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夏商:用文字勾勒流动的浮世绘

http://www.newdu.com 2018-10-31 文艺报 肖涛 参加讨论

    继2009年四卷本小说自选集出版后,小说家夏商的系列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包含百科全书式的《东岸纪事》、日记体的《标本师》、荒岛寓言般魔幻的《乞儿流浪记》、罗生门式结构的《裸露的亡灵》。中短篇集序列则包括5部实验主义色彩浓厚的中篇《猜拳游戏》,12个短篇集锦《刹那记》等共计八种九卷,囊括作家夏商迄今为止的重要作品。
    夏商始终严于恪守小说叙事艺术的手艺活,代表了“后先锋文学”持久恒定的不朽生命力,即真正的先锋精神“不在于文本和形式,而更在于观念思想”。其写作旨趣在于“讲述”与“故事”并重,探勘汉语小说现代化之路的多元向度。
    夏商小说素以勇于直面死亡而意味隽永。《裸露的亡灵》自不必说,《标本师》则不仅以死亡之谜编缀了一件件标本,最后主人公索性将爱人及其爱宠一并做成了标本,从此逍遥江湖,迷踪影魂。《乞儿流浪记》则萦绕着一缕缕死而复生又死不知所终的袅袅余音。至于《东岸纪事》长卷,因其时空跨度大,30年左右的当代浦东浦西嬗替史与西双版纳交相呼应的病象无与伦比,死况也堪为惊魂。
    然而夏商小说的死亡主体与既往先锋文学以死而营造语言迷津抑或一味炫酷猎奇的不同在于,它更具有社会性与时代感。或许,这也是“后先锋写作”的特点:一方面作家敢于向死而生、表现出死亡的悲剧性,大致肇始于情爱因果;另一方面,死又成了照亮生活与命运的寓意视镜,于那斑驳陆离的折光中,让你蓦然感受到生之卑微艰辛,乃至卑贱虚无。《裸露的亡灵》之主人公安波,生身成长乃至情爱经历极为卑微,如同一个第二性属身份的弃儿一样,她只能自我命名,并谋求身份认同,最终亦因殇情而死。与其说她不甘瞑目的灵魂飘浮而无所依,毋宁说她一直耽溺于生不如死的无法认同的镜像迷津,难免成为地位卑下的单子。这份女性自我认同诉求,被夏商捕捞出来并提升至审美层面,进而成为小说叙事蕴涵的主题表达。
    《标本师》更趋近了死亡哲学,“人体标本”大概是夏商甚为冷酷深刻的语言认知,也是其最虚无的生命体验。《东岸纪事》则干脆将整个世界化为一片废墟、一撮纸灰。或许夏商欲求摧毁的不仅仅是念兹在兹、意犹未尽的切身记忆,也不仅仅是生人在世、浮生若梦的名利机心与七情六欲,更在于面对既定文学语言和叙事成规所共营合谋的象征体系,通过拆卸审美意识形态凝固已久的文本世界,使得寓意从故事空间到媒介空间中渗透出来,真正复苏其自身早已消泯的萌萌容颜与栩栩质性。
    《乞儿流浪记》《裸露的亡灵》《东岸纪事》《标本师》中的女性主人公,蕴藏着夏商对爱与美的体悟与认知。如此体认部分原因基于女性的决绝与痴情,易于趋向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式的爱与死。拯救之力,也从此衍生。夏商既有意地与古典文学接轨,又自觉激活了五四新文学中的女性书写,并与世界文学形成了并行不悖的现代文学态度。
    夏商小说的叙事风格,既掺杂着哥特式的神秘恐怖,又杂糅着巴洛克式的马赛克空间,更注重写实主义与传统白描相结合的意境营造与抒情色彩。由此织造成的故事空间犹如异质性的后现代拼贴体,这也意味着它没有一个趋同的中心点,近似“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副自行折叠而又徐徐摊开的有机拓扑图或流动浮世绘。
    《东岸纪事》结尾,那张浦东地图丝绸织体最终粉化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记忆中的老浦东从此一去不复返了,而90年代的过度开发又使得浦东变成了一个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并无二致的膨胀场所。原有的野味精气神也随之而去,碳化成了一种时空体破裂的叙事表征:既是时间销蚀的印证,又是空间塌陷的象喻。
    碳化也折射出夏商小说特有的极度颓废的本土物哀美学。“和煦的阳光下,丝绸缎子正在慢慢皱起,然后是细微的坍塌”,“他的指头触及之处,皆是破碎”,“那副舆地图跟着旋起,纷纷扬扬,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最后一树落叶,飞向历史的纵深处”,《东岸纪事》的这一结尾,“坍塌”与“破碎”犹如心灵世界经营日久的沙塔,訇然崩溃,化为乌有。
    确实,夏商小说经常以碳化或标本化的形式,令记忆浓缩为语言的琥珀。碳化好似语言表征欲望的话语锈迹,亦为记忆发霉后的视觉征兆。记忆碳化物的内里皱褶,或通过主观复旧的语词构造,或洞穿语词壁垒的光影而散发出来,播撒着迷幻的光晕。碳化最终变成一种喻示,它生成了夏商小说特有的结尾艺术,使之成为开放性文本。同时,犹如废墟成为夏商长篇小说中频仍闪现的一个关键词,作为废墟荡然无存后的残存语词所织造的故事情节,粉化过程进一步印证了夏商成长过程中记忆犹新的“当代性”,毕竟他的生长之地,最能缩影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废墟化特点。
    《东岸纪事》的幽灵现象甚多,究其因,盖源自上海浦东的江南民间文化固有的妖狐鬼怪信仰,又出于言语与形象相博弈而导致记忆碎片于重组过程中自身难以回避的幽灵化。《乞儿流浪记》虽无幽灵闪惑,但畸形倒也非常明显,小说采取了一种幽魅意味十足的“元叙事”策略,叙述者时而暴露自我,时而附体于卷毛身上,与之融为一体。如此结构整个文本,使之成为一个汁液充盈、枝叶丰饶的有机语言实体。《裸露的亡灵》中,夏商发现了对那种非常态小说的兴趣,并成为他敢于坚持的方向。与《二分之一的傻瓜》《孟加拉虎》《沉默的千言万语》等相比,其想象空间明显放大了。
    《水浒传》《儒林外史》《海上花列传》的“穿插藏闪”叙事技巧,成就了《东岸纪事》这部浦东浮世绘长卷;而分岔的叙事路径,蕴藏于《乞儿流浪记》中;多视角织成的网状结构,创造了《裸露的亡灵》;《标本师》则勾画出一个立体套盒。这些都是夏商小说所依托的复调叙事结构。因此,小说话语所面向的可能性空间不断得以勘探,语义越发趋奔于模糊和不确定,故事主题变得更加朦胧复义,空间维度越发歧异多元。
    夏商小说的隐含叙事理想大抵谋求熔铸古今中外,犹如移动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所谓互文性写作抑或交互式技巧,亦明显喻示着硅文化时代的“用户至上”设计原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