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应用 >

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http://www.newdu.com 2019-01-2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丹 参加讨论

    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60年来,汉语拼音在国内文化普及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深度融合,汉语拼音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汉语拼音本就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正如周有光先生所言,“东西十万里,古今三千年,风马牛不相及的汉字和罗马字,今天居然彼此偎傍在一起,这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奇景”。汉语拼音将表意性、语素型汉字音素化、拉丁化,将汉语以一种更易于国外民众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中国综合国力及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形势下,更应在对外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借助汉语拼音“原汁原味”地传播中国文化,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综合国力提升 为汉语拼音海外传播奠定基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我国的丝绸、瓷器、饮食等文化早已传播至国外,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影响甚至改变了不少国家民众的生活。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我国各领域的优秀传统和先进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语言为例: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公布报告称,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语中,汉语贡献了5%—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通过对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考察发现,被借入英语的汉语词语出现频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涉及的语义类型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从早期“奇珍异宝”的物质层面逐渐扩大至经济、文化、科技、制度等更广阔的领域。作为沟通的最主要工具,语言的变化能够体现国际局势的新变化,英语吸收汉语词汇的数量及语义类型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及中国文化在海外认可度的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是汉语拼音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而汉语拼音将汉语以更易拼读、更易接受的音素化形式表现出来,势必会增添亲切感,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坚定文化自信 “原汁原味”传播中国特色文化
    以往普遍认为,文化的认同取决于西方人的价值观和认可度,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主动迎合西方的审美。然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会对国外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从“Peking”到“Beijing”、从“dumpling”到“jiaozi”、从“Confucius/Mencius”到“Kongzi/Mengzi”……这些均是中国文化海外接受度提升的有力证明。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中国文化海外认可度的提高,“以西为贵”的观点已不合时宜,我们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原汁原味”传播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对英语语料库的调查发现:汉语拼音词语的出现频率逐年提高,汉语中的新生词语更容易以其汉语拼音形式被“原装”借入;在外国人士撰写的小说中,如涉及中国人、物、事件,往往会直接使用拼音词语,以体现异文化特色,使描写更加真实、自然,而中国人外译小说,往往会考虑到受众接受问题而使用英语词汇进行翻译。研究证明,借助拼音“原汁原味”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并运用英语通过“文化补偿”的方式深入阐释,既能最大程度保留汉语源文化特色,同时又能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在当前国际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秉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探寻中国文化与世界发展的交叉点,继承发扬中国特色文化的魅力。
    根据使用现状探索更具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汉语拼音词语融入外民族语言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通过对这类词语的统计、调查、研究,窥探它们在外语中的使用情况和生存状态,进而从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书写形式、释义形式等方面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可有效提高传播效率,进一步发挥拼音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的作用。
    以传播方式为例,通过对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调查,武术类汉语拼音词语在众多语义类别中表现尤为突出,且部分词语已在英语中生根发芽,出现了派生、转义、屈折等现象,成为英语日常词语中的一员。中国电影《武侠》在国外上映时,直接将片名译为WUXIA,由于西方观众对武侠文化的喜爱及对“wuxia”一词的了解,这种译法并未产生文化障碍;又如“师父”(Shifu)一词,该词语因电影《功夫熊猫》的热播而被外国民众所了解,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八成用例均与《功夫熊猫》有关,中国武侠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词汇是文化存在的载体,文化是词汇产生的源泉,以词汇为“窗口”,借助汉语拼音词语展示国外民众感兴趣的汉语特色文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内带外推进汉语拼音书写形式的规范化
    汉语拼音在对外传播中出现了大量“一义多形”现象,即一种意义,多种写法,且每种写法均有用例,无法确定其标准形式(如“武术”一词,有wushu/wu shu/wu-shu三种形式;“气功”有Qigong/qigong/qi-gong三种形式)。“一义多形”现象是汉语拼音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既要积极处理,着力推进其规范化,又要乐观应对,适当提高包容度、容忍度。《汉语拼音方案》及《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制定了明确的拼写规则,然而即便在国内,汉语拼音书写的失范现象也极为常见。在无法硬性规定外国民众书写形式的情况下,汉语拼音书写的规范化只能“以内带外”。当前形势下,我们应首先对国内民众提出要求,严格遵守拼音拼写规范,尤其关注分合写、大小写的规范性问题,若国内使用、输出的汉语拼音是统一的、规范的,那么,外语中该类词语的规范性势必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