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姚鄂梅短篇小说《旧姑娘》:寻找平常人生的不平常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9-02-15 文艺报 喻向午 参加讨论

    姚鄂梅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将婚姻和家庭作为叙事背景,观照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生命意义,她的短篇小说《旧姑娘》即是如此。小说中的“我”是一个12岁的初中生,她是故事的叙述者,其实也是小说的角度。作品正是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来日无多的母亲如何陪伴尚未成年的女儿走完人生中最后的历程。
    都说母亲是伟大的,但将它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母题,无疑非常棘手,因为稍不注意,作品就会概念化。但姚鄂梅凭借平淡的细节、平实的文字和对平常生活的透彻理解,以及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母亲的想象力,将作品的家庭伦理元素不断拓展,并上升到社会伦理的开阔视野和格局,支撑起了关于母亲的作品。
    我们不妨将作品的情节做一个大致的梳理。“我”陪妈妈去医院做乳腺切除手术,舅舅并不关心妈妈的病情,他担心爸爸捷足先登,火急火燎地要“我”带他去找妈妈的房产证。离婚的爸爸从外地赶来,在现任妻子面前表现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故事进展到此,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等舅舅、爸爸他们离开,妈妈说话了:“快!收拾东西,我们回家。”坚强的妈妈见识了舅舅和父亲的举止,她要与时间赛跑,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奋力一搏,全心塑造女儿健全、坚强的人格。此后一段时间内,一个成年人需要完成的事情,“我”都在妈妈的指导下完成了。
    妈妈最终将我托付给了新学校。“当我们推开一扇门的时候,校长、财务负责人、班主任已经坐在里面等着我们。”他们是今后负责我的生活和学习的三人小组。妈妈将我们的房子交给学校管理,由学校负责出租,租金作为今后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开支来源,“直到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直到我参加工作,需要住进自己的房子为止”。妈妈在与时间赛跑。完成所有的一切,奇迹没有出现,妈妈的生命之光熄灭了。
    作者将本来的家庭伦理叙事上升到了社会伦理层面。当妈妈感受到了舅舅和爸爸的所作所为之后,并不是与他们理论,纠结于此,愤怒、争执,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此时的妈妈并没有将“我”托付给爸爸或者舅舅,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母亲,她开始清醒地规划女儿的未来。女儿必须从家庭里、从保护伞下走出来,走向社会。“我”也因此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小大人。社会对“我”的全方位的接纳,是妈妈努力争取的,也是她所预料的。这正是前面所提到的,作者在处理题材时的开阔视野和格局。
    小说的情感铺垫细密而自然,在情感的渲染上非常节制,哀而不伤,得体又不外溢。作品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停留在情感层面,“我”成了作家姚鄂梅的代理人,自如地控制着情绪,把握着节奏,让“平淡”的叙述如行云流水,作品也最终从形而下的世俗生活中走出来,走向价值指引。
    《旧姑娘》就题材而言很平常。而平凡生活却不易写出一番况味,倘若没有通透纯明的心,无法诚恳地感知生命,恐怕就会落得庸人自扰。但现实生活不应该把平常生活排斥在外。对平常生活的准确把握,可以考验一个创作者的写作能力。平常人的平常事,虽然很普通,但很有意味。平常人生也确实有它本来的魅力,就看我们如何去感悟,用敏锐的感觉去发现。
    《旧姑娘》就是如此,姚鄂梅确实做到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