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应物兄》:小说的节日和集市

http://www.newdu.com 2019-01-24 解放日报 项静 参加讨论

    写作者与读者之间必须建立起适当的契约关系,一部作品才是可理解的。多年来,读者们走到平原而作家固守密林的情形历历在目,必定也有作家悄然移动了坐标,而读者落在了原来沟堑里的时刻。
    我们可以把李洱的《应物兄》看成一部学院题材的知识分子小说,的确到处是学院大厦的影子;也可能被作品中的女性描述所触怒,男作家们的窠臼他也没那么容易逃脱;我们还可能被喜剧性讲述所引领而四处踌躇和精神发慌,被儒学的幌子吸引去寻找思想体系和意义的巨柱等等。《应物兄》埋藏了众多的线头和路径,坐实了其中任何一个就是掉进了陷阱,毕竟在作品中它们哪一个都没有建立自己的优越感,它们众生平等,因汇聚而拥有力量,成为整饬而绝妙的宇宙,以整体性的臃肿身姿,漫卷生活泛起尘土落叶,树立起当代长篇小说的一面镜子。
    小说在应物兄询问“来还是不来”的问号中跃入生活的巨流中,在一个悬念中诞生,带着蛮力进入生活的巨大岩层:成立儒学研究院延请儒学大师程济世归来,进而创立太和研究院,资本和政治权力加入事件和能量不断升级。《应物兄》整体上跟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具有某种相似性,是一个事件小说,由一个看似普通却又万里蹀躞的事件贯穿时间。而占据大部分小说空间的却是捕捉现在时间中的具体,虚弱的、好笑的、好玩的、可悲的,像万花筒,好像是众人出发去寻找宝藏而又迷了路,看到的都是雾中风景。
    李洱否认小说中的大学原型是求学多年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也不是累年生活工作环绕的另一个文化中心北京大学,更不是作家故乡济源的一个大学,那个地级市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大学。这是小说家惯用的技俩,又是蓄意为之以守为攻的据点,他建立了一个暧昧不明的契约:他所描写的不是实际中发生的事实,似真似假,智慧的争吵,修辞和引用,隐喻和讽刺,轶事和思索,纯粹卖弄唇舌的离题和格物致知,绝妙混杂的宇宙以及对身居其中的游戏精神和自由的致敬。
    这个“宇宙”又是一个谨严的世界,披阅十载以前是形容《红楼梦》的,现在它真实地成为《应物兄》的注脚,这不是行为艺术,而是小说的另外属性。这种小说是无法一次写就的,在才华、激情和灵感却步的地方,他为这个庞大的躯体不断塞进合情合理的日常性、知识性、自由的分子和原子。小说中的人物很多是学者,他们的日常即是无尽的谈话,观点、看法、真理被引用成口语和对话,谈话中的人情、幽微褶皱做成中式雅致的周全。即使是这个虚构的校园和研究院,李洱也给予了足够的细致和精心,他让程济世的讲座的门票有72张,对应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巴别塔的座位是300个,对接“诗三百”,程济世在博雅国际酒店入住,首选九楼,所谓的“九思”,应承《周易》《楚辞》《管子》。作家使用了农业文明的叙事伦理和语法,从史诗思维和心理现实主义的架构中跳出来,讲究实在、具体、琐碎和叠屋架梁。小说里有很多关于猫、狗、马、驴的知识,津津乐道于羊杂碎、仁德丸子、男女关系、人情世故、清谈对弈,这种叙事跟小说的整体框架关系是疏远的,但是它们不断蔓延膨胀,去弥补和填充小说中的大量空间,带着设计、手工劳作、装饰术的特点。
    近年建立起来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之一是在当代的中国,小说已经赶不上现实精彩。《应物兄》逃离了这个乏味的游戏,他略微调整了蠡测真实和生活的准星,可以把它放在拉伯雷和左拉、福楼拜们之间,也可以放在先锋派小说与宏大现实主义中间,它给予了很多潜在的阅读期望以满足。《应物兄》的现实不是批判现实主义意义上的现实,也不是一般小说中急于模仿和代入的那个鲜活的热气腾腾的现实。小说用似真似假的知识和我们心神领会的真人真事真情,以诸多我们熟悉的情感和神经反射路径,造就了一种现实的装置,这个装置是物自体式的现实,它自成体系自我生长,可以不与我们所期待的现实发生关系,但是假装发生很多形式上的关系。它满足我们对于学院知识分子观看猎奇的需要,又指摘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时间和主体性的可能,理解古典与当代的再次相遇,把一个文辞和谈话组成的世界,镶嵌进消费主义和欲望化、权力资本加速运转的现实中。
    《应物兄》祛除了抒情和刻奇的可能,遵循着自己创造的物自体的现实,使得被描述的世界自然而自由,最大可能地承纳了沉默、喧哗、服膺、反抗、反思、复杂、晦暗等人类的境况和态度,为小说赢得了尊严和难度,从而使得它进入小说艺术的历史之中,处在一个可以跟过去和未来的小说对话的位置上。鉴于作家李洱对于现代小说这门艺术的深心眷注,庞然大物的《应物兄》首先是对小说艺术和中国当代小说写作方式的一次“对话”行为,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小说的节日和集市,是昆德拉意义上的“将小说艺术全部的历史经验给予它作为基础”。在小说的节日和集市上,边走边看,讨价还价,买椟还珠,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赞美和批评都可以喋喋不休。它们都是无尽的谈话,就像应物兄看似沉默的舌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