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无意乎相求, 不期而相遭”——文章写作的有心与无心(2)

http://www.newdu.com 2018-08-31 文艺报 庄锡华 参加讨论

    文思因感而生,乘兴而作,兴尽而止,但进入写作状态后需要更多地调动生活与知识的积累,这就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探讨文章写作的无心与有心,似应将文思来袭后,作者调动起写作热情,运用才情、素养、知识积累,使胸宇中的感触形诸文字的复杂情况考虑在内。像明代袁宏道、唐顺之那样为了反对复古模拟,忽略作者主体因素对文章的影响,一味肯定贩夫野老未经审美加工的发声,断言写作是情感驱动的下意识行为是不对的。文思袭来后作者会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生活积累、知识积累的有效参与可以使文思的建构更加丰满充实,形诸文字时还有孰先孰后的安排,同样的文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词、文句的选择都需要作者认真的思考。
    诗文同源,我们以诗歌文字的选择与组合为例。王安石的“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常为人称道,词语的搭配堪称一绝,用中国古代诗评家的眼光看,那叫险对,这样的险对岂能没有巧思?王诗有关暮春的描写极多创新。落英缤纷是自然现象,一“细数”,就融入了人的活动,而当“细数落花”与花下“坐久”组合之后,审美的内涵获得了极大的彰显。细数与缓寻、坐久与归迟,语词搭配堪称精妙,得力于诗人的巧思。同一自然现象还曾出现在杜甫的诗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诗伤春,但别有会心,风飘万点,纷纷扬扬的落花构成一种独特的自然意象,杜诗选词炼句,仿佛随处都能有神来之笔,让人难以企及。由此可见,生活中有了感触,产生了表达的欲望,还需具有表达技巧,文思的蕴酿、提炼,结构的安排,修辞造句,都需要作者的殚精竭虑。苏轼《范增论》属于史论小品,篇幅短小,内容却极为丰富,文章中作者充满心机的安排不难把握。赞范增弃羽,这有前人的言说,而恨其去之不早则发人之未发;称项羽不杀沛公“有君人之度”,又责其弑义帝为不智,君人之度与小人的不智,两两相对,突现了人物性格的分裂。继以“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将文意向更深处拓展。苏轼是绝顶聪明的古人,欣赏自然而然的写作状态时岂能罔顾文章需要作者不断完善构思、行文时要有独特的安排这一常识性的道理?事实上他在著述中经常有关于文章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探讨。《东坡志林》复述欧阳修的写作经验,说是要多读书、多写,从中揣摩、提升写作经验;《与谢民师书》讲文章要写得如行云流水,这些都是基于作者对于写作的理性思考。
    总起来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于文章心理动因的这一说法,在古人中得到广泛的认同。肯定作文受情感驱遣、摒弃为文造情,并不否认写作中应有主体的自觉,好的文章应是有心与无心共同作用的产物。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很能理解各地为作家举办各种学习班,致力提升作家的知识积累,促进其写作水平提高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