出刘慈欣异常丰富的阅历及清奇含蓄的情感。至于三体大部分不加润色的文风,我个人理解为他将主要精力放于故事的架构和细节的充实度上,以致于舍弃了一些对于环境和人物细节上的刻画。总的来说三体的文风对我来说也无伤大雅,读着读着我倒也习惯。 至于构架,对于一个描写跨越了几个世纪时间跨度的小说来说,按时间顺序来写是非常合理的,对于入门科幻来说上手也容易,其难点主要在于科幻小说中对于未来的描写要符合现实并且不突兀,而其中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三部曲中主角的更换,三体不是一本个人传记小说,其所描写的不同时期不同主角随着剧情的更迭换代,而其中又不失小人物的生活侧面的描写,读后感www.simayi.net其体现了三体叙事架构的宏大,大到三体乃至宇宙其他文明,小至生活琐事中涉及的各个群众,并最终通过这些人的串联将属于刘慈欣的科幻世界摆在我眼前。其追求整体框架的宏大又不失生活细节丰富度的把握,也是我个人欣赏《三体》的一个点。 至于人物角色,虽各有特色,但略显单调,每个人物角色似乎都早已注定了他们会做的一些选择,而罗辑坚守了几十年的执剑人这一角色的转变让我个人不适应,可能是作者处于对人物角色的拔高,但我觉得照罗辑之前的人物性格,更应该选择在威慑纪元选择归隐田园,毕竟对于一个伤害了他这么深的世界,还有守护几十年的理由么?而程心的选择每次都非常符合人设,所以三体的人物觉得我觉得有些失活,少一些真实感。 至于科幻世界的科技感,刘慈欣不愧是工科出生,科技感刻画得丰富又真实,建立在物理学理论上的科技非常接地气,这不同于天马行空的玄幻,而是真枪实弹的硬科幻。当然在读的时候我时常一愣一愣的,无法完全理解,但既然选择了《三体》,只要说得通,我就愿意信,这也是我看科幻的初衷,入门又不失乐趣。 至于最后的主题,人类最后朝整个宇宙进发的结尾十足符合我的胃口,科技提升的不仅仅应该是那些科技感十足的科学设备和生活便利设施,也应该是人类未来对自己定位的思索探究,而三体衍生到最后对于整个宇宙的概念我觉得既拔高了小说的主题,也确实引发了我对于未来人类如何在宇宙中找到自我定位的思考。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宇宙有尽头么?人类最终走向哪里?死亡意味着终结么?虚空之后是什么?这些问题最终在《三体》中都化作同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而这些问题到最后刘慈欣都保留了下来,也幸好留了下来,如果非要有个答案,那只能以《乡村教师》中他自己写的一句话作答: 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宇宙的最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 回顾整部小说,作为入门科幻我于《三体》所获得的比我所预期的多,有意思的情节也不少,比如人类第一次遇到水滴时联想到《2001太空漫游》里猩猩围着方碑的情形,比如第三部云天明的三个故事,太阳系的二向箔打击以及对四维空间的描写,都是小说非常出彩之处。然而最吸引我的,仍然是结尾描绘的维系整个宇宙和人类之间微妙关系的那一缕丝线和对整个人类文明最终命运的思考。感受着宇宙的寒冷虚无的同时又夹杂着刘慈欣式的人文关怀,也感受到了作为人类的那一丝尊严。 这次笔记也是我看完刘慈欣其他作品之后重写的《三体》观感。呵,男人的浪漫。在《鱼王》的书背后有王小波写的一段话:“翻开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就听到他沉重的叹息,北国的莽原简直是一个谜,黑色的森林直铺到更空旷的冻土荒原,这是一个谜,河流向北流去,不知所终,这是同一个谜,一个人向森林走去,不知道为什么,这也是同一个谜,河边上有一座巨石,水下的沉木千年不腐,这还是同一个谜,空旷、孤寂、白色的冰雪世界令人神往,这就是那个谜...“ 虚空宇宙再大也不过乾坤二字,沧海一粟再小也犹怜草木一青。所幸刘慈欣最终也保留了科幻世界的那个谜。作者:冰鱼 « 上一篇下一篇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