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辩证看待媒介时代文学泛化现象

http://www.newdu.com 2018-09-0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段丹洁 参加讨论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学艺术受到商业和科技的冲击,产生了多种文学泛化现象。文学泛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辩证看待新媒介语境下的文学泛化现象等问题,受到学界的关注。
    技术发展加速文学泛化
    随着网络时代影像技术、电子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新的文学形态不断兴起,如广告文学、网络文学、博客文学和手机文学等。而传统的文学生产、文学主体、文学传播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和颠覆。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肖琼表示,文学从来都是人类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当代社会情感结构更为多重复杂,因而形成的文化语境更为多元叠合与杂糅共生。随着人们对待文学的方法和立场不断改变,文学观念和认识也在不断演化。技术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在很多方面,技术甚至直接替代了人的行为。但技术还无法控制人的感受、体验、情感和反应,这也是文学在人类社会不可替代、久盛不衰的原因。
    文学与媒介一直紧密相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杰表示,文学与媒介都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人类社会早期的口头文学,其存在与传播依靠的是口耳相传,以语言声音为媒介。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纸媒时代的文学,易于人们阅读和保存。电子时代的到来,使文学以电子媒质为载体得以呈现和传播,传播的广度、效率都得以长足发展。互联网时代,由于移动媒体、自媒体终端的迅猛发展,“人人都是写手”的口号催生了浩瀚的写作大军,进而又演变成了“人人都是作家”,这使得以往被视为“高雅”的文学褪去了令人神往的“光晕”。杨杰谈道,媒介的变化使得文学及其他艺术门类不断发展,“文学”内涵的界定也随着时代的步伐悄然发生位移。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文学更为宽泛的理解,加速了文学“泛化”的进程。
    文学泛化有利有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文学泛化的“利”在于文学从业者与接受者增加了,文学扩大了原有的边界。“弊”在于“泛化”的背后是通俗文学与文艺的大行其道,这标志着文学蕴涵的淡化和审美品质的弱化。
    媒介是文学存在与发展的载体、传播手段和途径。媒介水平不断提升可以促进文学健康发展,但也可能使文学走向歧路。杨杰认为,不管文学存在与传播所借助的媒介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始终要清晰地认识到,文学之所以称作“文学”,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定性。诸如文学的审美性、艺术生产性等属性及相应的基本规定依然存在,这都是从事文学活动和文学研究的人应该遵循的。
    关于“文学”的重新定义揭示了文学的动态性发展,聚焦于文学如何生成背后的机制性研究及其社会影响。肖琼表示,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提出了“作为事件的文学”与“作为客体的文学”之间的区别。他运用“家族相似”的方法,将文学的特性概括为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和规范性。一部作品包含越多特性,越可能被视为文学。本尼特则将文学指称为一种特殊社会化组织的表征空间。在此空间里,文本的意义及文本产生的审美经验,被一系列历史特定制度和话语所调节。肖琼认为,通过文学概念的演化可以发现,文学研究方法转向社会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更多地关注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力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感觉方式、审美经验以及重塑社会情感结构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功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