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和家族网路》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03-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和家族网路》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这是一本计划在2018年读完的书,后来我放弃了,给自己的目标是春节前读完。最终的结果是淅淅沥沥的,一直拖到了现在。
    礼拜五的晚上失眠了,一个人趴在被窝里,拿一支铅笔,勾勾画画,居然不知不觉读完了。
    这本书写的挺好,初次翻开看了几眼,然后立马打开百度,先默默地把三国两晋的年代表抄下来。感觉中学时代学习了很多历史,但是对魏晋的历史好像一无所知。分析了一下,无外乎这几点原因:
    第一是中考不考古代史,所以初一学习的东西都忘了。
    第二是高考历史主要涉及一脉相承的君主专制制度,魏晋的权利结构特殊,没怎么学过。
    第三是最重要的,我历史没学好。很可能课堂上学过,但是我没认真听讲,所以才除了九品中正制一无所知。
    一、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逻辑:从家族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人的努力,从地方豪强到贵族门阀的转变,再到司马炎,成为皇族。之后,又介绍了司马炎作为受成之主,处理宗族、功臣之间的关系,甚至引入外戚。最后,简单介绍晋惠帝时期的一些情况。
    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我觉得是从196页开始的:
    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作为受成之主(权力来源于继承的开国皇帝)上台,接班人本来不是他,于是面临许多问题。武帝的做法是先笼络功臣平衡宗室,维稳;然后通过扶植外戚,发动战争的方式集权,最后安排身后事。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这本书写晋惠帝,写了一点就结束了,正巧停留在八王之乱的前头。
    
    二、谈内容。
    东汉的情况不了解,不瞎说。至少从曹魏开始,魏文帝由于力量薄弱,本身就对门阀妥协,也正是他开创的九品中正制。即使武帝,也没有能力消灭,比如武帝杀杨修,但是杨家依旧是名门。魏文帝既没有对军队的绝对把控,也没有武帝的政治影响力,甚至需要借助门阀来统治国家,怎么不可能妥协。
    我最喜欢的是名士夏侯玄,原因是单纯的认为这个名字好听。很有意思的事情,夏侯玄和司马师作为儿时的玩伴,后来成为敌人,最后到造反失败被处死,一直是名士的形象存在。甚至司马懿在消灭曹爽之后,只是单纯的从关陇召回夏侯玄,并没有太严厉的措施去惩罚。反观邓艾,一点功臣,平反之路却一波三折。
    只能说明,出身真的好重要。其实,司马家族的人际关系和曹氏夏侯氏的重合之处很多,同时在三足鼎立(有外患)的情况下一定要稳定,平稳的处理尖锐的矛盾。基于这两点,很多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三、君主专制有一个矛盾:当君权加强的时候,实际上朝中人士大多是君主的亲信。可是当君权交接的时候,下一代君主能否控制自己父辈时期的大臣,读后感www.simayi.net是一个未知数。优秀的君主,一方面会培养储君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安排后事。安排的方式,大多是一个相互制衡的平衡局面,留给下一代。如果一方过于强大,很容易造成大权旁落的情况。比如七国之乱。储君培养自己的亲信,算不算结党营私,需要衡量。比如玄武门之变。
    就不能设计一个制度吗。貌似不能,制度是人制定的,也是人执行的。那有什么办法呢,貌似最简单的就是君主长命百岁,一直治理下去。或者,一万年太长久,我只争朝夕。
    四、感觉读这本书之前有一些问题,读完了。。。问题跟多了。嗯,希望在下一本书里等找到答案。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句话是唐太宗说的,然而很巧合,《晋书》也是他的人写的。所以是以史为鉴,还是借古讽今,不好说。倒是千百年后的今天,有一件很有趣的巧合:用九宫格打字的话会发现,“此时此刻”和“彼时彼刻”的输入,一模一样。作者:汤姆猫杨某
    « 上一篇下一篇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