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们说了“环境创造人”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人创造环境。”人作为有意识的主体,绝不是完全被动地承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一定环境的主人,在承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同时,通过自己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践,对社会环境进行能动的改造。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人必须依赖社会才能生存;然而,社会也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也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4]第1卷,24如果除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社会也“就是一个抽象”,社会就不能成其为社会。正是由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中的个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各种形式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创造着历史,改变着环境。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4]第1卷,17人正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丰富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实践中吸收外界社会环境的营养,培养、丰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包括自己主观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特点。正是通过改造外在世界的劳动实践,眼睛成了人的眼睛,耳朵也成了人的耳朵,手才达到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每个人不同的实践活动,发展、培养了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主观能力:善于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善于欣赏音乐的耳朵,以及如同恩格斯所说:“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8]151正是在人的能动的实践中,人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层层中介)把自己的主观力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作用到客观对象上去,作用到一定历史时代的阶级的民族的社会环境上去,留下自己的主观印记。在这个过程中,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自然人化了,人的本质对象化了,并且在对象上,在环境中,展开并发展了人的本质的丰富内容,展开并发展了人的个性特点(包括主观感受和思维能力的特点)的丰富内容。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基本都是通过矛盾达到统一而得到发展的。以最正确、最出色的斗争通过最尖锐最难以通过的矛盾,这样的事物必然光彩四射。人的个性的形成也是如此。人正是在不断地向社会环境的“出击”“搏斗”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斗争中,在实践中,在不断的行动中,使自己的个性放出光彩。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第三章中谈到人物性格的形成时,特别强调人物与“在本质上见出差异和冲突的情境”的关系。他认为,“只有通过矛盾对立,对立的某一方面遭到了否定和克服,行为和动作才能见出严肃性”,而且只有在植根于矛盾、冲突的“动作与反动作的错综中,艺术理想(也即艺术典型,包括典型的人物性格——引者注)才能显出它的完满的定性和动态”,也即才能显出人物性格的光彩。如果没有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只能是“平板”的,不深刻的,“见不出真正的严肃性”的。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代时曾经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些巨人,“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8]163。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夫人的“热烈的性格”时,指出这是40年革命运动锻炼出来的[1]第19卷,320-321。恩格斯在论威廉·沃尔弗的“坚韧不拔的性格”时,指出,“只有在斗争中,在胜利和失败的时候,在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刻”,才能充分认识他的这一性格[1]第19卷,320-321。毛泽东同志在谈到鲁迅的性格时说,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里,他挣扎着,反抗着,充满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枝独立支撑的大树,不是向两边偏倒的小草。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迹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正是在敌人的血腥“围剿”中,鲁迅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从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的性格怎样在矛盾斗争中形成。我们可以另外再举些例子。如,大风大浪中的渔民在长期同海洋搏斗中高度发展了他预测海上气象的能力,甚至在别人看来是风平浪静的丽日晴天,他也能从不易觉察的细微迹象中预感到风暴的来临;有经验的老工人能够从别人听不出的微小的异样声音中,判定机器在哪里出了毛病;有经验的战士在战场上能从声音中辨别敌人飞机的架数、型号,等等。前面我们曾经以梁生宝、李秋兰、朱老忠作例子说明环境怎样创造个性;现在,从另一方面来看,朱老忠、李秋兰、梁生宝的个性也是在能动地改造环境中形成的。朱老忠不正是在他与地主冯老兰的长期斗争中,培养了他那有勇有谋的个性吗?李秋兰不正是在同地主刘金贵的斗争中,在翻身以后以当家做主的历史主动精神掌握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了她充满主人翁的自豪感、敢做敢当、镇定自若、举重若轻等性格特点吗?而梁生宝的个性,也不仅是他所处的蛤蟆滩那个环境的产物,而同时是在他带领志同道合的战友们营造社会主义的蛤蟆滩的实践中形成的,这中间,通过了多少尖锐的复杂的斗争考验啊! 总之,正是在人与环境的辩证的交互作用中,主体对象化了,对象主体化了,主体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将外在的社会关系变为自己内在的社会特质,同时又把自己内在的“本质力量”(马克思语)在社会环境的客观对象上体现出来……这样不断地交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独特新颖的个性。艺术家若想创造出真正的典型形象来,就必须准确而深刻地掌握个性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不仅要看到并写出一定的个性“做什么”,而且要看到并写出他“怎么做”,即写出一定的个性为什么只能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内在逻辑。这也就是要善于创造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