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寻绎早期五言诗的踪迹

http://www.newdu.com 2018-09-0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郭明浩 参加讨论

    五言诗作为中国古诗重要体式之一,探索其发生演变者代不乏人,或长于勾勒流变历程,或重个案分析,兼二者之长,极少臻至史论结合、纲举目张者。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蔡宗齐教授撰写的《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一书,详细考查了自汉乐府迄阮籍中国五言诗的嬗变历程与演进机制,并据此阶段五言诗主题、形式、文类的演变,总结出四种诗歌模式:戏剧模式、叙述模式、抒情模式及象征模式。作者强调历时性与共时性结合、宏观梳理与微观阐释并举,纲举目张且新见迭出。
    汉民间乐府的戏剧模式
    已有汉乐府分类多以入乐类别或时代作者为据。该书另辟蹊径,以乐府文本特征为据,将集体口头特征显著者归入民间作品,将个体抒情特质突出者称为文人作品。《江南》的现时性凸显其作为民歌在主题方面的显著特征,且前三句为领唱,后四句重复咏唱系对前三句之回应的合唱,因此,《江南》“出自集体创作和表演”。
    《陌上桑》对罗敷的描摹,体现口头文化中的“场景思考”,诗中人物混合、场景转换、对话均体现其戏剧特质,且有明显的现时性特征,系显著的“戏剧式现时性呈现的文本残留”。同时,内容与形式的突然转换及呈现的混合结构,也是表演角色变换与戏剧性增强的表现,加之六种复沓手法集中使用,均表明《陌上桑》具有即兴集体表演特点。另外,无论是史书记载、戏剧史研究,还是人类学家对拉祜纳戏剧性集体民歌表演与狼歌演出场景的探索,均可作为《江南》《陌上桑》存留戏剧性的旁证。
    文人乐府缺乏互动的叙事模式
    文人乐府系单人表演所作,叙事的双重视角、人物数量减少、戏剧场面剧烈性减弱、时间连贯、线性序列及民歌场景消失,都暗示了“民间乐府模式向文人乐府叙事模式的转变”。
    单人叙事集中体现文人对政治、道德与人生的思考,显示乐府主题向内转的趋势,如《长歌行》寄寓超脱尘世;《折杨柳行》突出历史反思,意在言明仕宦生活的危险。结构方面,文人乐府多呈现线性结构,如《饮马长城窟行》虽脱胎于民间乐府(如《陌上桑》),但以线性结构展开。
    文人乐府以双重视角见长,如《艳歌何尝行》先用第三人称叙事,后转入第一人称抒发内在体验,作者视之为“从民歌乐府的多重视角向汉代古诗单一视角转变的过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