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美育的传承与“四观”的建立

http://www.newdu.com 2018-11-15 文艺报 陈履生 参加讨论

    在遥远的洪荒年代,人类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一无所知,所谓的原始就表明了这种起始阶段原初状态,而其中的标志之一就是不知美丑,不懂得遮羞。
    美的发现与创造
    当人类发现了那些接近于圆形的或平滑的自然物体更适应于把握、看着也顺眼,至于那些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更觉得赏心悦目,知道了白天是一个彩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别于平常的那些色彩,尤其是与那些特殊的自然物体的结合,有着特殊色彩、光泽,这些稀有的石头就成了珍稀。由此,人们懂得了选择,进而去追求获得。这种早期的选择实际上就是鉴别那些可心的形状,而使自己的内心获得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满足,这种鉴别应该就是最原始的审美和鉴赏。
    此后,人们逐渐用劳力来改变自然的状态,开始打磨,进而发展到切割。人们慢慢地又发现了圆形的对称,而对称的均衡美感给予人的稳定感,以及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诸多不对称的特色,使人们开始追求对称。而与之相应的是,意外的火的发现与保存,不仅解决了黑夜的照明以及烤制食物的问题,人们还在偶然中发现,经过火的烧烤之后泥土变得更硬,这一不经意的发现把全人类带到了陶器时代。从早期原始陶器的不规则,到圆形体的发展,其制作方法的发明使陶器的塑造进入到规则化时代,由此,人们把装饰自己身体的各种表达施之于陶器之上,从实用出发进而开始注意到美观,诸如大小、肥瘦以及器型的变化,陶器成了美的表达对象。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从早期在陶器上刻画,到直接用有色的矿物质液体画在陶器上,彩陶改变了素陶的时代美学。人类在表达美感的时候开始进入到画的时代,而色彩所赋予的各种意义,特别是与之关联的氏族、图腾等理念,也通过相应的色彩而得到表现,并在传播中达成一种共识。
    美的发现表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美的创造则表明人类开始脱离原始状态,尽管属于原始社会的人们在低下的生产方式中继续繁衍,可是,美的发现与美的创造提升了文明的高度与质量。现今存在于世界各国博物馆中的原始社会的陶器,有着相似的造型与图案,它们反映出在人类初始阶段,美的发现与美的创造有许多共同之处,尤其是陶器的轮制决定了一些基本面,更重要的在于,它们说明美的地域性特征在人类始初阶段表现得并不明显,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美在世界文明中具有一些共同的内容,它超越地区、民族等。
    距今2300年左右,楚国的屈原在楚先王庙和公卿祠堂看到画有天地、山川的神祇以及古代圣贤之像,写下了《天问》“以渫愤懑,舒泻愁思”。可见绘画的功用在屈原的时代就表现出了特别的意义,而此前历经夏商周三代的文明,青铜时代凭借灿烂的青铜文化把中华文明带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在这一时期,审美关乎到政权的礼制与威严,因此,那种狰狞的饕餮纹,同样在对称中延展出它的美学意义,同时也在特定的内涵中表现出对帝王的尊崇——望而生畏。青铜时代中各种礼器的审美正表现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美的共有共享开始走向专享,并以此划分出社会的阶层。但是,社会整体依然在美的公共性的原则中维系社会的制度,以及生活美学中的具体。这反映到生活器用美学中,夏商周时期美的表现更多是从生活中吸取形象素材,包括取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元素,比如著名的“四羊尊”所表现的美的关联性正是一种与现实的关系。
    “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列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因追念前世功臣,汉明帝时在南宫云台图画邓禹等28将,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为纪念和表扬往昔辅佐建功立业的有功之臣,令人在麒麟阁画11名功臣像,后世往往将它们和云台28将,凌烟阁24功臣相提并论。这种利用地面或墙壁作画的方式,从新石器时代发展以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先王庙和公卿祠堂之中已经蔚然成风,汉代更是发展到一个历史的极致。审美的功用意义在“成教化”的具体要求中,把图像的观赏与教育结合起来,发挥了审美的社会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