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让散曲文化融入生活——访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赵义山

http://www.newdu.com 2018-09-29 中国社会科学网 段丹洁 参加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散曲是诗词之后古典诗歌又一种新的文体样式、诗歌样式。从古至今散曲文化与创作都呈现出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新时期,如何让散曲文化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近日,记者就散曲文化创新发展,采访了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义山。
    中国社会科学网:我国散曲起源于何时?其创作题材和风格发生过哪些嬗变?
    赵义山: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文乐合一的新的诗歌体式,因其兴盛于元,所以后世称为元曲,与唐诗、宋词鼎足而三,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三大体式之一。说到散曲的起源,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作《元散曲通论》时,曾对这一问题做过一些探考,我认为散曲的渊源应该是多元的,其中既有宋代文人俗词和民间歌曲的传统,也有金、元统治下的北方少数民族歌曲,经过长期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在金末元初元好问、杜仁杰等文人的染指下正式亮相文坛。
    关于散曲题材与风格的变化,这与社会文化和时代思潮密切相关。大而言之,在元明清三代,社会文化与时代思潮各异,散曲创作之题材与风格随之发生大变化。在元代,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空前低下,修齐治平之理想破灭,如关汉卿、白朴、庾天锡、马致远辈,大多对社会人生绝望,对儒家传统文化普遍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转而向往老、庄的自然无为,所以散曲创作中充满以避世隐逸和讽世叹世为主的题材,其风格则以通俗明快、恣纵放达为主。到了明代,统治者对文人实行威逼与利诱,而且双双奏效,儒家传统文化得到修复,文人两极分化,一部分人醉心科举时文,其幸运者由科场进入官场,却但难免有仕途失意者,如康海、王九思、李开先、冯惟敏辈,则继承元人散曲传统,多以北曲抒写牢骚不平之气和隐逸放达之怀,风格上则表现出豪放恣肆的特点;另一部分江南才士,如唐寅、沈仕、梁辰鱼、施绍莘辈,则主动疏离官场,在富丽繁华的都市生活中转而以才艺谋生,在散曲创作中多以南曲述游历、写风景、咏私情,风格上则主要表现为清雅婉丽,向词体复归。到清代,政治思想钳制更为严苛,文学全面复古,散曲则纷零不整,清初遗民与末世才杰感时伤世之作较为可观,风格上以清丽雅炼为主。民国以来,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中,散曲文学中写时事、哀民生的内容大增,风格上以本朴清丽为主。共和之后,动乱频仍,思想定于一尊,以自由抒写为前提的散曲文学,在前三十年中基本偃旗息鼓。改革开放之后,近四十年来,散曲文学出现井喷式复苏,尤其近十多年来,散曲创作人数之众,作品之繁,题材之广,风格之多,当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以上仅是对中国散曲文学八百多年来题材风格演化的一个浮光掠影式概观,而其云谲波诡的具体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但无论其怎样复杂多变,散曲文学自古迄今,一直坚守着它“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文体风格,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