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先秦“诗言志”说的绵延及其不同层面的含义(5)

http://www.newdu.com 2019-01-07 《文艺理论研究》 钱志熙 参加讨论

    ①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第一章第三节《诗乐舞三位一体与“诗言志”的提出》中,对先秦诗论、乐论中有关诗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作了详细的论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1-24页。
    ②古风《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存活论》第五章《言志》:“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观点:其一,尧时说。法国学者卑奥根通过对《尚书·尧典》的星像记和汉儒解释的研究,认为这确定是尧时的天文记录。(高鲁《星像通笺》);日本学者铃木虎雄《支那诗论史》认为‘诗言志’尧舜时代的诗论。其二:远古说。范文澜认为‘《尧典》等篇,大概是周朝史官掇拾闻,组成有系统的记录[……]其为远古遗留下来的史实,大致可信。’如按范说,那远古遗留下来的史实,就不仅是指‘禅让’,也应该指‘诗言志’。顾易生赞同范说,认为:‘“诗言志”属古已有之,非晚周儒家之徒所创立。’其三:春秋战国说[……]。其四,秦汉说[……]”。“笔者的结论是:‘诗言志’产生的大致年代是商前期,《尧典》成篇的年代要晚一些,是商后期;《尚书》成书的年代要更晚一些,是西周早期。”参见古风:《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存活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23,227页。关于诗言志出于商代早期,上书作者的主要依据是《尚书·商书》中“言”“志”的运用频率较高。可备一说。
    ③详见朱自清《诗言志辨》引杨树达、闻一多等人之说。《朱自清全集》第六卷,第134页。
    ④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简编》第一章、第一节《中国文学理论的萌芽》:“从‘神人以和’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说法来看,这里仍然保留着巫术意识和巫术活动的痕迹,但这里所说已经不是、至少不纯粹是巫术礼仪活动,而主要是一种教育帝王或贵族的子弟的政治礼仪活动了。‘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等等是这种政治礼仪活动应达到的教育目的,从巫术礼仪活动到政治礼仪活动的进步过程,就是理性的觉醒。因而可以说,‘诗言志’这种中国最古老的文学观念,产生于从巫术礼仪活动向政治礼仪活动转变的过程之中,产生于理性觉醒的初期。于此可见,文学理论的萌芽是与理性的萌芽、礼乐制度的萌芽大体同步的。”参见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页。
    ⑤杨鸿烈《中国诗学大纲》(1924年)曾征引早期文献中各种诗言志的表述,但认为“这许多定义里说:‘诗是言志的。’‘诗是志的表现。’而这个‘志’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按照上文,那么就是‘在心为志’、‘思虑为志’的‘志’了;要是诗只是发表心里的思虑,岂不是诗就是言语,言语就是诗了吗?”“就退一步说,这个‘志’要当‘情志’的‘志’讲,如《关雎·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发于情感的‘志’,但纯文学都是以情感为惟一绝对不可少的元素,这样何以从‘小说’、‘戏曲’里来区别诗呢?所以,无论如何,这个定义是没有采用的价值。”(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五十九(1970年)“人人文库”版本,第32页。)作者显然忽略了作为第一个诗歌本体论(或如作者所说的“诗歌定义”)发生本身的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言志论”所具有的伦理内容,更是忽略了言志论对诗歌创作史产生的深刻影响。
    ⑥陈奂《诗毛氏传疏》卷一:“《毛传》以怀人为思君子、官贤人。以周行为周之列位,皆本左氏说。”参考《诗毛氏传疏》,中国书店1984年(据漱芳斋1851年版影印),第13页。
    参考文献:
    [1]《宋史》,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A Hitory of the Song Dynasty.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12.]
    [2]《论语注疏》,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Annotations to Confucius.Collec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13 Confucian Classics.Ed.Ruan Y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
    [3]《周礼注疏》,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Annotations to Rites of the Zhou Dynasty.Collec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13 Confucian Classics.Ed.Ruan Y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
    [4]《孟子注疏》,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Annotations to Mencius.Collec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13 Confucian Classics.Ed.Ruan Y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
    [5]《毛诗正义》,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Annotations to The Book of Songs Interpretated by Mao.Collec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13 Confucian Classics.Ed.Ruan Y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
    [6]《礼记正义》,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Annotations to The Book of Rites.Collec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13 Confucian Classics.Ed.Ruan Y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
    [7]《春秋左传正义》,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Annotations to The History of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s Interpretated by Zuo Qiuming.Collec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13 Confucian Classics.Ed.Ruan Y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
    [8]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Ban,Gu.A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62.]
    [9]陈奂:《诗毛氏传疏》。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
    [Chen,Huan.Mao's Interpreta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Book of Songs.Beijing:China Bookstore,1984.]
    [10]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Cheng,Fuwang.A Concis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Beijing:Renm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11]古风:《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存活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Gu,Feng.On the Lif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y.Beijing:Documents of Social Sciences Press,2013.]
    [12]顾颉刚 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Gu,Jiegang,and Liu Qiyu.Annotations to and Translations of The Books of Ancient History.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5.]
    [13]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Guo,Qingfan.Collected Annotations to Zhuangzi.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61.]
    [14]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Li,Xiangfeng.Annotations co Guanzi.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4.]
    [15]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Sima,Qian.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y.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2.]
    [16]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Sun,Xingyan.Annotations to the Book of Ancient History.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6.]
    [17]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Wang,Xianqian.Collected Annotations to Xunzi.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8.]
    [18]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Xu,Weiyu.Collected Annotations to Lüshi Chunqiu.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9.]
    [19]杨鸿烈:《中国诗学大纲》。台北:商务印书馆,1970年。
    [Yang,Honglie.An Outline of Chinese Poetics.Taipei:Commercial Press,1970.]
    [20]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Zhang,Shaokang.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95.]
    [21]郑樵:《通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Zheng,Qiao.Tongzhi.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7.]
    [22]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六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Zhu,Ziqing.Collected Works of Zhu Ziqing.Vol.6.Nanjing:Jiangsu Education Press,1990.]
    [23]倪豪士:“公元前六世纪的庆封、卫献公与<诗经>——<左传>引诗初探”,林传龙、吴佩蓉合译。《中国诗歌传统及文本研究》,陈致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