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李敬泽《会饮记》

http://www.newdu.com 2018-10-17 《中国艺术报》 何瑞涓 参加讨论

李敬泽《会饮记》:“把我在这世界上经验的所有百感交集传达出来”
     
     李敬泽新书《会饮记》出版了。知名评论家毛尖评论说,全中国只有他一个人敢这样写,“他提起笔的时候,内心人设是太宗,文学人设是李白”。作为批评家和散文家,李敬泽预料到了读者的一切疑问,干脆利落地在“跋”中提前给出了答案,不为别的,“说了干净”,比如何为“会饮”,是何文体,“他”是谁,真假。
     “会饮”,出自柏拉图对话《会饮篇》,说的是苏格拉底和一帮雅典大爷喝了酒泡了澡,谈天说地,探讨人生和真理。希腊有一群文化人,中国也有,李敬泽想书写他们的交往、言谈、思绪,并在这种思绪中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中的有意思之处。当然,他不承认文中时时出现的主角“他”就是纯粹的自己,也不界定所书写过往的真与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无所谓虚构与非虚构,“你看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云淡风轻,又霸气十足。
     《会饮记》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在《十月》杂志专栏刊登的系列随笔,是这位“新锐作家”继《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之后的又一力作。他用亲历者的眼光,从历史的深邃中观照当代文学的现场,拾起落满灰尘的书籍,在缝隙中劈开思想的天地,编织出属于作者自己的文化和心灵地图。读《会饮记》如同跟着李敬泽的一次神游,“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眼花缭乱,很容易因为知识储备的不足被他远远甩在身后,望尘莫及,又望洋兴叹。
     “我对李敬泽这本《会饮记》特别好奇,好奇两个方面,第一,他有什么样的话要跟我们讲,第二,他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近日,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Page One书店、当当云阅读等联合主办的“越界与当代智力生活——《会饮记》新书分享会”上,学者、作家格非笑言,书中开头一句话,“咸阳机场,全中国最能吃一碗好面的机场”,让他放下心来,“会饮”不是喝着高级葡萄酒,坐在巴黎的大街,去制造一个雅集的氛围,如果开头是这样他就不会再看了,因为这涉及我们对今天的现实怎么切入,“敬泽的写作,尤其是从写作方式来说,实际上构成了对我们今天生活现象的一个非常大的回应”。书中使用了“他”这个称谓,把一个很容易高度自我化的“我”改写成相对比较冷静的“他”,“他”也是“我”作为叙述者可以关注、可以思考的对象,所以《会饮记》首先不是说“我”要传达观念,而是对传达观念本身进行思考,“它是一个关于思考的思考,或关于写作的写作,这个过程在今天极为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我们的写作很有可能会沦为陈词滥调,这是我们在当今写作中一定要尽力避免的”。格非认为,该书行文特别自然灵动,思考的力量从中呈现出来,做了非常重要的探索,提供了很多关于生活、思想、思想史、历史复杂的思考。
     “其实整本书,从第一章到第十二章,我始终想说的是我们的世界观。”李敬泽谈到,我们作为现代人如果有一个世界观的话,这个所谓的世界观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它是怎么获得一个形状的?自媒体时代,每天大家拿起手机看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消息,引起我们各种各样的反应,一分钟愤怒一分钟哀怨,一分钟幸福一分钟伤感,再有一分钟的虚荣与炫耀,拍个自拍发出去。“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存在世界观问题,我们都是意见家”,有无数的意见,有无数的观点和反应,每天都在那儿生产着,很少能有一个起码的整体性,一个起码的轮廓。李敬泽说,《会饮记》限定为一个近似于“我”的那个人,即书中的“他”,他如何在他的忙忙碌碌、狼狈不堪的生活中被看着,同时也自己在想着,希望能够把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一切,给它一个形状,给它一个大致的轮廓,让它看上去像个世界观的样子。“做这件事非常有意思,等于我们推敲一下我们自己,实际上也推敲一下我们这个世界。”
     写作《会饮记》,真正让李敬泽觉得“蛮刺激”的是,“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所经验,包括我所经历和我所思考的所有这些百感交集,尽可能地传达出来”,这里面既有沉郁顿挫,也有不正经,也有开玩笑等等。李敬泽说,有时写文章特别是写“我如何如何”,很容易渐渐变得自恋,所以为了防止自己变得过于自恋,文中大量用了“他”,这样写起来就放松多了,“我对‘我’不忍心也不好意思开玩笑,但我对‘他’开玩笑是没有障碍的”。这样他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方法,找到一个使这样的写作能够做到百感交集,能够把写作里所有快乐、所有痛楚,自由地、有力地表达出来的方法,写成了这样他笑称“不三不四”的东西。
     《会饮记》是跳脱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这一处突然到了另一处,从这个人突然转向另一个,如同时空穿梭,令人应接不暇。李敬泽说,写《会饮记》,基本就是一个“走神记”。在有些场合听人讲话,有时候会厌倦,会溜号、走神,看着眼前的人嘴巴在动,没注意他在说什么,而是想起了别的人别的事,“你不在这里,向着那个完整性逃逸发生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生命是饱满的,你现在所听的这一切和你的过去、和你丰富的印象、和你丰富的经验在某一个点上连成了一块。”他表示,写《会饮记》有一种越界的快感,越界有时候不一定是身体的越界,在思想上穿越各种边界,进入各样的意志的经验和意志的存在,也会充满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快感。越界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具备的心智能力,要不断穿越各种各样的边界,包括我们自我经验的边界,同时也包括纵的、横的各种鄙视链,各种上下等级的边界。
     知名艺术家邱志杰对《会饮记》中的场所充满兴趣,指出读《会饮记》特别有一种天涯的感觉,天涯有点像是一个人独对天地的一种抽象场景,李敬泽从考古到历史,一个地方叠合着好几个地方,比如安阳也意味着出土甲骨文的地方,文人所携带的这种空间叠加,使他到达的这个场所注定不只是天下的某一个地方。“这种看风景的时候带着历史的记忆、带着阅读经验的眼光看事物,是我在《会饮记》里反复读到的。我能看到他去很多地方开会,遇见各种特别有文化和特别没有文化的人,这些人都非常鲜活地在他的这本书里出现,让我想起他们是一些天涯中的人,我想这些人大概就是被柏拉图放逐的那些人吧。”青年评论家、《会饮记》策划编辑季亚娅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认为阅读《会饮记》可以着重关注几个点,一是极富现场感的当代文学生活和精神社交地图;一是知识思想考据美文中穿行的游牧文体;再有就是璀璨如烟火的文字,在空中凝聚成一个作者念念不忘的总体性,是隐微书写也是宏观建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