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评论 >

爱的融合,从心灵交互开始——读周敏校园长篇小说《红柳花开》

http://www.newdu.com 2019-02-13 文艺报 赵晏彪 参加讨论

    
    迥异的成长环境,横跨北京与新疆和田两地,约4000多公里的距离,一群来自北京的汉族小朋友和一群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小朋友们,他们能玩到一起吗?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他们能做到心灵相通、亲如兄弟姐妹吗?
    周敏是儿童文学作家,2018年11月由知识出版社出版的《红柳花开》,是以“京疆小记者夏令营”活动为主线,探讨民族文化融合的一部优秀作品。
    周敏通过塑造赵晓萱、多多、阿依努尔、热伊汗、小胖等十几位学生的形象,表现了北京与新疆和田两地学生在性格、知识结构、生活方面的差异。由于新疆学生在汉语表达方面有些障碍,语言上的互学共进成为爱心融合的起点,在一言一语的你来我往中,表达了彼此关心、解疑、坦诚相助的心灵特质,也因此建立起了水乳相融的深厚友谊。
    为夏令营带队的女记者娜依古丽和男教师孙越,一个维族、一个汉族,一个温柔含蓄,一个性格火爆,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虽然都表现出极强的爱心,却因方法有别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孙越的严厉常使学生感到委屈、郁闷,甚至哭鼻子。娜依古丽有时“横插杠子”,有时用肢体语言为紧张的师生关系解围,使每个事件都有了完美的结局。两位老师“神对手”一般的表现,使本书在爱心融合这一主题的表现上呈现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特点,可见周敏在小说创作上,笔力的锐利和方法的考究非普通作者能比拟。
    无可否认,任何一部小说都是以细节决定成败。周敏在细节描写上,做到了“大处”雄伟壮阔,小处感人至深。
    “我爱天安门”这一小节的故事情节设计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男学生中的“六小帅”因夜间嬉闹,影响了隔壁赵晓萱和阿依努尔的睡眠,使两人在早晨3点开始集合时还未醒来,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刻,孙越又要怒火中烧了——去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升国旗,是他费了很多周折才联系成的,一刻不能耽误!娜依古丽却以她机智、迅速的方式去把两人叫醒,设法使开车时间拖到了最后一分钟。就在车轮即将开启的那一刻,赵晓萱和阿依努尔终于冲了上来。
    在这次活动中,作者将大细节与小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最为精彩的描写是:“熟悉的旋律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微风中,旗帜尽情舒展着身姿,似乎正向来自四方的游客问好,向整个共和国微笑。随着人群中响起一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观礼台上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引吭高歌,夏令营的营员们的歌声尤其响亮。可是阿依努尔和热依汗的嘴巴却没有张开——她俩生怕自己不太标准的汉语发音破坏了此刻的神圣气氛,于是,选择用注目礼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敬意。歌声一句句向阿依努尔飘来,飘进她的耳朵里,激荡在她的心中。渐渐地,她感觉到一股暖意在胸中聚集,终于汇聚成流,准备喷涌而出。她感觉到一只温暖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是晓萱,她正一边高唱着国歌,一边用微笑鼓励自己和热依汗。二人心中的犹豫被这微笑一扫而空了,腼腆的少女将自己独特的口音汇入了大合唱之中。”
    如果民族间爱的融合,不从文化、地域的差异性入手,那肯定不会写得恰如其分。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因周敏具有参加“京疆小记者夏令营”的亲身感受,在“北京作家走进和田校园”活动中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使她对民族文化差异性拿捏得十分准确,许多细节都自然而然地展开,即有新奇之感,又入情入理。文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特别耐人寻味:当全体营员来到和田时,拜合蒂的母亲聚餐时发表感言说:“在拜合蒂刚到北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晓萱及时无私地帮助了她,给她一盒药并细心告诉她怎么用,使拜合蒂的身体很快就好了起来,没有耽误一天的行程。我特意做了一顶维吾尔族小花帽,送给晓萱,表示我们一家深深的感谢和浓浓的情谊。”如果仅仅是北京学生将一盒药送给和田学生,就会成为落俗套的写法。但是,民族、地域的差异性使这个情节不仅新鲜、灵动,又很有幽默感。前文是这样交代的:拜合蒂到北京不久,身上起了许多红点,这可把她吓坏了,不知道是得了什么病,跑到阿依努尔和晓萱的房间来求助。晓萱一看这不是小事一桩吗——天热起了痱子,马上把妈妈放在小药包的一盒爽身粉送给了拜合蒂,并告诉她该怎么用。果然,拜合蒂身上的小红点很快就消失了。在和田长大的拜合蒂从未起过痱子,把爽身粉当成了“药”。
    作家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在世俗社会,但要作品写得不俗却要看作家的观察力、感悟力和表达技巧。从地域、文化差异入手找到爱的交汇点,再进行深入挖掘,是周敏校园小说创作最鲜明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其作品区别于他人的一个创意性“符号”。
    《红柳花开》恰如民族交流汇成的一首“长调”,师生用爱心共同绘出一幅美丽画卷,突出了京疆两地学生在关爱、友爱的氛围中成为好友、知己,共同向着美好未来努力的主题,这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大爱、精神追求都体现了作家应有的担当。正所谓“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喜爱这部小说并从中得到爱的启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