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美育的传承与“四观”的建立(3)

http://www.newdu.com 2018-11-15 文艺报 陈履生 参加讨论

    现代意义上的美育
    现代意义上的美育是中国社会发展到20世纪的产物,是新文化促进社会前行的必须。作为一种教育,其方式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历史文化传统、地域文化传承、家庭文化影响,都是推动美育的重要组成。美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美的感知和认识,美的发现与创作,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社会到个人,从言行举止到美化自身,其雅和俗、美与丑是最为主要的审美范畴。这之中,社会的评论和评判,也是推动潮流的一种力量,而美育之中也就包括了关乎美的评论与评价。社会的价值判断会影响美育,因此,用教育的方式来提升美学应该是发展中的常态。而对于个人来说,美育既是“修其容”的“修”,又是“饰其性”的“饰”。美育就是为了对人的美好心灵与美好生活品质进行修饰。
    今天,面对诸多的社会问题,人们通常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来审视人的言行社会存在,从国家层面到普通公众,都将其作为一种评判的标尺。实际上,还应该加上审美观而成为“四观”。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的审美观,经历了与人类社会漫长历史相应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了与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社会中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尽管在人群中有着各自的差异,但是,审美观有着基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相关联的社会共识,也表现出人类的共同性,比如看《蒙娜丽莎》的微笑,看《维纳斯》的断臂。因此,审美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而在阶级社会中,它又具有阶级性。当然,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其审美观除了共性原则外,也会表现出差异性。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直接通过审美观来呈现,因为颠覆“三观”往往是因为“审美观”的严重缺失。这几年突然出现的娘炮侵蚀主流,误导社会,就是审美观的严重缺失,也表现为美育方面的问题。而那些不断挑战底线的丑书与造成视觉环境污染的公共艺术,都在考验社会的审美观。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甚至模糊美与丑的界限,那就遑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由此又可以看出,审美观在“四观”中的特殊地位。
    在当代中国,从教育入手不仅是蔡元培时代提倡的美育,更重要的是在新时代以美育来带动建立一个“四观”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从而为塑造健全的美的心灵而完善当代中国人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我想便是要树“四观”完善的人。与人相连的“四观”都是德的表现,立德最为重要。“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一直都是社会中的问题,而美育的根本就是在德的基础上“饰其性”。显然,这之中必须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指出的“遵循美育特点”。如果违背特点和规律,变成说教和形式,那么,就不可能达到美育的目的,就可能蜕变为“修其容”。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回信中谈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体来说,“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需要从基础教育做起,从小抓起;需要用多种方法,包括像古已有之的《女史箴图》那样的图像观想法。当今只有充分发挥美育的社会作用,完善审美观,才有可能根治那些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严重问题的疑难杂症,才能使受到严重破坏的“四观”不正的社会生态得到恢复,让风清气正遍布神州大地,让我们的国家美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